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1
第一讲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1
一 文本细读与文学史教学 1
二 细读文本与文学性因素 5
三 文本细读的方法 10
(一)直面作品 11
(二)寻找经典 13
(三)寻找缝隙 15
(四)寻找原型 17
四 简短的结语 19
一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成 20
第二讲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20
二 现代知识分子与新文学运动 25
三 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源流 29
第三讲 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狂人日记》 40
一 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40
二 吃人意象的演变 44
(一)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 44
(二)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4—10段) 52
(三)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 56
三 《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63
第四讲 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知堂文集》 73
一 为什么要选讲《知堂文集》 73
二 几篇散文的解读 83
(一)第一篇:《胜业》(1921年) 84
(二)第二篇:《沉默》(1924年) 89
(三)第三篇:《伟大的捕风》(1929年) 93
(四)第四篇:《闭户读书论》(1928年) 102
三 对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艺术的感受 106
第五讲 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 114
一 为什么要讲巴金的《电》? 114
二 解读《电》的几个问题 120
(一)《电》的创作背景 120
(二)关于安那其的理想 121
(三)敏是《电》里的主要英雄 123
(四)敏的失败也是安那其的失败 126
(五)巴金对恐怖主义者的描写和评价 130
(六)《电》的抒情性 132
三 《电》中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137
第六讲 由启蒙向民间的转向:《边城》 143
一 理想化的翠翠和理想化的“边城” 143
二 人性的悲剧 150
三 由启蒙到民间 158
第七讲 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 168
一 说不清楚的《雷雨》 168
二 《雷雨》解读中的几个问题 171
(一)第九条好汉是“雷雨”——命运观的问题 171
(二)周中这个人物——乌托邦的问题 176
(三)周朴园的心里有没有爱——婚姻悲剧的问题 180
(四)蘩漪的独特性——恶魔性因素的问题 186
一 德语文学的春风吹拂下萧萧玉树 194
第八讲 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十四行集》(上) 194
二 《十四行集》的解读 201
(一)第一乐章:庄严的序曲——涅槃中永生(第1—4首) 204
(二)第二乐章:诗神降临世俗——速写与警示(第5—7首) 213
(三)第三乐章:诗人的精神之旅——启蒙到自救(第8—14首) 217
第九讲 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十四行集》(下) 241
(一)第四乐章:生命的颂歌——人之旷远与爱情(第15—20首) 241
(二)第五乐章:存在之歌——狭窄中的宇宙(第21—23首) 254
(三)第六乐章:幽远的尾声——有和无的 转化(第24—27首) 259
第十讲 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 269
一 民间和启蒙的汇集与冲撞 269
(一)原始的生气和生命的体验 274
二 《生死场》的文本解读 274
(二)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 280
(三)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288
第十一讲 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骆驼祥子》 293
一 市民文学的代表 293
二 《骆驼祥子》的文本解读 299
(一)堕落的命运——祥子与虎妞 299
(二)虎妞的形象 307
(三)祥子的结局 314
第十二讲 浪漫·海派·左翼:《子夜》 321
一 浪漫和颓废:《子夜》中两个主要元素 321
(一)现代英雄:吴荪甫的人格魅力 327
二 《子夜》解读中的两个问题 327
(二)欲望:中国式的颓废主义 333
三 左翼立场:海派文学的另一个传统 337
四 《子夜》的创作思维模式 340
第十三讲 都市里的民间世界:《倾城之恋》 346
一 张爱玲与都市民间的关系 346
二 《倾城之恋》的文本解读 353
(一)在两种文化背景冲撞中的爱情 353
(二)虚无的人感受不到真正的爱情 362
三 人生的飞扬与安稳 368
第十四讲 怀旧传奇与左翼叙事:《长恨歌》 376
一 《长恨歌》成书前后的怀旧热 376
二 《长恨歌》的结构与叙事 383
三 王安忆的上海叙事与当代都市生活 397
第十五讲 “文革”书写与恶魔性因素:《坚硬如水》 407
一 文学创作中的恶魔性因素 407
(一)苏格拉底:daimon是异端的神灵 408
(二)柏拉图:爱神即daimon 409
(三)埃斯库罗斯笔下的daimon 410
(四)恶魔性因素:古希腊文献中daimon的综合定义及其传统 410
二《坚硬如水》的文本解读 414
(一)《坚硬如水》的基本故事结构 414
(二)《坚硬如水》的恶魔性因素 421
三 当代文学中的“文革”叙述与恶魔性因素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