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牧 1
自序 1
导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辨正 1
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历史考察 2
二、法律与道德的必然联系 9
三、两个结论 12
第1章 中国古代刑法的伦理品格 19
一、中国古代的秩序与正义观 19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20
(二)古代中国人的秩序与正义观 24
(一)“伦理法”观点之梳理 31
二、中国古代法是“伦理法” 31
(二)“伦理法”的理论困境 34
(三)“伦理法”科学内涵之界定 41
三、中国古代刑法是“伦理刑法” 47
(一)道德律与制定法相融合的刑法典 47
(二)“德主刑辅”观念下的刑法运行 59
(三)“无讼”的刑法价值追求 78
第2章 伦理刑法的内在冲突及其解决 87
一、罪与恶的冲突及其解决 88
(一)罪与恶的冲突 88
(二)伦理刑法对罪恶冲突之解决 93
二、责与情的冲突及其解决 101
(一)责与情的冲突 101
(二)伦理刑法对责情冲突之解决 103
三、罚与德的冲突及其解决 110
(一)罚与德的冲突 110
(二)伦理刑法对罚德冲突之解决 112
第3章 伦理刑法的外在矛盾及其解决 115
一、罪刑法定与原心论罪的矛盾及其解决 115
(一)罪刑法定与原心论罪的矛盾 115
(二)矛盾的解决 118
二、罪刑相应与同罪异罚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 120
(一)罪刑相应与同罪异罚之间的矛盾 120
(二)矛盾的解决 123
一、刑法的扩张性 127
第4章 伦理刑法之流弊 127
(一)违礼与犯罪的合一 128
(二)民事类规范的刑法化 129
二、刑法的工具性 130
三、法律虚无 134
(一)律文的简约 135
(二)刑法教育的经验性 137
(三)执法徇私 139
四、刑官群体的非职业化 140
(一)刑官教育的非专门化 143
(二)刑官选拔和考评的非专门化 145
(三)刑官知识取向的非专门化 149
一、思想上的量变 155
第5章 明清时期伦理刑法的内部量变 155
(一)平民儒学的兴起 156
(二)西方法文化的引入 160
二、制度上的量变 163
(一)刑法形式的简化 164
(二)“例”的规范化 167
(三)非官方法律职业阶层的出现 168
(四)律学的重新繁荣 172
第6章 近代化背景下伦理刑法的价值失落 174
一、近代社会的秩序与正义观 175
(一)近代社会的秩序观 177
(二)近代社会的正义观 182
二、近代刑法的价值取向 186
(一)意志自由 188
(二)罪刑法定 188
(三)罪刑相应 189
(四)客观主义 189
三、伦理刑法的价值失落 190
第7章 伦理刑法的近代转向 194
一、清末刑法改制 195
(一)历史的机缘 195
(二)刑法改制的进程 197
(三)刑法改制的成果 198
(一)刑法典体系的近代转向 200
二、刑法制度的近代转向 200
(二)刑法典内容的近代转向 202
(三)刑罚体系的近代转向 204
三、刑法价值取向的近代转向 204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 205
(二)由家族主义向个人主义的有限转换 205
(三)权利平等观念的初步树立 208
(四)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 208
第8章 伦理刑法的制度性终结与伦理刑法传统的长期延续 211
一、两种终结模式 212
(一)模式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刑法制度的建立 212
(二)模式之二——社会主义刑法制度的建立 217
二、终结之表现 219
(一)刑事司法的独立 220
(二)严格程序 221
(三)刑法谦抑 222
(四)刑事辩护制度 223
(五)近现代罪刑原则 225
三、伦理刑法传统与刑法民族性 225
(一)关于传统 225
(二)伦理刑法传统 227
(三)刑法的民族性 232
参考文献 238
内容摘要 248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