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1.什么是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是什么关系? 2
3.怎样理解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三者的关系? 3
4.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4
5.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经历了哪些形态?唯心主义有几种基本形式? 6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是什么? 7
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9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11
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
1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说? 14
1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16
12.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真理多元论”的实质是什么? 18
1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科学? 19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21
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作好各项工作的思想指南? 23
16.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24
17.怎样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26
第二章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28
18.什么是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8
19.列宁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科学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30
20.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分歧是什么? 32
2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3
22.为什么说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4
23.如何从意识起源的理论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36
24.什么是意识的本质? 37
2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命题,对于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有什么意义? 38
26.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 39
27.什么是主体能动性及其表现? 40
28.怎样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42
29.如何理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43
30.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辫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5
31.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概括? 46
32.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47
3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探求? 49
34.为什么说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础环节? 50
35.怎样理解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关系? 51
36.为什么说我们党必须永远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2
第三章 实践的观点和探求真理的途径 54
37.什么是认识论? 54
38.什么是反映论? 55
39.能动的反映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5
40.什么是实践及其特征? 56
41.什么是主体和客体? 56
43.怎样理解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和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 57
42.怎样理解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57
44.为什么说党的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是一致的? 59
45.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61
46.怎样理解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62
47.怎样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63
48.为什么一个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 64
49.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如何科学地把握“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内涵? 64
50.什么是真理及其客观性? 65
51.怎样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6
5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8
53.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69
54.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70
5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否可以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之一? 72
56.如何理解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3
57.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意义? 74
58.为什么说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是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74
第四章 联系、发展的观点和辩证地观察问题的方法 76
59.什么是联系、条件和发展?树立全面、发展地看问题的观点有何意义? 76
60.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78
61.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80
62.怎样理解普遍联系和系统联系?怎样用辩证的系统观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82
63.怎样理解世界是发展过程的集合体? 83
6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这一原理对社会实践有何意义? 85
65.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86
66.如何把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88
67.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89
6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是什么? 90
69.如何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92
第五章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 94
70.什么是辩证矛盾? 94
71.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5
72.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96
73.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外部条件? 99
7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99
75.怎样运用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关系? 101
7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102
77.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103
78.怎样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04
79.什么是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105
80.什么是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106
81.什么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107
82.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108
83.为什么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09
84.掌握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110
8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2
86.辩证思维的实质是什么? 114
87.什么是辩证的全面性原则? 115
88.把握辩证思维的实质,对于提高领导者辩证思维能力有何意义? 117
89.如何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18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改革 118
90.如何理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120
91.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22
9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27
93.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是什么? 130
94.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137
95.什么是生产关系? 138
9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怎样的? 139
9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规律有何意义? 141
9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怎样的? 143
98.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43
100.什么是社会形态? 145
101.怎样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性? 146
102.怎样理解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148
103.与阶级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49
104.社会主义社会解决自身矛盾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151
105.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53
10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是怎样的? 154
107.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55
108.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58
109.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159
110.怎样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161
111.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是怎样的? 162
第七章 阶级、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 164
112.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 164
113.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5
114.为什么说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66
115.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的必经途径? 167
116.什么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仍然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168
1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是怎样的? 169
1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169
119.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的情况下,为什么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171
120.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是什么? 172
121.什么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173
122.为什么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174
123.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75
124.怎样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176
12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 177
126.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78
127.怎样认识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180
128.怎样搞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81
129.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82
第八章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 184
130.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84
131.怎样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184
132.怎样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85
13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何方法论意义? 188
134.什么是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189
135.怎样理解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90
136.怎样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92
137.怎样运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93
138.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94
139.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95
14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97
14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98
14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199
142.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 199
14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201
145.为什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201
146.怎样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当前最主要的应该做些什么? 203
147.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04
148.怎样理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05
第九章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7
149.什么是群众观点? 207
150.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8
151.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 208
152.怎样认识无产阶级领袖和人民群众的相互关系? 210
154.怎样理解一切为了群众? 211
153.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211
155.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12
156.怎样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13
157.为什么强调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214
15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215
159.为什么强调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 216
160.为什么要改进领导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217
第十章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219
161.为什么在当前要强调对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219
162.什么是共产主义人生观? 221
16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223
164.为什么反对抽象的考察人性? 224
165.历史唯物主义和抽象人道主义在人生观问题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里? 226
166.什么是人的社会价值? 228
167.什么是人的个人价值? 230
168.怎样理解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个人价值的关系? 231
169.为什么要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233
170.为什么说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人生观的最高境界? 234
171.为什么说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 236
172.如何理解个人主义的危害性? 237
173.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38
174.为什么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不顾群众个人利益的两种倾向? 239
附录: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李瑞环) 242
后记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