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 下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樊行雪,方国女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0380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本次增加了电位分析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12章 分子结构 1

12.1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1

12.1.1离子键理论 1

12.1.2离子晶体 5

12.2共价键和原子晶体 12

12.2.1现代价键理论 13

12.2.2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 19

12.2.3分子轨道理论 31

12.2.4原子晶体 39

12.3分子间力、氢键和分子晶体 41

12.3.1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极化 41

12.3.2分子间作用力 43

12.3.3氢键 45

12.3.4分子晶体 47

12.4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48

12.4.1金属键理论 48

12.4.2金属晶体 52

12.4.3晶体缺陷 54

习题 55

第13章 配位化合物 58

13.1基本概念 58

13.1.1定义 58

13.1.2组成 59

13.1.3命名 61

13.2.1价键理论 62

13.2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62

13.2.2晶体场理论 67

13.3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73

13.3.1几何异构现象 73

13.3.2旋光异构现象 75

13.4配合物的稳定性 76

13.4.1配合平衡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76

13.4.2配合平衡的移动 78

13.5螯合物 82

13.5.1螯合物的组成 82

13.5.2螯合物的特性 82

13.5.3螯合物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83

13.6新型配合物 83

13.6.1金属羰基配合物 84

13.6.2夹心型配合物 85

13.6.3簇状配合物 86

13.6.4冠醚配合物 86

13.7配合物的应用 87

13.7.1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87

13.7.2在物质分析和分离中的应用 87

13.7.3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88

13.7.4在催化工业中的应用 89

13.7.5在电镀工业中的应用 89

习题 89

第14章 配合平衡原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配合滴定法 92

14.1配合滴定的条件 92

14.1.1配合反应的定量关系 92

14.1.2配合反应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95

14.1.3配合反应的速率 101

14.1.4指示终点的方法 101

14.2配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107

14.2.1单组分含量的测定 107

14.2.2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109

习题 113

第15章 配合平衡原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吸光光度法 115

15.1概述 115

15.2吸光光度法原理 115

15.2.1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15

15.2.2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17

15.3.2分光光度法 121

15.3.1目视比色法 121

15.3吸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和仪器 121

15.4显色反应 124

15.4.1显色剂的选择 125

15.4.2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25

15.4.3显色剂 127

15.4.4提高光度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途径 128

15.5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129

15.5.1光度测量的误差 129

15.5.2测量条件的选择 131

15.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31

15.6.1组分含量的测定 131

15.6.2示差分光光度法 133

15.6.4光度滴定法 134

15.6.3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134

15.6.5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35

习题 136

第16章 非金属元素 138

16.1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和卤化物 138

16.1.1概述 138

16.1.2硼、碳和硅 140

16.1.3氮和磷 148

16.1.4氧和硫 154

16.1.5卤素 162

16.1.6氢 168

16.1.7稀有气体 172

16.2.1概述 176

16.2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76

16.2.2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78

16.2.3碳硅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81

16.2.4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85

16.2.5磷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91

16.2.6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94

16.2.7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200

16.3非金属元素的生理功能 207

16.3.1氮、磷、碳的生理功能 207

16.3.2氟的生理功能 207

16.3.3氯的生理功能 207

16.3.4碘的生理功能 207

习题 208

17.1.1金属的通性和分类 211

17.1.2金属的冶炼 211

17.1金属通论 211

第17章 主族金属元素 211

17.2主族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 215

17.3碱金属、碱土金属 216

17.3.1单质 216

17.3.2化合物 220

17.3.3对角线规则 225

17.4铝 226

17.4.1单质 226

17.4.2化合物 227

17.4.3铝和铍的对角线规则 229

17.5锡、铅 230

17.5.1单质 230

17.5.2化合物 231

17.6砷、锑、铋 234

17.6.1单质 234

17.6.2化合物 235

17.7主族金属元素的应用 239

17.7.1主族金属元素的生理功能 239

17.7.2铅、砷和环境污染 240

17.7.3主族金属元素在材料中的应用 241

习题 242

第18章 过渡元素(一) 244

18.1过渡元素的通性 244

18.1.1d区元素的电子层结构 244

18.1.2d区元素的通性 245

18.2.1钛 251

18.2钛和钒 251

18.2.2锆和铪的化合物 256

18.2.3钒 257

18.2.4铌和钽的化合物 261

18.3铬 262

18.3.1单质 262

18.3.2化合物 263

18.3.3钼和钨的化合物 272

18.4锰 274

18.4.1单质 274

18.4.2化合物 275

18.4.3锝和铼的化合物 281

18.5.1单质 282

18.5铁、钴、镍 282

18.5.2化合物 284

18.5.3铂系元素 294

18.6过渡元素(一)和新型材料 296

18.6.1合金 296

18.6.2功能陶瓷 297

18.6.3超导材料 299

18.7过渡元素(一)的生理功能 299

18.7.1铬的生理功能 300

18.7.2锰和钼的生理功能 300

18.7.3铁、钴、镍的生理功能 300

习题 301

19.1铜族元素 304

19.1.1通性 304

第19章 过渡元素(二) 304

19.1.2单质 305

19.1.3化合物 308

19.2锌族元素 319

19.2.1通性 319

19.2.2单质 320

19.2.3化合物 323

19.3过渡元素(二)的生理功能 329

19.3.1铜酶和锌酶 330

19.3.2镉、汞的毒性和防治 332

习题 334

20.1镧系元素 336

20.1.1通性 336

第20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336

20.1.2化合物 341

20.1.3提取和分离 347

20.1.4稀土元素的应用 349

20.2锕系元素 351

20.2.1通性 351

20.2.2钍和铀的化合物 353

习题 356

第21章 常用的分离技术 357

21.1溶剂萃取分离法 357

21.1.1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 357

21.1.2萃取体系分类及萃取条件选择 359

21.1.3萃取分离的应用 364

21.2色谱分析法 366

21.2.1柱色谱法 367

21.2.2纸色谱法 369

21.2.3薄层色谱法 372

21.3离子交换分离法 374

21.3.1树脂的结构和种类 374

21.3.2树脂的性质 376

21.3.3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基本技术 377

习题 380

第2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382

22.1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 382

22.1.1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工作流程 382

22.1.2气相色谱分析法的有关名词和术语 383

22.2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385

22.2.1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分离原理 385

22.2.2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386

22.3气相色谱分析法分离条件的选择 389

22.3.1固定相及其选择 389

22.3.2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391

22.4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392

22.4.1热导池检测器 393

22.4.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95

22.5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定量方法 396

22.5.1峰面积的测量 397

22.5.2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 398

22.5.3几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398

22.6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401

习题 403

附录 405

参考文献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