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人生小语/ 1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 3
传统与记忆/ 7
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 9
陈寅恪与现代性/ 21
史学的艺术之境/ 24
陈寅恪与国学研究院史实订误/ 30
关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32
明清易代与士人之出处大节/ 35
王学的意义/ 42
走向理性自觉的中国现代学术/ 47
为了学术尊严和学术独立——答旅日学人京都静源君所提之问题 / 51
今天,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56
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 63
“提前进入死的状态”——读《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致叶秀山先生/ 70
《楚学文库》与长江文化/ 72
《梁漱溟卷》阅评/ 75
《藏书与文化》审读意见/ 77
《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各志评语/ 79
《石头记自传说的检讨》一文审读意见/ 83
刘士林《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推荐意见/ 87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推荐意见/ 89
新印《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小引/ 91
《陈寅恪与红楼梦》跋尾/ 92
罗门蓉子研讨会学术小结/ 93
院庆感言/ 96
“西部人文资源课题”开题研讨会致词/ 99
文学的负荷/ 101
文学批评偶说/ 104
王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113
《中国文化》刊标释义/ 120
《中国文化》创刊号编后记/ 123
《中国文化》第二期编后记/ 125
《中国文化》第三期编后记/ 127
“冷文化”和“热文化”——《中国文化》创刊周年座谈会/ 133
《中国文化》第五期编后记/ 137
关于《钱穆与新儒家》——《中国文化》第六期编后记/ 139
中国文化研究的检讨与展望——《中国文化》第七期编后记/ 141
张舜徽和《自学成才论》——《中国文化》第八期编后记/ 143
《中国文化》五周年记/ 146
《中国文化》上海座谈会记盛/ 150
余英时和李泽厚的新作——《中国文化》第十一期编后记/ 154
乙亥逝者——《中国文化》第十二期编后记/ 157
办刊之难——《中国文化》第十四期编后记/ 160
《中国文化》第十五、十六期编后记/ 163
《世界汉学》发刊寄语/ 165
《世界汉学》编辑手记/ 168
《世界汉学》创刊座谈会讲词/ 171
季先生教我感受学问/ 173
悼朴老/ 179
追念王昆仑先生/ 184
茅盾与红学/ 188
挽B君/ 200
看余秋雨演讲/ 203
在美国讲《红楼梦》/ 207
一次成功的国际汉学会议/ 211
古韵乡情/ 216
初读香港/ 219
心感/ 222
说“冶游”/ 225
“桃花得气美人中”——虞山访柳如是墓/ 230
“书生留得一分狂”——波士顿郊外的女作家/ 238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跋语/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