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观念 社会普遍意识中的“尊君-罪君”文化范式》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分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0048269
  • 页数:7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解读各类王权的文化符号的意蕴,揭示在观念上帝王权势的来源,构成及其垄断性。

导论 1

一、本书的核心命题和基本结论 1

目录 1

二、本书的研究对象 4

三、一种应当深入研究的中国古代政治文 12

化现象 12

四、从各种学术争鸣中发现的一个瓶颈式 17

研究课题 17

五、围绕价值判断问题学术争论主要成因 37

的分析 37

六、关于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56

第一章 帝王观念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69

范式形成 72

第一节 王权一统观念滥觞与“尊君—罪君” 72

一、早期王权体系的一般特征 73

二、王权一统观念的滥觞 82

三、君道的理论化、王的概念化与罪君观念 86

的初潮 86

第二节 王制转型与皇帝观念的产生 92

一、欧亚大陆的帝国化与中国特色的帝王 93

观念 93

二、百家争鸣与帝王观念的理论化、典型 98

化、系统化 98

三、儒、道、法、墨四种典型的帝王论 103

第三节 皇帝制度及其法定意识形态的确立 118

一、四部政治名著与统治者的政治抉择 118

二、“大一统”理论的系统化 129

第四节 帝制的鼎盛与帝王观念的高度哲理化 144

一、君道理论的成熟与完备 147

二、统治思想哲学基础的转型与“三纲五常” 152

的绝对化 152

第五节 王权的绝对化与政治批判思想的深化 158

一、统治思想的新变化 159

二、一波强似一波的政治批判思潮 164

第二章 帝王权势观念:从君主称谓看王权的 167

垄断性 167

第一节 秦始皇的皇权观念与全社会的普遍政治 170

意识 170

一、从秦始皇创造“皇帝”尊号谈起 170

二、从夏之“后”、商之“王”、周之“天子”到秦汉之“皇帝” 177

一、后:“天下共主”与“天下父母” 183

第二节 宗法称谓:天下一家的大家长 183

二、宗、宗子:“天下宗主”与“天下一家” 186

三、君父:君父一体与“王道三纲” 191

第三节 权势称谓:惟一、至尊的百揆之位和 193

权势、秩序的化身 193

一、王:干戈戚扬与“王天下” 193

二、君:支配土地、子民的发号施令者 199

三、万乘:军事统帅权与赋役征收权 202

四、正、长、官、令:最高行政权力的 202

支配者 202

五、太上、元首、至尊、民主、皇极: 205

“非天子不制度” 205

六、辟:“作威作福,君之职也” 211

七、御:驾驭天下的主宰 212

八、天下、国家、社稷、宗庙:君与国 214

一体 214

九、一人:“四海之内,共尊一人” 217

第四节 神化称谓:君的神格与君命的 219

神圣性 219

一、帝、天、天王、上帝:天王合一 220

二、天子:皇天上帝的元子 224

三、宸极:群星拱卫的北辰 228

四、太阳、六龙、六飞:普照天下的太阳 229

五、龙:神异莫测的至上权威 232

六、乾、九五之尊:纯一不二的阳刚之体 234

权威 236

第五节 圣化称谓:与道同体的道德表仪和文化 236

一、师、君师:君师合一,政教不分 237

二、君子、大人:人类的道德楷模 240

三、圣人、圣王:君道同体,圣王合 244

四、宗极:王与一切至上者同体 247

第六节 礼仪称谓:享御称尊与尊君卑臣的礼仪 249

制度 249

一、皇帝:名号制度与上尊号、定谥号、立 250

年号 250

二、官家、大家:宫廷制度与“与天无极” 255

三、衮职:冠冕制度与黄袍加身 258

四、万岁:朝贺仪轨与三跪九叩大礼 260

五、陛下:避讳制度与君尊臣卑 262

六、乘舆、车驾:卤簿制度与圣驾威仪 263

七、山陵:陵寝制度与巍巍崇高之象 265

八、庙、祖、宗:宗庙制度与庙号 267

第七节 附论:以帝王崇拜为核心的泛化的君 271

崇拜 271

一、天地君亲师的源与流 273

二、天地崇拜与一切事物的终极依据 277

三、人世三尊君亲师崇拜 285

四、泛化的君崇拜 288

第三章 设君之道:君为政本论与尊君文化的政治 293

选择模式 293

第一节 君主起源诸说与君主制度的必然性、 295

合理性 295

一、君主制度产生的形而上依据 297

二、君主制度的社会根源 307

三、君主制度的历史起点 320

四、创立君主制度的主体 323

五、诸子百家君主制度起源理论的共性 327

第二节 集体政治心理定式:“一心兴邦,一心丧邦” 331

一、从“一人兴邦”到“一心兴邦” 332

二、君为政本论的主要论点 337

三、在君为政本论制导下的政治选择模式 341

第四章 为君之道及政治调节理论:君权的绝对性 346

与相对性 346

第一节 君主规范及相关政治调节理论的来源 347

与成因 347

第二节 君与天:天赋君权论的“天命—革命” 355

结构 355

组合 357

一、西周天赋君权论的理论结构与命题 357

特点 365

二、春秋战国以来天赋君权论发展的基本 365

三、革命论的基本论点与政治功能 369

四、正统论与帝王权位的正当性、合法性 387

第三节 君与天下:公天下论的“以一人主天下 406

—非以天下奉一人”结构 406

一、“天下为公”基本思路的历史渊源 407

二、社稷重于君主 412

三、“天下为公”论 415

四、确立公义、行政尚公与选贤与能的为君、 420

择君之道 420

五、“天下为公”与“治权在君”共寓一体的 426

理论结构 426

利用 431

六、历代君主对“天下为公”观念的体认和 431

第四节 君与民:民本论的“君为民主—民惟 437

邦本”结构 437

一、帝王与臣民的基本关系 437

二、作为统治思想和主流文化的民本论 441

三、“民惟邦本”论诸命题 444

四、治民政策的基本原则 455

第五节 君与臣:君臣一体论的“君主—臣辅” 459

结构 459

一、君臣一体论发展的历史过程 459

二、君臣一体论的主要论点 461

三、君主“无为”的驭臣之术 467

天下之法”结构 472

第六节 君与法:法治论的“生法者君—法乃 472

一、法家法治论的基本思路和理论结构 473

二、历代帝王对法治思想的体认 480

三、易礼、变法与改制 481

第七节 君与礼:礼治论的“以礼治人—以礼 502

自治”结构 502

一、礼与法的关系及礼治与法治之争 503

二、君与礼的基本关系 507

三、“内圣外王”与“修、齐、治、平” 509

第八节 君与谏:谏议论的“独断—兼听” 520

结构 520

一、谏议理论演变的概况 521

二、几种基础性的谏议理论 526

三、君主纳谏论 533

第九节 专为帝王设置的臣子规范 539

一、事天如君如父 540

二、“天子之孝” 541

三、以师臣为父 543

第五章 “道高于君”:哲理化的罪君思想与范式化的政治批判 552

第一节 “天下有道”理想与道义高于帝王 554

一、从上帝高于天子到道义高于君王 555

二、“天下有道”理想的政治文化意义 557

第二节 道统论:道统与君统的分二合一 566

第三节 王霸之辨 572

第四节 “尧舜—桀纣”母题与帝王品评 577

一、诸子百家的“尧舜—桀纣”论 579

二、帝王品评:“治世少,乱君多” 591

第五节 “尊君—罪君”政治批判模式 600

一、普通民众的均平理想及其批判模式 601

二、历代帝王的政治批判 605

三、先秦诸子及历代统治思想代言人的 607

政治批判 607

四、社会政治批判思想家的政治批判 611

第六节 “无君论”的政治批判及其历史 617

局限性 617

一、以鲍敬言等人为代表的无君理想 618

二、以无能子为代表的政治批判思想 619

第六章 帝王观念支配下的皇帝人格 624

人化 627

第一节 皇帝的自我政治意识:神化、圣化、 627

一、神化:“皇天眷命,历数在躬” 629

二、圣化:“圣哲为王,道大为帝” 637

三、人化:“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 640

主天下” 640

第二节 “自尊—自罪”:理想的帝王人格与 644

帝王的人格面具 644

一、从一个典型个案谈起 645

二、自罪:“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647

三、自卑:“卑以自牧,不自为大” 654

四、自愚:“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660

五、自律:“修身为本,存理灭欲” 667

第三节 皇帝的主奴综合意识 670

一、皇帝的奴才意识 670

二、皇帝的主奴综合意识 677

第四节 “为君实难”与皇帝的人格障碍 680

一、“为君实难”:帝王的精神压力与道德 681

冲突 681

二、暴君人格:从皇帝的人格障碍谈起 687

第五节 人格结构与昏君明主之别 694

一、暴君 695

二、愚君 697

三、昏君 699

四、荒君 702

五、明君 705

六、英君 711

七、圣君 720

结语 从帝王观念看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特点 722

一、政治思想与哲学思辨、伦理观念浑然 723

一体 723

二、核心命题是君主论,基本思路是君为 725

政本 725

三、政治理想是圣王合一,理想政治是君主 726

有道 726

四、政论重点是为君之道,中心内容是君主 727

规范 727

五、王权绝对化理论与政治调节理论融合为 728

一体,政论多以组合命题展开 728

六、“尊君—罪君”政治文化范式 730

参考文献 735

后记 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