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前言第一章小麦花药培养 1
一、花粉单倍体与加倍单倍体的产生 2
(一)影响花粉植株诱导频率的因素(二)产生加倍单倍体——染色体加倍二、花药培养在小麦遗传与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 11
(一)花粉植株的遗传(染色体)稳定性和变异性(二)隐性性状易于显现(三)花粉植株的多样性——配子类型在植株水平上的充分显现三、花药培养在遗传与育种上的应用 19
(一)选育新品种(二)花粉植株的染色体工程四、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水稻花药及游离花粉粒培养 27
一、离体条件下的雄核发育与形态发生 27
(一)雄核发育途径(二)花粉发育的活体显微电影观察(三)形态发生的两种途径与影响形态发生的因素二、影响花粉植株诱导频率的因素 33
(一)花粉发育时期(二)花药培养前后不同物理、化学因素处理的作用(三)合成培养基(四)马铃薯培养基(五)花药液体漂浮培养(六)不同基因型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差异(七)供体植株的生长条件对花药培养生产力的影响三、游离花粉粒培养 50
四、花粉白苗问题 54
(一)培养基的影响(二)培养时期温度的影响(三)白化苗的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研究五、结束语 58
参考文献 60
第三章水稻花粉植株的遗传与作物改良 68
一、花粉植株的倍性与单倍体加倍 68
(一)花粉植株的倍性(二)二倍体植株的来源(三)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方法二、花粉植株的遗传 74
(一)加倍单倍体的纯合性(二)培养过程中的变异(三)不同基因型小孢子再生植株的能力(四)花粉植株后代的分离及其原因三、花药培养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 85
(一)花药培养在育种上应用的特点(二)花药培养用于品种间杂交育种(三)花药培养在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四)诱变育种与突变体筛选四、结束语 95
参考文献 96
第四章玉米花药培养及其单倍体育种 102
一、玉米花粉植株的诱导 102
(一)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诱导(二)再生植株(三)花粉植株的移栽(四)花粉愈伤组织和植株的人工加倍二、玉米花粉诱导物及其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和变异性 114
(一)花粉诱导物及其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二)花粉植株的变异三、玉米花粉植株单倍体育种 122
(一)缩短纯系选育世代(二)花粉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三)纯系的生活力(四)花粉纯系的配合力测定与杂交组合选配(五)优良组合的产比、区域试验和试种四、结束语 129
参考文献 129
一、木本植物花药培养的成就 135
第五章木本植物的花药培养 135
二、花药培养在树种改良中利用的可能性 140
三、诱导花粉植株的主要技术 142
(一)培养基中的无机盐(二)有机成分(三)蔗糖(四)激素(五)培养温度及光照条件四、花药培养中的雄核发育 150
(一)影响雄核发育的因素(二)雄核发育途径(三)雄核发育速度(四)雄核发育与药壁细胞的关系五、花药培养中小植株的形态发生 155
(一)胚状体及小植株形态发生的多样性(二)胚状体器官原基分化的非同步性六、小植株的移栽与培育 159
七、花粉植株染色体数变化及染色体加倍 160
(一)移栽前花粉植株的染色体数变异(二)成活植株的染色体数变异(三)染色体加倍八、展望 165
参考文献 166
第六章花药培养中小孢子的雄核发育 170
一、雄核发育研究的概况和意义 170
二、小孢子的雄核发育 171
(一)小孢子的雄核发育途径(二)雄核发育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变化三、关于雄核发育的启动机理 181
(一)雄核发育的预成性——二型性花粉(二)细胞孤立化与启动雄核发育的关系(三)温度对雄核发育的影响(四)激素和生长素对去分化的影响四、花粉植株的形态建成 187
参考文献 190
第七章 大麦、小麦和芍药花粉胚胎发生及白化花粉植株的亚微结构 195
一、花粉在活体植株上的发育 196
(一)正常花粉(二)正常花粉群体中的异常花粉(E花粉)二、离体条件下花粉的胚胎发生 202
(一)孢子体途径的有丝分裂(二)花粉胚胎发生的胞质特征(三)花粉胚胎发生过程中细胞壁的形成方式(四)离体条件下的花药壁三、白化花粉植株的亚微结构特征 209
(一)白化植株的质体(二)白化现象与花粉发育过程中质体发育动态的可能联系四、讨论和结论 212
参考文献 214
第八章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和再生植株 218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 219
(一)材料来源(二)分离方法二、原生质体的培养 225
(一)培养基(二)培养方法(三)培养的环境条件三、原生质体的发育和再生植株 231
(一)发育(二)再生植株四、粮食作物原生质体的培养 236
五、结束语 237
参考文献 238
第九章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遗传重组 243
一、原生质体的选择 244
二、融合 245
(一)诱导融合的方法(二)融合体的形成三、融合体的发育 248
(一)异核体的核融合和染色体行为(二)亲缘关系对融合体发育的影响(三)培养基对融合体发育的影响(四)异胞质体的发育四、杂种细胞的选择 251
(一)互补选择(二)机械分离杂种细胞法五、体细胞杂种植株 255
(一)种内杂种(二)种间杂种(三)?间杂种(四)科间杂种细胞六、遗传重组 257
(一)倍性(二)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三)同工酶(四)冠瘿瘤细胞标记转移(五)胞质雄性不育的转移七、结束语 262
参考文献 263
第十章高等植物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作物改良 268
一、细胞诱变与筛选的优越性 268
二、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方法与判断标准 269
(一)突变体的筛选方法(二)突变体的判断标准三、筛选抗性突变体的研究概况 271
(一)抗氨基酸及其类似物(二)抗病(三)抗除草剂和杀菌剂(四)耐盐(五)耐寒(六)耐旱(七)抗金属四、结束语 285
参考文献 286
图版Ⅰ—Ⅺ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