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篇测 绘 1
第一章海岸带地形概况 1
第一节海岸带走向及地势特点 1
第二节海岸带地形的变化 1
第二章海岸带1:5万地形图的测绘 3
第一节1:5万海岸带陆地地带地形图的修测 3
第二节1:5万滩涂及浅海海图的测绘 4
第三节1:5万海岸带地形图的编制 5
第三章海岸带1:20万地形图的编绘 8
第一节概况 8
第二节编辑 8
第四节修编 9
第三节编绘 9
第四章海岸线长度及滩涂、岛屿、浅海面积的量算 11
第一节确定原则与量算范围 11
第二节所用资料及量算方法 11
第五章 建议开展我省海岸带地形遥感成图的研究 16
第二篇气候资源 17
说明 17
第一章海岸带气候特点及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8
第二章海岸带各种气候要素特征 20
第一节太阳总辐射和日照 20
第二节气温及大陆度 21
第三节风 27
第四节降水 30
第五节相对湿度、蒸发量、干燥度 32
第一节暴雨 34
第三章海岸带灾害性天气 34
第二节大风 35
第三节寒潮 36
第四节雾 37
第五节雷暴 37
第六节冰雹 38
第七节霜冻 38
第八节连阴雨 39
第九节台风 39
第四章海岸带气候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利用 41
第一节秦皇岛港口气候 41
第二节海岸带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44
第三节对虾养殖与气象 46
第四节盐业生产与气象 47
第五节旅游点气象条件分析 49
第三篇陆地水资源 51
说明 51
第一章河北省海岸带地理位置及岸段概况 52
第一节海岸带地理位置及概况 52
第二节沿海各岸段的类型及特征 52
第三节沿海各县大陆、岛屿岸线长度及不同水深海域的面积 54
第二章 沿海主要河流、洼淀和水库的基本情况 57
第一节沿海主要河流 57
第二节沿海地区蓄水洼淀 62
第三节沿海地区平原水库 63
第三章沿海河流水文情势 64
第一节沿海地区水文站网布设 64
第二节各入海河流最下游控制站径流量特征 65
第三节各入海河流最下游控制站输沙量特征 65
第四节各入海河流尾闾防潮闸工程简介 66
第四章入海水量 67
第一节入海水量的分析计算 67
第二节全省的入海水量 70
第三节全省入海水量的特点 70
第四节全省入海水量变化趋势 70
第五章入海沙量 73
第一节沿海沙量测站分布 73
第二节全省入海沙量的计算 73
第三节入海沙量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74
第六章沿海地区水资源 77
第一节地表水资源 77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 78
第三节外来水资源 80
第四节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 81
第七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84
第一节沿海地区需水现状和供水条件 84
第二节区域产水量和外来水量的评价 86
第三节海岸带开发水资源供需矛盾 88
第四节解决海岸带开发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88
第八章沿海潮汐特性 93
第一节潮汐 93
第二节潮流 93
第三节波浪 94
第四节海啸 94
第五节冰情 95
第六节潮位 95
附录:资料汇编目录 97
说明 119
第四篇海水资源 119
第一章调查概况 120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 120
第二节测站设置与调查方式 122
第三节调查仪器、方法和精度 124
第二章温盐分布与变化 125
第一节水温的分布 125
第二节水温的时间变化 131
第三节温跃层 137
第四节盐度的分布 137
第五节盐度的时间变化 145
第六节盐度跃层 149
第七节结语 150
第一节潮汐 151
第三章潮汐、潮流和余流 151
第二节潮流 165
第三节余流 180
第四节波高 180
第四节结语 184
第四章波浪 185
第一节资料说明 185
第二节波型 185
第三节波向 186
第五节平均周期 194
第六节波能蕴藏量的估算 194
第五章含沙量的分布与变化 196
第一节含沙量的水乎分布 196
第二节含沙量的垂直分布 201
第四节含沙量的日变化 202
第三节含沙量的季节变化 202
第五节结语 205
第六章海冰 206
第一节观测方法及资料说明 206
第二节1983年度冬季冰情概况 206
第三节历史冰情概况 208
第四节结语 211
第七章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及其变化 212
第一节调查海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12
第二节调查概况 212
第三节溶解氧 214
第四节pH 227
第五节活性磷酸盐 232
第六节亚硝酸盐 238
第七节硝酸盐 243
第八节铵盐 249
第九节分析与评价 255
第五篇地质矿产资源 259
第一章绪言 259
第二章地层 265
第一节前第四系地层 265
第二节第四系地层 268
第三章岩浆岩 269
第一节火山岩 269
第二节侵入岩 270
第四章构造 274
第一节构造 274
第二节地质发展简史 278
第一节影响地下水的自然因素及分布规律 281
第五章水文地质 281
第二节地下水富水性评价 282
第三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87
第四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292
第五节地下热水概况 297
第六节地下水资源计算及评价 300
第七节海水入侵问题的初步分析 311
第八节地下水开发利用 313
第六章工程地质 316
第一节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316
第二节工程地质分区 319
第七章矿产资源 327
第一节石油天然气资源 327
第二节海盐资源 330
第三节其它资源 331
第八章结论 332
主要参考文献 332
第六篇地貌资源 335
说明 335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338
第一节大地构造 338
第二节地层分布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40
第三节新构造运动 340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 342
第一节第四纪沉积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 342
第二节第四纪地层 353
第三节近二万年来的海面变化 364
第一节概述 367
第三章海岸地貌 367
第二节一般特征 368
第三节主要地貌类型分述 371
第四节分区地貌 385
第五节地貌发育史 392
第四章海岸带现代过程 402
第一节动力条件 402
第二节现代沉积 420
第三节海岸带现代动态 449
第四节岸滩演变趋势 458
第五章综合开发利用的地貌条件评价 460
第一节开发历史和现状 460
第二节地貌资源开发区划 461
结束语 468
参考文献 469
第七篇滦 河 口 资 源 471
第一章绪言 471
第二章地质构造与地理环境 473
第一节地质构造 473
第二节地理环境 473
第三章河口分段及形态特征 476
第一节河口分段 476
第二节形态分析 477
第四章水动力特征 480
第一节潮汐 480
第二节潮流和余流 487
第三节波浪状况 495
第四节滦河口的增减水及其对海岸地貌的影响 499
第五节含沙量 502
第六节滦河径流量和滦河口输沙分析 504
第七节水温、盐度分布特征 512
第五章河口沉积物及沉积层序 513
第一节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 513
第二节第四纪地层 514
第三节沉积物特征 518
第四节沉积层序 546
第六章地貌特征及其演变 557
第一节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动力因素 557
第二节河口演变过程 563
第七章 滦河口的开发利用 581
主要参考文献 584
第八篇 沿海港口资源 587
说明 587
第一节沿海港址自然条件评述 588
第一章沿海港址评价与开发设想 588
第二节沿海港口布局问题 593
第三节港口资源开发设想 595
第二章沿海渔港评价及开发设想 599
第一节沿海渔港现状评述 599
第二节各渔港基本情况 600
第三节现有渔港评价 603
第四节王滩(小港)远洋捕捞渔业基地的设想 604
第三章 从泥质岸滩河口淤积看河北省河口渔港的发展方向 605
第一节泥质河口的淤积成因及泥沙来源 605
第二节潮汐河道冲淤特点及发展趋势 606
第三节泥质河口防淤、减淤措施的初步探讨 608
第四节各河口渔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609
主要参考文献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