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章 声乐美学的学科预设 1
第一节 声乐美学的学科隶属关系 1
一、声乐美学与音乐美学 1
目录 1
二、声乐美学与艺术美学 3
第二节 声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4
一、思辨的哲学方法 4
二、实证的心理学方法 6
三、动态的社会学方法 8
四、关于形态分析方法和文化学方面的借鉴 9
第三节 声乐美学的研究对象 10
二、声乐艺术的实践规律研究 11
一、声乐艺术美的本质研究 11
三、声乐艺术的价值和功能研究 12
四、声乐艺术的特殊构成方式研究 12
第二章 声乐艺术的整体构造 13
第一节 声乐艺术的基本属性 13
一、音乐与文学(诗、词) 13
二、声乐艺术的构造方式 16
第二节 声乐艺术的表情机制 21
一、表情的阶段性与统一性 21
二、表情的动作性与目的性 22
三、表情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23
第三节 声乐艺术的音乐性与结构性 24
一、声乐艺术的音乐性 24
二、声乐艺术的结构性 26
第四节 声乐艺术的抒情性与独创性 29
一、声乐艺术的抒情性 29
二、声乐艺术的独创性 31
第三章 声乐艺术的本体特征 35
第一节 声乐艺术物质构成材料的特性 36
一、有声表现的目的性与形象特征 36
二、有声表现的表情性与认识因素 39
三、人的心灵本质的直接表现 44
第二节 声乐艺术物质构成材料的时间特征 46
一、诗、词有序性呈现中的时间特征 46
二、音乐音响运动的时间特征 49
一、双重主观复合的创造力 58
第三节 声乐艺术的综合创造力 58
二、表演过程的创造力 64
第四节 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 74
一、诗情之产生过程 74
二、曲情之产生过程 76
三、声情之产生过程 82
第四章 声乐艺术的歌词构成方式 85
第一节 歌词的基本属性 85
一、歌词的音乐性 85
二、歌词的文学性 89
三、歌词的情感性 92
第二节 歌词构成的主观倾向性 94
一、歌词构成的倾向性问题 95
二、歌词构成的基本特征 98
三、歌词的形象特征与描绘性 103
第三节 歌词的语言特征 106
一、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特征 107
二、汉语歌词的形式与结构 110
三、汉语歌词的体裁形式 119
第四节 关于诗、词的字与音乐的关系 130
第五章 声乐艺术的旋律构成方式 137
第一节 关于旋律的起源与语言音调的关系 138
第二节 声乐旋律的造型性 147
第三节 声乐旋律的动力性 163
一、旋律的和声动力 163
二、织体的变化性 165
三、调式、调性的变化 168
第六章 声乐艺术的和声构成方式 172
第一节 声乐旋律的和声构成 173
一、器乐的和声 173
二、声乐的和声 175
三、声乐和声与器乐和声之异同 176
第二节 声乐和声的主体表现特征 180
一、主体性的多元平行 180
二、主体性的“二元”平行 182
三、主体性的织体表现 183
四、主体性的对比表现 185
第三节 关于可唱的旋律与和声的旋律问题 188
一、关于可唱的旋律 188
二、关于和声的旋律 195
三、对旋律概念的新拓展 207
第七章 关于声乐表演中的美学问题 214
第一节 声乐表演的本质与作用 215
第二节 声乐表演的美学原则 220
一、真实性与创造性 221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 226
三、技巧性与表现性 230
第三节 声乐表演心理 234
一、声乐表演的心理分析 235
二、声乐表演心理过程的基本状态 243
三、声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253
第八章 关于声乐欣赏中的美学问题 258
第一节 声乐欣赏的本质属性 259
第二节 声乐欣赏中的感性和理性问题 263
第三节 声乐欣赏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274
第九章 关于声乐艺术的功能问题 284
第一节 我国古代声乐艺术社会功能观概述 284
第二节 西方早期声乐艺术社会功能观概述 308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308
二、中世纪时期 314
三、文艺复兴时期 322
四、17世纪至19世纪 328
第三节 关于声乐艺术的功能特征 338
一、表现性功能 339
二、再现性功能 351
三、声乐艺术功能和价值的历史延续性 358
主要参考文献 365
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