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原 哲学知识趣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志龙著
  • 出 版 社: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3200899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了一百余篇故事,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历史观等大家认可和熟知的方式进行排列,以故事的的形式一事一评,较系统地介绍了哲学领域的知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论篇导游小姐的困惑——什么是哲学 3

泰勒斯致富的秘密——哲学知识的价值 7

牛顿的成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0

哲学家与船夫——理论联系实际 12

南柯一梦——哲学基本问题 14

盘古开天辟地——朴素唯物主义 16

扎尼量水——物质第一性 19

王阳明观花与贝克莱论石头——主观唯心主义 22

“鲍鱼神”与“活见鬼”——客观唯心主义 25

伊壁鸠鲁的推论——唯物主义无神论 28

《正午牡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0

“我听到了管弦乐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2

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 34

白痴皇子——意识的社会性 37

调虎离山——意识的能动性 39

微波炉的诞生——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42

揠苗助长——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44

审时应变——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47

子弹被抓——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50

一场喜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3

三人赶火车——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6

“报告老师,算不出来!”——空间的三维性 59

歌德的“劝儿诗”——时间的一维性 62

爱因斯坦的“幽默”——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 64

施氏与孟氏——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68

毛泽东推荐《十五贯》——实事求是 71

照辩证法办事——辩证法篇一双象牙筷——事物的普遍联系 77

一弯河水向东流——事物的无限发展 80

听言务尽——全面的观点 83

一个洞的“网”——孤立的观点 85

刻舟求剑——静止的观点 88

瞎子摸象——片面的观点 91

楚人摆摊——矛盾的由来 93

塞翁失马——矛盾的同一性 96

受辱后的发愤——矛盾转化的条件性 99

“家庭大战”——矛盾的斗争性 102

武松打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06

听诊器的由来——矛盾的普遍性 109

跳船动员——矛盾的特殊性 112

“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6

裁缝问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18

九方堙相马——主要矛盾 121

围魏救赵——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 123

赵人留猫——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25

和氏之璧——事物的质与量 127

“打你就是爱你”——否认质的诡辩 129

点金术——事物的度 131

积叶成书——量变引起质变 133

田忌赛马——空间排列次序变化引起质变 135

赫歇耳的假设——辩证的否定观 139

夏赖焚屋——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42

捉“奸”在房——本质与现象 145

诸葛亮娶妻——假象是本质的一个规定 150

寻找骆驼——原因与结果 153

弈秋诲棋——内因与外因 155

宋徽宗选画——内容与形式 157

咖啡的发现——必然与偶然 160

一个鸡蛋的“家当”——可能与现实 162

太子丹赠手——整体与部分 164

实践出真知——认识论篇厉归真画虎——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169

林肯破案——主观符合客观 171

“天电捕捉到了!”——科学实验的实践 174

苏东坡改诗——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176

“怪坡”之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9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81

见“怪”不怪——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83

“铅笔尖”发现新行星——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185

马伶演严嵩——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 187

孔子绝粮——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189

大陆漂移说——去粗取精 191

蜾蠃的秘密——去伪存真 193

奥本多夫的农民——由此及彼 195

波斯猫的线索——由表及里 198

胸有成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00

河中寻石兽——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03

“请鸭嘴兽原谅”——再认识 205

三个渡海者——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 207

岳飞谈兵——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0

“中国有冰川!”——真理的客观性 213

为盗之“道”——真理的具体性 216

一轮粗月——真理的条件性 219

歧路亡羊——真理的过程性 221

“猿案”审判——真理的无所畏惧性 223

“地球仍在转动!”——真理的不可战胜性 226

波义耳定律的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29

“燃素说”与氧气——谬误与真理的相互转化 231

锯子的发明——创造性思维 233

王老太的“苦经”——逆向性思维 235

征婚启示——开拓性思维 237

脚气病的发现——比较性思维 240

丁谓造殿——立体性思维 242

摸石救父——发散式思维 245

高尔基装蛋糕——综合式思维 247

社会生活之树常青——历史观篇牛津论战——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53

四人咏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56

西门豹治邺——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59

触龙说赵太后——利益分析原则 262

“乌力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65

包干到户——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68

走锭精纺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1

三家分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74

血腥的法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78

大泽乡起义——阶级斗争 281

商鞅变法——社会改革 285

仿真娃娃——社会心理 288

四面楚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91

《正气歌》与“讲正气”——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293

“人民圣殿教”的悲剧——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297

胡服骑射——观念更新 299

公子的烦恼——人的本质 303

李斯特荐肖邦——人的价值 305

阿訇闭户——人的自由 308

“出售丈夫”——人的生活方式 311

女王叫门——人的社会角色 314

安泰的“法宝”——英雄与人民群众 316

真假瓷观音——群众的智慧 318

蒲松龄写《聊斋》——群众的作用 321

“惟我英勇红军!”——群众观点 323

“一点也不能特殊!”——领袖与群众的关系 325

后记 327

主要参考书目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