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发展 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温军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2077274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在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民族地区不平衡性的内在机理,首次提出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三个方面,研究并发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追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缩小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应该是“社会发展差距→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作者由此提出应改变民族地区过去50年来以追求GLP增长为核心、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中心的传统现代化追赶战略,转而实施“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优先,投资于人民”的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

第1章 民族与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1

1.1 问题提出 1

目录 1

1.2 研究背景 5

1.2.1 研究贡献 6

图目录 7

图1-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追赶的大系统背景 7

1.2.2 地区差距 8

1.2.3 民族经济 10

1.3 分析方法 12

1.3.1 研究方法 12

1.3.2 数据来源 13

1.3.3 技术路线 14

图1-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范围示意图 14

图1-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15

1.4 理论框架 16

1.4.1 关键问题 16

1.4.2 理论框架 16

图1-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研究分析理论框架 17

1.4.3 特色创新 18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1

2.1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21

2.1.1 现代经济全球化 22

图2-1 世界排名前5位跨国公司销售额与国家GDP总值比较 23

表目录 23

表2-1 世界排名前5位的跨国公司概况 23

表2-2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比较 24

图2-2 新的技术条件对空运、电话成本和计算机价格 25

缩减指数的影响 25

表2-3 空运、电话成本和计算机价格缩减指数 25

2.1.2 经济挑战 26

图2-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第一产业比较优势系数变化趋势(1985—1999年) 28

图2-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第二产业比较优势系数变化趋势(1985—1999年) 28

图2-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第三产业比较优势系数变化趋势(1985—1999年) 29

表2-4 中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 30

2.1.3 文化挑战 32

表2-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部分民族的社会发展指标比较 34

2.2.1 正处于结构性变革的特殊时期 36

2.2 中国的发展变革 36

2.2.2 正处于政府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37

2.2.3 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 40

2.3.1 历史机遇 43

2.3 西部开发的机遇 43

2.3.2 战略目标 48

图2-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追赶战略目标逻辑关系示意图 49

2.3.3 富民为本 49

表2-6 中国不同地区的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无形资本收益比较 50

参考文献 51

2.4 小结 51

第3章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特征 55

3.1 自然特征 55

3.1.1 自然环境 56

表3-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偏远程度(1999年) 57

表3-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相邻国家概况(1999年) 58

表3-3 中国跨境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比较 59

表3-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貌类型分布比例 60

表3-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耕地资源、草场资源 61

表3-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耕地资源、草场资源禀赋比较 61

图3-1 中国各省市区农牧结合资源综合比较优势度位次排序 63

表3-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状况比较 64

表3-8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部分省区农村贫困人口构成 65

表3-9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程度 65

表3-10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生态脆弱程度比较 66

3.1.2 生态特征 66

表3-1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比较 67

表3-1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 68

表3-1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较 69

表3-1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耕地的坡度构成 70

图3-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山区坡耕地开垦与水土流失模式示意图 71

表3-1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土地退化程度 72

图3-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沙漠化程度 73

表3-1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沙漠化程度 73

表3-1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森林覆盖率比较 74

表3-18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部分省份森林覆盖率变化 75

表3-19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业污染程度(1999年) 76

表3-20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工业污染程度全国排序 77

3.1.3 资源禀赋 78

表3-2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比较 78

表3-22 中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省区资源丰度比较 80

图3-4 中国矿产资源与人均收入关系示意图(1999年) 81

表3-2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状态类型比较(1999年) 82

表3-2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产业的初级性特征(1999年) 83

3.2 经济特征 83

3.2.1 结构特征 83

3.2.2 开放程度 85

表3-2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均指标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比较(1999年) 85

表3-2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全球化进程比较(1999年) 86

表3-2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育程度(1999年) 87

表3-28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1999年) 87

3.2.3 体制特征 88

表3-29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市场化发育程度比较(1999年) 89

图3-5 中国各省市区市场化发育程度位次排序(1999年) 90

3.3.1 民族文化 91

3.3 社会特征 91

表3-30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本区情(1999年) 92

表3-31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与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比较(1999年) 93

表3-32 中国少数民族集中与分散程度比较 93

表3-3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民族构成 94

表3-34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类型 96

表3-3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产业与行业优势 98

况(1998年) 101

表3-3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区流动情 101

3.3.2 人力资源 102

表3-37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原因 102

表3-38 世界人均国民财富构成国际比较 103

表3-39 改革开放20年以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103

表3-40 改革开放20年以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增长态势 104

表3-4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及其人力资本存量(1999年) 105

表3-4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性别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半文盲构成(1999年) 105

表3-4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及其人力资本存量(1999年) 106

表3-4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构成及其人力资本存量(1999年) 107

表3-4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卫生发展状况(1999年) 108

3.3.3 交通信息 109

图3-6 世界上穷国和富国的知识发展差距结构示意图 109

表3-46 知识发展水平主要衡量指标 109

表3-4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知识发展水平比较(1998年) 110

表3-49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信息获取能力(1999年) 111

表3-48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科技创新能力(1999年) 111

表3-50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1999年) 112

3.4 小结 114

参考文献 115

第4章 传统的现代化追赶战略 119

4.1 理论背景 119

4.1.1 发展主义 120

4.1.2 依赖理论 121

4.1.3 扩散理论 121

4.2 追赶效应 122

4.2.1 速度效应 123

表4-1 改革开放20年以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均GDP增长趋势 123

4.2.2 结构效应 124

表4-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业化结构变动 125

4.2.3 社会效应 125

表4-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发展指标变化 126

4.3.1 战略特征 127

4.3 追赶战略 127

结构特征(1997年) 129

表4-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呈典型的资源型工业 129

图4-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比较 130

(1980-1999年) 130

表4-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化趋势 130

4.3.2 形成原因 131

表4-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统现代化追赶战略主要特征 132

表4-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发展政策 134

表4-8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业发展政策 135

表4-9 少数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政策 135

表4-10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稳定连贯性程度 136

4.3.3 影响后果 136

竞争力(刘楷2000) 137

图4-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与工业 137

表4-1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 138

表4-12 “九五”时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支柱产业选择方案比较 139

表4-13 “九五”时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战略要素考虑程度 141

表4-14 “九五”时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战略要素重视程度比较 142

4.4 小结 143

参考文献 143

5.1 全球新的综合发展观 147

第5章 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 147

5.1.2 新的发展理论 148

5.1.1 全新的发展观 148

5.1.3 发挥后发优势 150

5.2 不平衡性的一种新解释 151

5.2.1 经济发展差距 152

表5-1 中国各省市区人均GDP世界排序(1999年) 153

表5-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人均GDP变化趋势比较 155

表5-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GDP年平均增长速度 156

图5-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变化趋势(1952…1999年) 157

表5-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变化 158

表5-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 158

表5-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变化 159

表5-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1998年) 160

5.2.2 人类发展差距 160

表5-8 中国与世界主要发展指标差异性比较 161

表5-9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比较(1997年) 161

表5-10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变化趋势 163

5.2.3 社会发展差距 163

表5-11 社会发育程度主要衡量指标 164

表5-1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社会发育程度比较(1999年) 165

表5-1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发育程度变化 166

表5-1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发展指标差异性比较 166

图5-2 青海与上海人类发展差距比较示意图 168

表5-1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发展指标差异性比较(1990年) 169

表5-1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发展指标差异性比较(1995年) 170

表5-1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发展指标差异性比较(1999年) 171

表5-18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追赶路径变化趋势 172

表5-19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追赶路径类型比较 173

5.3.1 渐进发展 175

5.3 消除不平衡性的战略选择 175

图5-3 影响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要素的作用关系示意图 176

5.3.2 发展重点 178

表5-20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程度 179

表5-2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结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程度 180

图5-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然环境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程度排序 180

图5-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结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程度排序(1999年) 181

表5-2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效应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程度 182

图5-6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程度排序(1999年) 183

5.3.3 政策响应 183

表5-23 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连贯性程度比较 184

表5-2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就业资本系数比较(1998年) 187

5.4 小结 192

参考文献 192

附录A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 197

历史过程 197

附录B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评估(1949—2001年) 211

附录表 213

附表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财政优惠政策 213

附表2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税收优惠政策 214

附表3 少数民族人口、教育、就业照顾政策 218

附表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发展政策 221

附表5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业发展政策 224

附表6 少数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政策 227

附表7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扶贫开发政策 228

附表8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放联合政策 233

小康社会 243

附录C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何全面建设 243

附图2 中国人均GDP的区域内部之间差距变化趋势 249

附图1 中国人均GDP的省际差距(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 249

附录图 249

(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 249

附图3 中国人均GDP的区域之间差距变化趋势 250

(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 250

附表9 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变化趋势 250

附表10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类发展水平的世界位次变化(1995—1999年) 251

附表11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比较(1999年) 252

附表12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01年) 254

附表13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01年) 255

附表14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基本生活保障线以下城镇贫困人口规模(1998年) 257

附表15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省市区农村贫困发生率 258

附表16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健康风险指数(1999年) 259

附表17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指数(1999年) 260

附录D 中国民族工作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入世问题 267

附表18 被调查干部认为入世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将面临的机遇重要性排序 269

附表19 被调查干部认为入世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将面临的挑战重要性排序 271

附表20 被调查干部认为制约民族工作政府部门应对入世管理水平提高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273

附表21 被调查干部认为民族工作政府部门在民族事务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手段重要性排序 275

附表22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民族工作政府部门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领域的重要性排序 276

附表23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思路调整方向的重要性排序 277

附表24 被调查干部认为入世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优先解决的主要问题重要性排序 278

附表25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民族工作政府部门期望中央给予支持的方面重要性排序 278

附表26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优先重点投资领域的重要性排序 279

附表27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资源开发优先重点投资领域的重要性排序 280

附表28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乡基础设施优先重点投资领域的重要性排序 281

附表29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着重调整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排序 282

附表30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着重调整社会政策的重要性排序 282

附表31 被调查干部认为今后10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着重调整治理政策的重要性排序 283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