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造国民性”:世纪初的主潮 5
一、“新民说”:世纪启蒙的发轫 5
1.梁启超:“两头不到岸”的思想之舟 6
2.“国民性”:“公德”与“私德”的交战 7
3.“自由”与“权利”的歧义 12
二、“新青年”:世纪的风流 15
1.陈独秀:由民主而自由的历程 15
2.“新青年”:被唤醒的雄狮 19
3.“个人”与“社会”的砝码 25
1.“精神界之战士” 32
三、鲁迅:永远的“国民性” 32
2.阿Q:“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36
3.“思想自由”与“民众合力”的吊诡 43
四、现实关怀·社会关怀·人生关怀 48
1.着眼点:同立于思想晕轮的圆心 48
2.兴奋点:“同唱一首歌” 52
3.归宿点:来自不同终端的关怀 55
第二章 自由主义三代人 63
一、“自由”:“群己权界论” 63
1.严复:激活于英伦 64
2.自由:“群”与“己”的摇摆 68
3.两种自由的涵盖 75
二、“自由”:“健全的个人主义” 79
1.沐浴在“美雨”中 79
2.胡适:内倾的自由观 84
3.永恒的价值资源 92
三、“自由”:“高度的自由” 100
1.“五四的儿子” 100
2.殷海光:“自由与民主”的辨析 106
3.“高度自由”的精神 111
四、自由:并不一致的代价 118
1.“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118
2.自由的基线 121
3.“自由”的歧路 129
4.“自由”的结语 135
第三章 激进意义下的精神类型 137
一、“恨铁不成钢” 137
1.“世家子弟之桀骜者” 138
2.谭嗣同:诗意浪漫的“激进” 141
3.两难:殉道者的悲患与乐观 149
二、学问家与革命家 154
1.双重角色的扮演者 154
2.章 炳麟:“用国粹激动种姓” 157
3.“依自不依他” 165
三、深情的历史选择 171
1.书生革命家的情怀 171
2.李大钊:“调和”的价值意义 174
3.“一力之独行” 179
四、拒绝平庸:对激进主义检讨的再检讨 186
1.“自我”膨胀及其他 186
2.“个性”消泯:以“心”入世的乌托邦 192
3.“心不从心”:另一种逃避 195
第四章 保守主义:另一种文化资源 200
一、拯救与逍遥:文化功夫释义 200
1.“文化怪杰” 201
2.辜鸿铭:“富于想象的理性” 203
3.“守”出真性情 207
二、“整和”:面对“迷乱之现代人心” 211
1.“东方之子” 211
2.杜亚泉:无法化约的“保守” 213
3.“统整”:来自世纪末的初步评价 217
三、吊诡:在“可爱”与“可信”之间 221
1.孤独的哲人 221
2.王国维:“科学”与“人文”紧张的典型个案 222
3.“死”的意义拷问 228
1.“尴尬”的启示 232
四、守成:中心与边缘的涂改 232
2.差异:在谐和的同唱里 234
3.相对于“激进”的评价 238
第五章 “新儒学”:世纪末的复出 241
一、定位:在文化三路向之间 241
1.“新儒家”第一人 241
2.梁漱溟:“文化三路向”之说 243
3.“中国文化要义” 248
二、“文化更新”:“以人文精神为中心” 254
1.港台及海外新儒家第一人 254
2.钱穆:“人生三路向” 256
3.“历史”视野下的“特殊精神” 260
三、“三统”并建之路向 265
1.孤傲的后来者 265
2.牟宗三:“离教”与“圆教” 267
3.“三统”:道德理想的深层言说 271
四、“新儒家”:化解紧张之后的紧张 275
1.“返本”:一个基本信念的确立 275
2.“开新”:体系内部的紧张 277
3.文化及其承诺 279
结语21世纪:冷静地迈向 281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