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
一、感染的概念 1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1
目录 1
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2
四、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3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5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5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5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7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7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7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8
一、基本特征 9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9
二、临床特点 10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11
一、临床资料 11
二、流行病学资料 12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2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14
一、治疗原则 14
二、治疗方法 14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15
一、管理传染源 15
二、切断传播途径 16
三、保护易感人群 16
第二章 朊毒体感染 17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21
第三章 病毒感染 21
第二节 疱疹病毒感染 50
一、水痘和带状疱疹 50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3
第三节 人轮状病毒感染 56
第四节 风疹 58
第五节 登革病毒感染 60
一、登革热 60
二、登革出血热 63
第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65
第七节 狂犬病 69
第八节 流行性感冒 72
第九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76
第十节 副粘病毒感染 82
一、流行性腮腺炎 82
二、麻疹 85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88
第十二节 艾滋病 96
第十三节 脊髓灰质炎 104
第十四节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110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10
二、肠道病毒71型感染 110
第四章 立克次体感染 112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112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 116
第三节 恙虫病 118
第五章 细菌感染 122
第一节 猩红热 122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5
一、伤寒 132
第三节 伤寒、副伤寒 132
二、副伤寒 139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139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140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143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144
第六节 霍乱 151
第七节 弯曲菌感染 158
一、弯曲菌病 158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 160
第八节 白喉 161
第九节 百日咳 164
第十节 炭疽 168
第十一节 布氏杆菌病 170
第十二节 鼠疫 174
第十三节 败血症 178
第十四节 感染性休克 186
第十五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91
第六章 螺旋体感染 202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202
第二节 回归热 207
第三节 莱姆病 211
第七章 原虫感染 215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 215
一、肠阿米巴病 215
二、肝阿米巴病 219
第二节 疟疾 222
第三节 隐孢子虫病 227
第四节 黑热病 230
第五节 弓形虫病 234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 239
第八章 蠕虫感染 239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 246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251
第四节 姜片虫病 254
第五节 丝虫病 258
一、班氏丝虫病 258
二、马来丝虫病 262
三、罗阿丝虫病 262
第六节 钩虫病 263
第七节 蛔虫病 265
第八节 蛲虫病 267
第九节 旋毛虫病 269
第十节 绦虫感染 271
一、肠绦虫病 271
二、囊尾蚴病 273
第十一节 棘球蚴病 277
一、细粒棘球蚴病 277
二、泡型棘球蚴病 279
第十二节 蠕虫蚴移行症 280
附录一 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观察期 287
附录二 预防接种 290
附录三 常用的消毒方法 297
一、消毒的种类 297
二、消毒的方法 297
三、消毒效果监测 300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01
附录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06
参考文献 313
中英文对照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