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 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Ahmed Riahi-Belkaoui)著;钱逢胜等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981226
  • 页数:5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对会计理论进行了阐述,内容涉及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规范方法、会计理论的结构等。

第一章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 1

1.1引言 1

1.2复式簿记的发展 1

1.2.1会计的早期历史 1

1.2.2LucaPacioli的贡献 3

1.2.3复式簿记的发展 3

1.3美国会计原则的发展 5

1.3.1管理当局发挥作用的阶段(1900~1933年) 5

1.3.2协会发挥作用的阶段(1933~1959年) 6

1.3.3专业人员发挥作用的阶段(1959~1973年) 8

1.3.4政治化阶段(1973年至今) 9

1.4会计与资本主义 11

1.5会计历史的相关性 12

1.6结论 14

附录1.A:1972年至1995年会计职业界的主要研究成果 14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8

第二章 会计的性质和用途 31

2.1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31

2.1.1会计的定义 31

2.1.2会计: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 34

2.1.3会计的优点和作用 34

2.2.2会计计量的类型 37

2.2会计计量 37

2.2.1会计计量的性质 37

2.2.3尺度类型 38

2.3复式记账的合理性 39

2.4公认会计原则 40

2.4.1公认会计原则的意义 40

2.4.2它应该怎样?公认会计原则,专门的公认会计原则,还是其他综合会计基础 42

2.4.3小公认会计原则还是大公认会计原则 43

2.5会计政策和变更 47

2.6收益均衡假设 48

2.6.1收益均衡的性质 48

2.6.2收益均衡的动因 49

2.6.3收益均衡的幅度 50

2.7可选择的财务误报假设 51

2.8结论 53

注释 53

参考文献 56

第三章 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 59

3.1会计的本质:多样的构想 60

3.1.1会计是一种意识形态 60

3.1.2会计是一种语言 61

3.1.5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62

3.1.4会计是现时经济现实 62

3.1.3会计是一种历史记录 62

3.1.6会计是一种商品 63

3.2理论的构建和验证 63

3.3会计理论的性质 65

3.4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论 66

3.5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 67

3.5.1非理论的方法 67

3.5.2演绎方法 68

3.5.3归纳方法 69

3.5.4伦理方法 70

3.5.5社会学方法 71

3.5.6经济学方法 72

3.6构建会计理论的折衷方法 73

3.7结论 73

注释 73

参考文献 76

第四章 构建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 80

4.1会计准则的性质 80

4.2准则制定的目标 81

4.3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主体 82

4.3.1个体和公共会计公司 82

4.3.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82

4.3.4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85

4.3.3美国会计学会 85

4.3.5证券交易委员会 88

4.3.6其他职业组织 89

4.3.7财务报表的用户 89

4.4谁才应该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者 90

4.4.1规范的理论 90

4.4.2我们是否应该规范会计 91

4.4.3自由放任的方法 92

4.4.4民间职业团体对会计准则的规范 94

4.4.5政府或立法机构对会计准则的规范 96

4.5.1悲观主义的预测 99

4.5准则制定过程的合法性 99

4.5.2乐观主义的预测 100

4.6会计准则超载 101

4.6.1会计准则超载的影响 102

4.6.2会计准则超载问题的解决之道 103

4.7结论 105

附录4.A: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 105

注释 108

参考文献 112

第五章 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概念框架 116

5.1利益的类型和冲突 117

5.2.1会计原则委员会第4号公告所设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 118

5.2财务报表目标的形成 118

5.2.2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的报告 120

5.3概念框架的形成 125

5.3.1概念框架的性质 125

5.3.2建立概念框架中的问题 126

5.3.3概念框架的发展 132

5.3.4财务报告的目标 134

5.3.5基础性的概念 137

5.3.6确认和计量 141

5.4.1《公司报告》 143

5.4其他报告 143

5.4.2《Stamp报告》 145

5.5讨论和结论 149

注释 153

参考文献 156

第六章 会计理论的结构 160

6.1会计理论结构的性质 161

6.2会计假设、理论概念和原则的性质 161

6.3会计假设 162

6.3.1主体假设 162

6.3.2持续经营假设 163

6.3.4会计期间假设 164

6.3.3计量单位假设 164

6.4会计的理论概念 165

6.4.1所有权理论 165

6.4.2企业主体理论 166

6.4.3基金理论 167

6.5会计原则 168

6.5.1成本原则 168

6.5.2收入原则 169

6.5.3配比原则 171

6.5.4客观性原则 173

6.5.6充分披露原则 175

6.5.5一致性原则 175

6.5.7稳健主义原则 176

6.5.8重要性原则 177

6.5.9统一性和可比性原则 178

6.6结论 179

附录6.A:会计的基本假设(第1号会计系列文告) 180

附录6.B:暂行的企业广义会计原则(第3号会计系列文告) 181

注释 183

参考文献 186

第七章 会计中的公允、披露及未来趋势 192

7.1引言 192

7.2.1作为表述中立性的公允 193

7.2会计中的公允 193

7.2.2“真实和公允”信条 195

7.3分配中的公允 196

7.3.1对分配问题的关注 196

7.3.2作为公平的道德概念的公允 198

7.4披露中的公允 204

7.4.1要求进行扩展的披露 204

7.4.2增加值报告 210

7.4.3雇员报告 213

7.4.4社会会计和报告 215

7.4.5预算信息披露 217

7.4.6现金流量会计和报告 219

7.4.7人力资源会计 221

7.5结论 225

注释 225

参考文献 232

第八章 会计的研究视角 241

8.1引言 241

8.2对会计研究者的透视 241

8.2.1会计知识的获得 241

8.2.2会计研究者的类型 244

8.3会计方法论的透视:表意论与名义论的比较 245

8.4.1StephenPepper的“世界假设” 250

8.4对会计知识的透视 250

8.4.2会计中的形式主义 253

8.4.3会计中的机械主义 254

8.4.4会计中的上下文主义 255

8.4.5会计中的机体主义 256

8.5会计研究的视角 256

8.5.1Burrell和Morgan的研究框架 257

8.5.2会计中的功能主义观点 258

8.5.3会计中的解释观 259

8.5.4会计中的激进入文主义观点 260

8.5.5会计中的激进结构主义观点 260

注释 261

参考文献 265

第九章 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 267

9.1引言 267

9.2范式的概念 269

9.2.1革命性变化、理论和断续性均衡范式 269

9.2.2Kuhn的有关科学革命的一般理论 272

9.2.3Ritzer的被用于会计中的多重范式观 273

9.3人类学/归纳范式 275

9.3.1范例 275

9.4.1范例 277

9.3.4方法 277

9.4真实收益/演绎范式 277

9.3.2研究范围 277

9.3.3理论 277

9.4.2研究范围 278

9.4.3理论 278

9.4.4方法 279

9.5决策有用性/决策模型范式 279

9.5.1范例 279

9.5.4方法 281

9.6.1范例 281

9.6决策有用性/决策者/总市场行为范式 281

9.5.3理论 281

9.5.2研究范围 281

9.6.2研究范围 282

9.6.3理论 282

9.6.4方法 283

9.7决策有用性/决策者/个人使用者范式 283

9.7.1范例 283

9.7.2研究范围 283

9.7.3理论 283

9.7.4方法 284

9.8信息/经济学范式 284

9.8.1范例 284

9.8.2研究范围 285

9.8.3理论 286

9.8.4方法 286

9.9会计科学 286

9.10解构 288

9.11结论 289

注释 290

参考文献 297

第十章 事项法和行为法 299

10.1事项法 300

10.1.1事项法的性质 300

10.1.3会计的规范性事项理论 301

10.1.2财务报表和事项法 301

10.1.4以事项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 302

10.1.5对事项法的评价 303

10.2行为法 303

10.2.1行为法的性质 303

10.2.2会计信息的行为影响 304

10.2.3会计数据和方法的语言影响 305

10.2.4功能和数据锁定 306

10.2.5信息感应系数 307

10.3信息处理法 308

10.3.1透镜模型 309

10.3.2可能性判断 310

10.3.3预决策行为 311

10.3.4认知风格方法 312

10.3.5会计中的认知相对论 314

10.3.6会计中的文化相对论 316

10.4对行为法的评价 319

10.5结论 319

注释 320

参考文献 328

第十一章 预测方法和实证方法 334

11.1预测方法的性质 334

11.2.1时间序列分析 335

11.2预测经济事项 335

11.2.2对困境的预测 336

11.2.3债券溢价和评级的预测 338

11.2.4公司重组行为 340

11.2.5信用和银行贷款决策 343

11.2.6预测财务报表信息 343

11.3预测市场的反应:以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研究 345

11.3.1资本市场与外部会计 345

11.3.2有效市场模型 345

11.3.3有效市场假说 346

11.3.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47

11.3.5套利定价理论 347

11.3.6期权定价的均衡理论 348

11.3.7市场模型 349

11.3.8Beta估计 350

11.3.9事项研究法 351

11.3.10剩余盈余模型 352

11.3.11物价水平资产负债表估价模型 354

11.3.12盈余的信息含量 354

11.3.13盈余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模型 354

11.3.14对以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研究的评价 355

11.4实证方法 362

11.4.1信息/经济学 362

11.4.2分析—代理范式 365

11.4.3收益均衡/盈余管理假说 366

11.4.4实证会计理论 370

11.4.5对实证方法的评价 372

11.5会计范式的状况 373

11.5.1会计的渐进或革命 373

11.5.2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 374

11.6结论 374

注释 374

参考文献 385

第十二章 现时价值会计 387

12.1与收益相关的概念 388

12.2.1会计收益的描述 390

12.2传统的会计收益概念 390

12.2.2会计收益的优点 391

12.2.3会计收益的缺点 391

12.3经济收益的性质 392

12.4资本保全概念 393

12.5现时价值概念 395

12.5.1资本化 395

12.5.2现时入账价值 399

12.5.3现时脱手价格 408

12.5.4现时价值的其他解释 411

注释 416

12.6结论 416

参考文献 420

第十三章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423

13.1用一般物价水平重新表述历史成本财务报表 423

13.2根据一般物价水平变化调整具体项目 425

13.2.1货币性项目的处理 425

13.2.2非货币性项目和股东权益的处理 428

13.3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的区分 429

13.4物价水平指数 432

13.4.1指数公式 433

13.4.2一般物价水平指数的选择 434

13.5一般物价指数的简单示例 435

13.6对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评价 438

13.6.1支持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理由 439

13.6.2反对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理由 440

13.7结论 442

注释 442

参考文献 444

第十四章 各种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模式 446

14.1差异的性质 447

14.1.1计量属性 447

14.1.2计量尺度 448

14.2比较和评价的基础 448

14.2.3可解释性 449

14.2.4相关性 449

14.2.1时间性误差 449

14.2.2计量尺度误差 449

14.3不同会计模式的示例 450

14.3.1用货币尺度表示的会计模式 450

14.3.2用一般购买力尺度表示的会计模式 455

14.4对解决财务报告和物价水平变动问题的回顾 460

14.4.1早期的尝试 460

14.4.2财务报告和物价水平变动:历程回顾 461

14.5结论 466

注释 466

参考文献 467

第十五章 当代会计职业的背景 469

15.1引言 469

15.2结构变化的起源 470

15.3会计人员在技术和意识形态上的无产阶级化 471

15.4制度资本主义及整个阶级理性 473

15.5学院派会计人员:一个有缺陷的普遍阶层 474

15.6信息使用者的“人造意识 476

15.7结论 478

注释 478

参考文献 482

16.2国际会计的定义 487

16.1引言 487

第十六章 国际会计 487

16.3国际会计问题 489

16.3.1私有部门会计 489

16.3.2公共部门会计 490

16.4国际会计国家间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492

16.5会计准则的协调 494

16.5.1会计准则协调的性质 494

16.5.2协调的优点 494

16.5.3协调的局限性 495

16.6协调中的参与者 495

16.6.2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496

16.6.1会计师国际研究小组 496

16.6.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497

16.6.4联合国 500

16.6.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501

16.6.6欧洲经济共同体 502

16.6.7其他参与者 503

16.7发展中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的策略 503

16.7.1渐进的方式 504

16.7.2通过会计技术的传播来推进会计发展的方法 504

16.7.3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505

16.8.1会计中的认知相对性 506

16.8国际会计的判断多样性 506

16.7.4“国家特色”策略 506

16.8.2会计中的文化相对性 507

16.8.3会计中的语言相对性 508

16.8.4会计中的组织文化相对性 509

16.8.5会计中的契约相对性 509

16.8.6国际会计中的判断 509

16.9结论 509

注释 510

参考文献 512

术语表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