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古哲学之各方面的关系 1
第二节 研究中古哲学之方法 3
第三节 中古时代之最盛期 7
第四节 十二与十三世纪欧洲文明之概况 9
第二章 十二世纪欧洲之文明 12
第一节 封建制度 12
第二节 天主教的势力 14
第四节 新兴艺术 21
第三节 个人之价值与尊严 21
第五节 十三世纪法兰西之地位 22
第三章 十二世纪文明之哲学的反映 24
第一节 学院之分布 24
第二节 科学之分类 28
第三节 个人价值之封建的感觉与形而上学个体实在的观念之相应 32
第四章 十三世纪哲学之勃兴 36
第一节 十三世纪哲学发达之原动力 36
第二节 大学校之产生 38
第三节 托钵僧之兴起 42
第四节 新译书籍之流行 44
第五节 学院哲学之特殊的价值 47
第六节 具体的知识分类 48
第五章 统一和世界的趋势 58
第一节 统一的要求 58
第二节 地球中心及人类中心的观念 65
第三节 大同社会之理想和实行 66
第四节 世界主义的倾向 73
第六章 乐观主义和无我态度 78
第一节 表现于哲学艺术及宗教中之乐观主义 78
第二节 无我态度 80
第三节 中古学者之哲学史及考据学的见解 81
第四节 真理之永恒性 83
第七章 学院哲学与宗教精神 86
第一节 学院哲学非宗教哲学 86
第二节 哲学与神学的区别之反省的分析 87
第三节 中世宗教的精神 89
第四节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无损于前者之独立 91
第五节 哲学对于神学之从属的意义 96
第六节 一般对于学院哲学的见解的错误 97
第七节 结论 99
第一节 理智主义之意识形态 102
第八章 理智主义 102
第二节 知识论的见解 103
第三节 自由意志的理论 105
第四节 一般思想中之理性的地位 106
第五节 其他文化方面之理智的表征 108
第九章 多元的世界观 111
第一节 何为形而上学 111
第二节 静的状态中之实在 111
第三节 动的姿态中之实在 114
第四节 本质与属性及物质与形式 116
第五节 分殊的问题 119
第六节 人格之本性 120
第七节 上帝的问题 122
第十章 个人与社会 127
第一节 社会哲学 127
第二节 社会乃为个人而存在 128
第三节 伦理的论据 129
第四节 法理的观念 132
第五节 形而上学的根据 134
第六节 团体与人身之比较 136
第七节 结论 137
第十一章 国家论 139
第一节 主权神授 139
第二节 主权即作用 140
第三节 主权在于人民 142
第四节 爱葵拉士理想之政治 144
第五节 立法为主权之基本表现 146
第六节 爱葵拉士政治思想概说 147
第十二章 进化的观念 150
第一节 常住不变的理想 150
第二节 科学道德社会政治及文明的进步 151
第十三章 十三世纪哲学与民族精神 155
第一节 学院哲学在民族精神中之反映 155
第二节 中古哲学之三大主张 156
第三节 学院哲学为新拉丁及盎格罗色勒特人之产果 159
第四节 十三世纪拉丁亚味洛主义 160
第五节 新柏拉图主义与日尔曼学派 164
第六节 反学院派哲学之主要的特征 165
第十四章 殿言 169
第一节 十三世纪哲学体系于晚近西洋思想之影响 169
第二节 学院派理论在现代哲学史上之价值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