目录 3
茶和禅 3
前言 3
第一章 茶道 3
第二章 何为禅 6
第三章 茶道和禅的关系 10
第四章 道具茶 16
茶的历史 18
第一章 茶的起源 18
第二章 吃茶的历史 20
第三章 茶的功能 23
第四章 日本茶 24
第五章 禅茶的礼法 28
茶道的成立 30
第一章 日本的吃茶法 30
第二章 茶礼和茶仪 32
第三章 茶祖珠光的茶道 34
第四章 一休和尚和珠光 36
第五章 将军义政和珠光 42
茶道的特性 44
第一章 茶禅一味的茶道 44
第二章 茶道的精神特性 47
第三章 茶道的趣味 49
第四章 茶道的无心 51
第五章 茶道的脱俗 54
第六章 茶道的落处 57
茶道的发展 60
第一章 珠光茶及其门人 60
第二章 武野绍鸥的茶 63
第三章 绍鸥和大林和尚 66
第四章 名闻主义和枯淡主义 69
第五章 绍鸥茶的特性 71
第一章 绍鸥和利休 74
茶道的完成 74
第二章 利休的茶系 76
第三章 利休和大德寺 81
第四章 利休的前半生 85
第五章 利休的后半生 90
第六章 作为“茶圣”的利休 94
第七章 利休茶的完成 97
茶道的流派 102
第一章 茶人的谱系 102
第二章 织部流和远州流 107
第三章 宗和流和薮内流 111
第四章 千道安流和石州流 114
第五章 千少庵流 121
第六章 千三家 127
第七章 江户千家及其他 130
结尾 131
第一章 茶的世界 131
第二章 禅心茶 133
第三章 茶道极意 135
第四章 为了乐于茶道的人们 138
茶禅同一味 141
茶禅同一味的妙趣 141
第一章 茶事以禅道为宗 143
第二章 茶事乃修行之事 154
第三章 茶意 162
第四章 茶器 171
第五章 露地 180
茶室禅语 189
前言 189
一字关 193
无 193
梦 194
喝 195
关 197
默 198
看箭 200
二字关 200
松风 201
如是 202
知足 203
不会 203
不识 204
忘路 205
两忘 206
愚直 207
慎独 207
一圆相 209
三字关 209
一二三 211
吃茶去 212
麻三斤 213
莫妄想 213
主人公 214
放下著 214
空手来 215
三十棒 216
明历历 216
无宾主 217
一只眼 218
看脚下 218
四字关 220
和敬清寂 220
柳绿花红 222
眼横鼻直 223
本来面目 224
万法归一 225
风来何处 226
去去来来 227
随处做主 227
清风明月 228
月白风清 228
千里同风 229
教外别传 229
茶禅一味 231
五字关 233
本来无一物 233
日日是好日 234
无事是贵人 237
一无位真人 238
一物不将来 240
一念万年去 241
平常心是道 242
直心是道场 245
庭前柏树子 246
独坐大雄峰 247
松树千年翠 249
日出乾坤辉 250
神光照天地 250
山呼万岁声 251
东山水上行 252
青山常运步 253
俱胝竖一指 254
通身是手眼 256
大道透长安 257
万里一条铁 258
壶中日月长 259
白云抱幽石 260
八风吹不动 260
好事不如无 261
一大事因缘 262
六字关 263
前三三后三三 263
吾道一以贯之 264
祸不入慎家门 264
江月照松风吹 265
红炉上一点雪 266
百不知百不会 266
不思善不思恶 267
七字关 269
朝闻道夕死可矣 269
谁家无明月清风 269
话尽山云海月情 270
心头无事一床宽 270
不风流处也风流 271
安眠高卧对青山 272
脚跟下放大光明 273
百尺竿头进一步 274
回光返照学退步 275
八字关 276
身心脱落脱落身心 276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276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77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278
头上漫漫脚下漫漫 279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279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280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281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283
九字关 283
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 285
退步就已须明三八九 286
十字关 287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287
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 288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288
水流元入海月落不离天 289
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290
古松谈般若幽鸟弄真如 291
松无古今色竹有上下节 292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293
十一字关以上 294
尽十方法界尽是自己光明 294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294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296
到得归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296
截断人间是与非白云深处掩柴扉 298
山家富贵银千树渔夫风流玉一蓑 298
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 299
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300
我热爱这个地方,常来此神游!——《茶和禅》译后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