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册 形态的构想力 3
序章 作为素质的设计 3
第一节 日本的现代化与设计 3
一、工艺品与设计 3
二、胎动中的设计 6
第二节 作为素质的设计 9
一、作为日常用语的设计 9
二、广泛的设计素质 12
第一章 道具学的提倡与工业设计 15
第一节 道具学的起始 15
一、工业设计与道具 15
二、道具的新陈代谢 17
三、不起眼物品的历史 18
四、信息的混沌、厨房 20
五、道具的临时性与自在性 23
第二节 从道具论到道具学 25
一、道具的发现 25
二、道具概念与DOGUOLOGY 26
三、道具的定义 28
四、道具的原型(器族与棒族) 29
第三节 道具生态学的考察(功能与形态) 31
一、function——功能、函数 31
二、道具的功能分类 32
三、物的功能的形态 33
四、单一功能与复合功能 33
五、一器一用与一器多用 33
六、功能的加法与减法,分工化与专业化 34
七、道具的形态学 35
八、道具的生态学 37
九、道具的心、道具的生命 38
十、道具世界的另一个假设 39
第四节 文化的变更与道具 39
一、人类与道具 39
二、文化与身体 40
三、洋风和式、和风洋式 43
四、通俗化与普遍化 45
第二章 广泛的设计环境 48
第一节 信息化与设计 48
一、改观的设计任务 48
二、从通婚圈到通话圈 49
三、发达社会的道德体系 51
第二节 移动的人和物 52
一、舒适移动的条件 52
二、都市的推动力 55
三、地球时代的产业 56
第三节 加速的生活节奏 57
一、终生学习和生活技能 57
二、年中例行活动再思考 59
三、生活节奏与设计 61
第三章 设计管理的视点 63
第一节 家政的复兴与设计 63
一、男性与女性的家政学 63
二、作为经营资源的设计 64
三、走向自我设计(自助) 66
一、外来语功能的生态 67
第二节 增值的设计功能 67
二、装置化与设计学 68
三、资格制度与设计教育 69
第三节 作为经营资源的设计 71
一、产业与设计管理 71
二、日本型的设计管理 72
三、开放的设计经营管理学 73
第四章 形态的构想力 76
第一节 形态与交流 76
一、作为视觉语言的形态 76
二、时代与形态 77
三、设计语言 80
一、形态的体验 82
第二节 形态与身体 82
二、想像力的形成 84
三、形态的活力 85
第三节 可进行对话的设计 86
一、构思的形态 86
二、设计常识 87
三、对话中的设计 89
第四节 设计的成熟化 91
一、审美意识的走向 91
二、复苏的设计 93
三、来自未来的呼声 95
一、商品的生成与消亡 101
第一节 商品的活力 101
第一章 现代商品形象 101
第二分册 商品与设计 101
二、商品成长曲线 103
第二节 独自存活的商品 105
一、商品的周转与社会维持 105
二、具有魔力的商品 107
三、看不见的商品与形态 109
四、作为表现的商品 110
五、马赛克式商品文化 113
第二章 第四代商品 115
第一节 商品的变迁 115
一、变迁的过程 115
二、第四代商品 118
一、商品开发计划的动向 122
第二节 第四代商品的课题 122
二、商品设计的课题 123
第三章 商品生态 127
第一节 商品的脉络 127
一、人与商品 127
二、商品和商品 128
三、商品和环境 130
四、商品与社会 132
第二节 消费的生态 134
一、消费行动 134
二、必需商品 136
三、定号商品 137
四、生活景观 138
第三节 地区与国际 141
一、地域商品的生态 141
二、国际商品 142
第四章 商品开发的实际 144
第一节 设计计划的方法 144
一、商品计划和设计 144
二、设计调查 147
三、设计计划 148
第二节 项目的立项 149
一、商品开发环境的整备 149
二、设计管理 151
第三节 商品企画开发的根源 153
一、技术关联 153
二、流通、市场关联 155
三、形象关联 156
第四节 商品开发和社会参与 158
一、未完的过程 158
二、市场交流 159
第五章 需求型商品设计 160
第一节 从必要、欲望到需求 160
一、欲望的界限 160
二、需求商品的储存 162
第二节 社会化商品 166
一、商品的社会参与 166
二、共存的设计 169
三、集中的商品脉络 171
一、价值的持续可能性 173
第三节 需求型商品设计 173
二、物品文化的评价系统 174
三、物品制造社会的重新构筑 175
第六章 第四代商品的新领域 178
第一节 作为消费态度的文化 178
一、消费单位的重组 178
二、联结硬件和软件的文化 180
第二节 面向社区的商品 181
一、社区的消费 181
二、社区和生产、流通 182
第三节 通用商品 184
一、无障碍商品 184
二、新功能主义商品 185
一、亚洲的商品设计 187
第四节 新国际主义时代 187
二、全球化的互相作用 189
第三分册 设计的产业作用 193
第一章 创造的催化剂 193
第一节 催化剂的作用 193
第二节 设计的存在感 195
一、创造中缺失的一环 195
二、设计概念的表层 196
三、设计的催化剂作用 198
第二章 设计的动力构造 200
第一节 支撑创造的三大力量 200
一、产业社会的审美意识 200
二、从不可见到可见 202
三、创造实体化的地下茎 204
第二节 设计的活力 206
一、三种力量的结构 206
二、设计的名词性和动词性 207
三、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208
四、超越未来的设计行动 210
第三章 设计产业的风景(透视图) 213
第一节 日本列岛的设计势力 213
一、平成元年(1989)·设计年 213
二、生活者设计概念 215
三、国情调查·设计版 217
四、聚集于大都市的设计产业 219
一、自由设计师和企业内设计师 222
第二节 设计事务的肖像 222
二、设计事务所实况 224
三、设计的产业规模与影响 226
四、创业率和歇业率的指标 228
第三节 中小企业的设计敏感度 230
一、中小企业白皮书解读 230
二、中小企业的设计精神 231
三、中小企业与设计的边界地带 233
第四章 21世纪的产业战略 236
第一节 从制造业到创造业 236
一、3K时代的黄昏 236
二、创造所要求的基础 238
三、内心丰富和制造的心情 239
四、制造产业的脱胎换骨 242
一、第三部门的工作方法 244
第二节 合作伙伴地区经营时代 244
二、地区壁垒的另一面 246
三、第三部门与地区经营 247
四、新地方时代的到来 249
第三节 磁场产业的开展 251
一、“一村一品”与“高科技城市”的结构转换 251
二、从当地产业到磁场产业 252
第五章 地区的设计经营 256
第一节 地区与设计 256
一、设计的渗透压 256
二、为何设计 257
三、设计振兴的中心和周边 259
一、地区的设计中心 261
第二节 设计中心与设计医生 261
二、设计中心的各种类型 263
三、设计振兴网络 266
第三节 设计的软性基础设施 268
一、都市的设计素质 268
二、孵化与起飞 270
三、行政手段的设计振兴 272
第六章 设计产业的展开 275
第一节 设计的产业远景 275
一、Ⅱ型设计人员的胎动 275
二、在野的产业牵引力 277
第二节 创造性产业 279
致谢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