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
《呐喊》:永不消逝的声波 3
二、世纪之初:中华民族的一声呐喊 9
(一)中国狂人:“救救孩子……” 11
(二)喷泉奔涌:“一发而不可收” 12
(三)鲁镇的故事种种 13
(四)不“开心”的阿Q,戴着毡帽走来 15
(五)中华性格中国人:文学典型里的映照 16
(六)“狂人家族”里的人们 18
(七)中国近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学的典型系列 19
(八)散文小说:人间忧喜与人性探幽 21
(九)清醒者的认同与青年们的觉醒 23
(十)社会现实与历史真实——镜与灯 24
(十一)《呐喊》声声遍国中 28
三、《呐喊》的艺术世界:素质、构造与赏析 31
(一)作家的“四个世界” 33
(二)改良社会、改良人生:《呐喊》艺术世界的基石 33
(三)“镜子”与“七巧板”:《呐喊》艺术世界的构造 36
(四)《呐喊》:艺术世界与现实社会 45
(五)《呐喊》之“镜”中映照的“中国魂灵” 46
(六)“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创获 49
四、艺术之花如何绽开 55
(一)“蚌病成珠”:在“从小康坠入困顿”的家庭中成长 57
(二)碧落黄泉两茫茫:南京的革命洗礼与文化改塑 60
(三)“翘首东云惹梦思”:日本“桥”上的文化接受 61
(四)回顾古代,沉潜思索:辛亥革命的沉痛刻痕 63
(五)伟大战士、文化大师民族魂:《呐喊》以后的岁月 65
五、《呐喊》:历史的解读、诠释与当代阅读 71
(一)“疯子领我们走向光明”(五四时期的接受与诠释) 73
(二)“呐喊”:民族之声 81
(三)走出国门的阿Q 82
(四)阿Q是怎样一个典型 85
(五)“阿Q精神”的精神分析 89
(六)“精神胜利法”蕴藏的心理内涵 92
(七)“阿Q的革命”问题 95
(八)阿Q的现代接受 96
(九)《呐喊》:艺术构造的特征与源泉 101
(十)中国现代文学最高峰与中国现代作家第一人 107
六、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呐喊》名篇解读 111
“中国狂人”的诞生:《狂人日记》 113
社会对苦人儿的凉薄:《孔乙己》 127
《药》:两个“中国之子”的死 134
凄楚的哀歌:《明天》 144
一个不朽典型的诞生:《阿Q正传》(节选) 152
童年“美丽王国”的消失:《故乡》与《社戏》 170
结束语:《呐喊》的当代阅读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