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基础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建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941136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基础篇和临床篇两部分,共32章。基础篇主要介绍了细菌内毒素的概论、理化特性、生物合成、遗传学、机体防御系统、内毒素代谢、生物学活性、失控性炎症反应、内毒素相关受体、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基因调控、革兰阳性细菌及其细胞膜成分的协同作用、相关动物模型研究、病理作用、人体实验等。临床篇主要介绍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有关的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胆疾病、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肠道损伤、口腔疾病、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儿疾病、肿瘤、输血、抗生素与内毒素释放,以及内毒素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拮抗对策和研究展望。本书注重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充分反映了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可供相关研究人员、教师、医师、研究生和医学生阅读参考。

第1章 概论 蒋建新 朱佩芳 3

第一节 内毒素研究的历史 3

第一部分 基础篇 3

第二节 LPS的化学结构研究 5

第三节 LPS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7

第2章 细菌内毒素的理化特性 卫 国 郑 江 10

第一节 内毒素的结构特点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理化性质 10

一、O-特异性多糖链 10

二、核心多糖 10

三、Lipid A 12

二、LPS微胶粒的解聚 14

第二节 内毒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14

一、LPS的分子量 14

三、影响LPS水溶性的主要因素 15

四、LPS的吸附特性 15

五、LPS盐的物理特性 15

六、LPS的稳定性和化学分解 15

第三节 内毒素的分离提取及纯化 16

一、分离提取 16

二、纯化 17

第一节 Lipid A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学 20

一、UDP-单脂酰乙酰葡萄糖胺 20

第3章 内毒素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学 郭毅斌 郑 江 20

二、UDP-2,3二脂酰葡萄糖胺和Lipid X 21

三、LipidⅣA 21

四、Lipid A 21

第二节 核心多糖的生物合成与跨膜转运 24

一、KDO的合成与附着 24

二、庚糖和己糖的加入 24

三、core-Lipid A的跨膜转运 24

第三节 O-特异性多糖链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学 27

一、合成途径 27

四、O-特异多糖链合成的遗传学研究 30

三、内毒素分子的跨膜转运 30

二、O-特异多糖链的长度调节 30

第4章 机体防御系统与内毒素代谢 王良喜 周 红 郑 江 35

第一节 内毒素的释放和移位 36

一、内毒素的释放 36

二、内毒素的移位 36

三、机体防御系统的抑制作用 36

第二节 几种重要细胞对内毒素的识别 38

一、巨噬细胞 38

二、库普弗细胞 38

三、中性粒细胞 39

四、内皮细胞 39

第三节 内毒素的清除与解毒 40

一、肝脏 40

五、肠黏膜上皮细胞 40

二、脾脏 41

三、肠 41

四、血浆脂蛋白 41

五、阳离子抗菌肽 42

六、AOAH 44

七、抗内毒素抗体 45

第5章 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颜亮贺 石 林 何美霞 许霖水 单佑安 48

第一节 致热性 48

一、特点 48

二、机制 48

三、内源性致热原 49

第二节 热的细胞信息传递 51

一、CD14依赖性途径 51

二、CD14非依赖性途径 51

三、下丘脑视前区的作用 52

四、腹中隔和中杏仁核的热限作用 52

五、发热时体温正负调节学说 53

六、其他发热信息的传导机制 53

七、致热耐受机制 53

第三节 凝血系统被激活作用 54

一、接触激活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54

二、组织因子途径启动凝血的过程 55

三、诱导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 57

四、对血管内皮细胞膜的促凝作用 58

第四节 对细胞代谢的作用 60

一、对能量代谢的作用 60

二、对糖代谢的作用 61

三、对脂类代谢的作用 63

四、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64

第五节 对各种细胞的激活作用 66

一、巨噬细胞 67

二、中性粒细胞 67

三、血小板 67

六、肝细胞 68

七、肌细胞 68

五、肠上皮细胞 68

四、血管内皮细胞 68

八、成纤维细胞 69

九、肥大细胞 69

十、造血干细胞 69

第6章 内毒素与失控性炎症反应 顾长国 李 磊 73

第一节 失控性炎症的相关概念 73

一、感染 73

二、菌血症 73

三、败血症 73

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73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74

五、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74

六、脓毒症 74

八、失控性炎症反应 75

第二节 内毒素致炎症的作用机制 75

一、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与模式识别受体 75

二、哺乳动物对微生物的识别机制 76

三、TLR4与LPS刺激 77

四、TLRs信号传导机制 77

五、TLR4对LPS反应的控制 78

六、Ⅰ型跨膜蛋白 79

七、Toll信号传递途径与MyD88 79

一、细胞因子网络 81

第三节 细胞因子网络与失控性炎症 81

二、失控性炎症 83

第四节 对炎症介质网络研究的思考 84

一、脓毒症介质及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因果关系 84

二、炎症介质网络 84

三、失控性炎症反应的设想 86

四、失控性炎症反应研究的前景 86

第7章 内毒素相关受体 蒋建新 朱佩芳 90

第一节 清道夫受体 91

一、分类及其特征 91

二、SR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95

一、CD14基因及其分子结构 96

第二节 CD14 96

二、CD14表达的调节 98

三、CD14的生物学活性 99

第三节 脂多糖结合蛋白 101

一、LBP的生化特性 102

二、LBP的体外作用 102

三、LBP的体内作用 104

第四节 Toll样受体 105

一、TLRs家族的结构特点和表达分布 105

二、TLRs的生物学作用 106

三、TLRs的表达调控 111

五、TLRs的激活机制 113

四、TLRs间的相互作用 113

六、TLRs的信号转导 114

第8章 内毒素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李红云 姚咏明 116

第一节 Toll样受体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 116

一、TLRs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 116

二、TLRs信号途径与脓毒症的关系 118

第二节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120

一、p38激酶的活化及其意义 120

二、JNK激酶的活化及其意义 122

三、ERK的活化及其意义 122

一、JAK/STAT途径的构成及其信号转导过程 124

第三节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 124

二、JAK/STAT途径在LPS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126

三、SOCS系统对JAK/STAT通路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127

第四节 核因子-kB的改变及其意义 129

第9章 内毒素作用的基因调控 吴丽娟 蒋建新 132

第一节 Lps的调控作用 132

第二节 核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 133

一、诱导型核转录因子 133

二、组成型核转录因子 139

三、核转录因子 139

二、核受体的基因调控机制 141

第三节 核受体的调控作用 141

一、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141

第10章 内毒素反应差异性的遗传学背景 冯 凯 蒋建新 144

第一节 基因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 144

一、基因多态性及其种类 144

二、基因多态性与疾病 145

三、基因多态性标记与疾病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分析 145

四、内毒素反应差异性与遗传 146

第二节 内毒素受体多态性与反应差异性的关系 147

一、CD14 147

二、TLR4 148

一、IL-1家族 149

第三节 炎症因子家族及多态性 149

二、TNF家族 150

三、IL-4多态性 151

四、IL-6多态性 152

五、IL-8多态性 152

六、IL-10多态性 152

第11章 革兰阳性菌及其细胞膜成分的协同作用 李红云 姚咏明 158

第一节 金葡菌外毒素的协调效应 159

一、肠毒素B与内毒素血症 159

二、中毒性休克毒素Ⅰ与内毒素 159

一、Toll样受体 161

二、LBP/CD14系统 161

第二节 受体水平的协同作用 161

三、TCR和MHC Ⅱ 162

第三节 信号转导水平的协同作用 163

第四节 细菌DNA与LPS的协同效应 164

第12章 内毒素耐受性 肖 南 郑文建 168

第一节 概述 168

一、内毒素耐受性现象 168

二、内毒素耐受性的机制 169

三、内毒素耐受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变化 170

四、先天性LPS无应答小鼠的内毒素耐受性机制 171

第二节 LPS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 172

一、LPS识别和信号转导 172

三、其他活化途径的改变 173

二、信号转导途径活化程度降低 173

第三节 内毒素耐受性的诱导因素 174

一、MPLA与内毒素耐受性 174

二、其他细菌成分与内毒素耐受性 175

三、IL-1与内毒素耐受性 176

四、HSP70与内毒素耐受性 176

第四节 内毒素耐受的意义 178

一、感染与免疫 178

二、内毒素耐受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交叉耐受性 180

第13章 内毒素研究的相关动物模型 杨 策 蒋建新 183

第一节 LPS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183

一、小动物模型 183

二、大动物模型 185

第二节 模型动物对LPS的敏感性 188

一、影响动物对LPS敏感性的因素 188

二、使动物对LPS敏感性增强的方法 189

第三节 复制动物模型的LPS来源 190

一、外源性LPS 190

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191

三、创伤后内源性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192

第四节 LPS攻击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差异 193

一、LPS攻击 193

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193

第五节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剂量-反应问题 194

一、组织学变化 198

第14章 内毒素作用的病理学改变 黄 宏 198

第一节 肺损伤 198

二、超微结构变化 199

第二节 肝损伤 200

一分期 200

二、组织学变化 201

三、超微结构变化 202

第三节 肠损伤 203

一、光镜观察 203

二、电镜观察 203

一、组织学变化 204

第四节 肾损伤 204

二、超微结构变化 205

第五节 心脏损伤 206

第15章 内毒素反应的人体实验 姚咏明 刘辉 210

第一节 临床试验 210

一、对肺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211

二、与机体炎症级联反应 211

第二节 干预试验 214

一、干预LPS的生物活性 215

二、干预细胞因子网络 216

三、对LPS诱导应激激素的影响……第 217

第三节 影响LPS反应的外在因素 218

四、其他药物的干预作用 218

第二部分 临床篇 225

第16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肖光夏 225

第17章 内毒素休克 刘良明 230

第18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贺石林 何美霞 243

第19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王建春 钱桂生 262

第20章 肝胆疾病 孙文兵 272

第一节 概述 272

第二节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 280

一、在肝炎重症化中的作用 280

二、在肝炎慢性化中的作用 282

三、在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 284

第21章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 焦华波 姚咏明 286

第22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何娅妮 298

第23章 肠道损伤 陈德昌 309

第24章 内毒素与口腔疾病 刘鲁川 319

第一节 概述 319

第二节 牙髓炎 321

第三节 根尖周炎 322

第四节 牙龈炎与牙周炎 325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 328

第一节 烧伤后内毒素血症 332

一、内毒素血症存在的证据 332

第25章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姚咏明 盛志勇 332

二、发生过程及规律 333

三、内毒素血症的来源 334

第二节 细菌/内毒素移位与MODS的内在联系 335

一、细菌移位 335

二、内毒素血症 336

三、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338

第三节 内毒素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 340

一、心肌损害 340

二、对肺的损伤 341

三、对肝的损害 341

六、胃肠道损伤 342

四、肾功能障碍 342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42

第四节 内毒素增敏效应的作用 343

一、宿主敏感性增强 343

二、对LBP/CD14基因表达的影响 344

三、LBP/CD14系统改变的临床意义 345

四、内毒素增敏假说 347

第五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348

一、与感染、免疫的关系 348

二、与脓毒症、MODS的关系 350

三、循环内毒素含量监测的临床价值 350

一、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 354

第一节 新生儿疾病 354

第26章 小儿疾病 史 源 354

二、硬肿症 355

三、缺氧缺血性脑病 355

第二节 儿科疾病 355

一、内毒素血症 355

二、儿科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 357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358

四、呼吸系统疾病 358

五、消化系统疾病 359

六、肾脏疾病 359

七、神经系统疾病 360

十、中医中药 361

八、骨与关节疾病 361

九、皮肤软组织疾病 361

第27章 肿瘤 姚咏明 刘 辉 363

第一节 抗肿瘤作用 363

一、荷瘤动物模型研究 363

二、临床试验性治疗 364

三、对发病率的影响 364

第二节 抗肿瘤的机制 364

一、巨噬细胞的调节机制 365

二、T细胞的调节机制 365

一、体外抗增殖效应 366

第三节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应用 366

三、B细胞及其调节机制 366

四、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 366

二、体内杀伤肿瘤效应 368

三、临床应用 368

第28章 输血 陈方祥 何 静 372

第一节 血型与输血 372

一、ABO血型系统 372

二、Rh血型系统 373

三、其他血型系 373

第二节 现代输血新观点 374

一、尽量不输新鲜血 374

三、输成分血的好处 375

二、O型血免疫抗体与输血性溶血反应 375

第三节 常用的血液成分及其应用 376

一、浓缩红细胞 376

二、洗涤红细胞 376

三、SAGM红细胞悬液 377

四、冰冻红细胞 377

五、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377

六、浓缩白细胞 377

七、浓缩血小板 379

八、辐照血 380

九、血浆及其血浆蛋白制品 381

十、成分输血要求 382

第四节 内毒素血症的输血治疗 383

一、血浆置换法 383

二、成分输血法 383

第29章 抗生素与内毒素释放 肖光夏 389

一、释放机制 389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 390

第30章 内毒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文慧 姚咏明 391

第一节 去除内毒素的方法 391

一、灭活内毒素结构 391

二、清除内毒素 392

第二节 鲎试验 394

第三节 临床意义 397

一、临床标本的检测 397

二、脓毒症病人的内毒素血症 398

三、内毒素血症与革兰阴性菌血症的关系 398

四、诊断意义 400

第31章 内毒素的拮抗对策 郑 江 吕根法 周 红 402

第一节 细菌内毒素合成抑制剂 402

一、CMP-KDO合成酶抑制剂 403

二、UDP-单脂酰-N-乙酰葡萄糖胺N-脱乙酰酶抑制剂 403

第二节 阻断内毒素与其受体结合的拮抗剂 404

一、Lipid A结构类似物 404

二、内毒素受体拮抗剂 405

三、内毒素结合蛋白 406

第三节 中和内毒素作用的拮抗剂 407

一、抗内毒素抗体 407

二、载脂蛋白 408

三、多粘菌素B 409

四、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 410

第四节 抗细胞因子疗法 413

一、抗TNF-α抗体 414

二、TNF-α受体(TNFR)拮抗剂 414

三、抗IL-1抗体及IL-1受体拮抗剂 415

四、其他 415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 416

第六节 中医中药 417

一、热毒清 417

二、热毒平 417

第七节 活化蛋白C 417

一、活化蛋白C的来源 418

二、APC在重症脓毒症中的作用 418

三、APC的临床药理研究 419

第32章 内毒素研究的展望 姚咏明 盛志勇 426

一、内毒素的受体与信号转导机制 427

二、高迁移率族蛋白-1 428

三、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新方法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