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一、艾滋病 1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
三、艾滋病发展史 1
第二章 流行概况 3
一、全球流行概况 3
二、中国流行概况 6
第三章 流行特点及其影响 10
一、定义 10
二、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10
三、艾滋病流行的影响 11
四、艾滋病影响的特异性和广泛性 19
第四章 流行病学 21
一、传染源 21
二、传播途径 21
三、不会传播的途径 22
四、人群易感性 22
五、流行模式 23
第五章 病原学 24
一、HIV的起源 24
二、HIV的生物学特征及分类 25
三、HIV的抵抗力 30
第六章 致病机制 32
一、HIV进入宿主并识别靶细胞 32
二、HIV进入细胞的机制 33
三、HIV的复制 39
四、HIV感染的免疫反应 42
第七章 临床表现 53
一、急性感染期 53
二、潜伏期 53
三、艾滋病前期 54
四、艾滋病期 55
第八章 诊断 63
一、诊断原则和要点 63
二、诊断程序 63
三、诊断标准和临床分期的历史 65
四、我国诊断标准的起草与实施 68
第九章 实验室检查 73
一、HIV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73
二、HIV抗体检测 74
三、HIV-1P24抗原检测 80
四、HIV检测的非传统方法 80
五、快速测定法 83
六、HIV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85
七、HIV的核酸检测 86
八、CD4和CD8的检测及意义 92
九、HIV培养 93
第十章 分子生物学 95
一、HIV分类 95
二、HIV性质 95
三、HIV的基因分类 96
四、HIV亚型 96
五、HIV基因重组 97
六、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99
第十一章 治疗 103
一、免疫重建 103
二、抗病毒治疗 103
三、支持疗法 109
四、常见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治疗 109
五、HIV耐药性 112
第十二章 护理 113
一、临床护理 113
二、家庭护理 114
第十三章 疫苗 115
一、常见的免疫应答类型 115
二、有效疫苗的必备条件 115
三、艾滋病疫苗的种类 116
四、疫苗治疗技术 118
五、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周期 119
六、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现状 119
七、艾滋病疫苗的发展趋势 120
第十四章 消毒及防护 122
一、基础知识 122
二、常用消毒方法 122
三、常用消毒剂 124
四、各种污染物品、医疗器材的消毒方法 126
五、污物管理 129
六、病房布局 129
七、医务人员自身防护 129
第十五章 疫情调查和处理原则 131
一、疫情调查和处理的意义 131
二、疫情报告和公布 131
三、疫情调查 131
四、疫情处理 135
第十六章 预防控制策略 139
一、我国主要的流行因素 139
二、世界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经验与措施 141
三、当前应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 142
四、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146
五、预防经血途径传播 147
六、预防经母婴传播 148
第十七章 监测 150
一、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的定义和历史 150
二、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的内容和分级 151
三、病例报告 154
四、哨点监测 157
五、区域监测 164
六、行为监测 164
七、耐药性监测 173
八、相关资料的收集 174
第十八章 咨询 175
一、基本概念 175
二、艾滋病咨询 175
三、咨询员必备条件 176
四、咨询基本原则 177
五、咨询步骤 179
六、咨询的技巧 180
七、咨询中常见的障碍及处理方法 183
八、咨询内容 184
九、自愿咨询与检测 190
第十九章 艾滋病研究中相关的伦理问题 193
一、伦理与伦理学 193
二、医学伦理学与知情同意 194
三、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196
第二十章 艾滋病的耻辱、歧视和关怀 202
一、与艾滋病相关的耻辱与歧视 202
二、社会关怀 205
三、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医护与支持 209
四、建立社区与艾滋病相关的耻辱、歧视的早期预警机制 211
第二十一章 职业性HIV暴露后预防 213
一、概况 213
二、职业性HIV暴露预防原则 214
三、HIV暴露后药物预防的基本原理 216
四、HIV暴露后预防制剂 217
五、HIV暴露的危险度评估 219
六、HIV暴露后预防 220
七、HIV暴露后随访 223
八、注意事项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