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序 1
大事记 9
第一章 建置 45
卷一 行政区域 45
第二章 区划 47
第三章 县城 64
第四章 乡镇 66
第一节 地层 73
第一章 地质 73
卷二 地理环境 73
第二节 构造 74
第三节 斜坡地 75
第二节 洼地 75
第二章 地貌 75
第一节 平地 75
第一节 气候特征 76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76
第三节 气温 77
第二节 日照 77
第五节 地温 79
第四节 降水 79
第六节 湿度 80
第八节 物候 81
第七节 季风 81
第一节 黄河 85
第四章 河流 85
第四节 预备河 86
第三节 支脉河 86
第二节 小清河 86
第五节 乌河 87
第一节 麻大湖 88
第五章 湖泊 88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89
第二节 会城湖 89
第一节 土地 资源 91
第七章 自然 资源 91
第二节 水资源 92
第三节 植物资源 94
第五节 矿产资源 95
第四节 动物资源 95
第一节 旱灾 96
第八章 自然灾害 96
第二节 涝灾 97
第五节 霜灾 98
第四节 雹灾 98
第三节 风灾 98
第七节 震灾 99
第六节 虫灾 99
第二节 环境污染 100
第一节 自然生态 100
第九章 环境保护 100
第三节 污染治理 101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03
卷三 人口 103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0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4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05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06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0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08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08
第五节 行业构成 108
第一节 婚姻 110
第四章 婚姻 家庭 110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1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11
第二节 家庭 111
第四节 优生 优育 112
第三节 节育 112
第二节 晚婚 晚育 112
第六章 寿命 113
第五节 生育政策 113
第七章 姓氏 114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115
第一章 机构 115
卷四 农业 115
第二节 农机管理机构 116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117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 117
第二节 生产组织 118
第三节 收益分配 119
第三章 农作物 12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23
第三节 油料作物 12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25
第四节 蔬菜 126
第二节 推广 130
第一节 改良 130
第四章 优良品种 130
第一节 土杂肥 131
第五章 肥料 131
第一节 土壤改良 132
第六章 农田建设 132
第二节 化肥 132
第三节 排灌沟渠 133
第二节 平整土地 133
第四节 田间道路 134
第七章 耕作制度 135
第四节 栽培 136
第三节 轮作 136
第一节 间作 136
第二节 套种 136
第五节 密植 137
第一节 定苗 138
第八章 田间管理 138
第四节 追肥 139
第三节 浇水 139
第二节 中耕 139
第九章 作物保护 140
第六节 防倒伏 140
第五节 整枝 140
第二节 虫害防治 141
第一节 病害防治 141
第十章 农业机具 143
第一节 动力机具 147
第二节 耕耘机具 148
第三节 播种机具 149
第四节 灌溉机具 150
第五节 植保机具 151
第七节 收获机具 152
第六节 施肥机具 152
第八节 运输机具 153
第九节 脱粒机具 154
第十一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155
第十节 农田基本建设机具 155
第一节 饲养 157
第十一章 畜牧业 157
第十二节 其他机具 157
第二节 品种改良 159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60
第二节 淡水养殖 161
第一节 水面 161
第十二章 渔业 161
第三节 捕捞 163
第一章 机构 165
卷五 林业 165
第一节 用材树 166
第二章 林木资源 166
第二节 经济树 167
第三节 珍稀树种 168
第二节 育苗 169
第一节 采种 169
第三章 采种 育苗 169
第一节 河渠造林 170
第四章 植树造林 170
第三节 田间造林 171
第二节 公路植树 171
第五节 果树栽植 172
第四节 林场育林 172
第一节 护林防盗 173
第五章 林木保护 173
第六节 桑树栽植 173
第七节 村镇绿化 173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74
第一章 机构 177
卷六 水利 177
第一节 黄河治理 178
第二章 河、湖治理 178
第二节 小清河治理 180
第三节 支脉河治理 182
第四节 麻大湖治理 183
第一节 打渔张灌区 184
第三章 灌溉 184
第二节 道旭灌区 185
第三节 井灌 186
第五节 涵闸渡槽 187
第四节 扬水站 187
第一节 河沟排涝 189
第四章 排涝 189
第二节 涝洼治理 19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97
卷七 工业 197
第一节 全民企业 199
第二章 企业所有制 199
第二节 集体企业 200
第三节 个体企业 204
第一节 工艺美术业 205
第三章 工业行业 205
第二节 纺织、鞋服、地毯业 209
第三节 五金家具业 212
第五节 食品加工业 214
第四节 印刷、造纸业 214
第六节 机械制修业 216
第七节 化学肥料业 218
第八节 油、棉加工业 219
第九节 建材工业 223
第一节 线路 227
第二章 电业设施 227
卷八 电业 227
第一章 机构 227
第一节 供电 229
第三章 供用电 229
第二节 变压器 229
第三节 农业用电 230
第二节 工业用电 230
第五节 节约用电 231
第四节 生活用电 231
第四章 自发电 232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3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33
卷九 交通 233
第一章 交通机构 233
第一节 古道 234
第二章 交通线路 234
第二节 公路 235
第三节 铁路 237
第一节 古桥 238
第三章 桥梁 238
第四节 水路 238
第二节 公路桥梁 239
第三节 铁路桥梁 240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41
第四章 运输 241
第三节 货运 242
第二节 客运 242
第一节 公路养护 244
第五章 交通管理 244
第三节 运输管理 245
第二节 交通监理 245
第二节 邮局 247
第一节 邮驿 247
卷十 邮电 247
第一章 机构 247
第一节 邮运投递 248
第二章 邮政 248
第三节 电话局 248
第四节 邮电局 248
第二节 邮政业务 249
第一节 电报 251
第三章 电信 251
第二节 电话 252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256
第一节 全民商业 256
卷十一 商业 256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58
第三节 个体商业 259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263
第二章 商品购销 263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267
第三节 农副产品采购供应 268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274
第一节 饭店 酒馆 275
第三章 饮食服务 275
第二节 旅馆 招待所 276
第三节 照像 理发 浴池 277
第一节 出口商品 278
第四章 对外贸易 278
第三节 外商往来 281
第二节 进口商品 2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3
第五章 行政业务管理 28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84
第三节 储运管理 285
第一节 集市贸易 287
第六章 贸易市场 287
第二节 古会 物资交流会 290
第一章 机构 293
卷十二 粮油 293
第一节 征收 294
第二章 粮、油征购 294
第二节 统购 295
第三节 议购 299
第一节 农村统销 300
第三章 粮、油销售 300
第二节 城镇供应 302
第三节 议价销售 305
第一节 储存 306
第四章 粮、油储运 306
第二节 调运 309
第一节 财政机构 31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11
卷十三 财税 311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12
第二章 财政 312
第二节 税务机构 312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13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16
第一节 农业税收 320
第三章 税收 320
第二节 工商各税 321
第三节 契税 324
第二节 银行 325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325
卷十四 金融 325
第一章 机构 325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326
第二节 金银 327
第一节 铜币 327
第四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博兴县支公司 327
第二章 货币 327
第三节 纸币 329
第一节 工商信贷 330
第三章 信贷 330
第二节 农村信贷 331
第三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332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333
第一节 企业存款 333
第四章 存款 333
第三节 农村集体存款 334
第一节 债券 335
第六章 债券 外汇 335
第四节 储蓄 335
第五章 保险 335
第二节 侨汇 336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3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39
卷十五 城乡建设 339
第一章 机构 339
第一节 街道 340
第二章 县城建设 340
第二节 房屋建筑 341
第四节 公共设施 342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342
第一节 乡镇机关驻地 344
第三章 乡村建设 344
第二节 农村住房 34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46
第四章 建筑业 346
第三节 优质工程 347
第二节 施工设备 34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49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49
卷十六 经济管理 349
第二节 计划编制 350
第三节 计划执行 351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5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2
第二章 统计 35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5
第三章 工商管理 355
第三节 统计监督 355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56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357
第三节 企业登记 35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8
第四章 物价管理 358
第三节 物价演变 359
第二节 物价监督 359
第四节 交换比价 362
第三节 用地管理 363
第二节 土地普查登记 363
第五章 土地管理 36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63
第一节 计量器具 365
第六章 计量 365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66
第七章 审计 367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67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36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369
卷十七 政党群团 369
第二节 中共博兴县委工作机构 373
第三节 党的历次代表会 376
第四节 党员教育 378
第六节 统一战线 380
第五节 纪律检查 380
第七节 重要决策纪略 381
第一节 国民党博兴县党部 38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386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87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387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博兴县筹备处 38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88
第二节 历次团代会 388
第一节 工人团体 389
第四章 群众团体 389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90
第三节 妇女团体 391
第五节 工商团体 392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392
第六节 科技团体 393
第一节 县参议会 395
第一章 权力机关 395
卷十八 政权 政协 395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396
第三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397
第四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400
第五节 选举 401
第一节 清代县衙 403
第二章 行政机关 403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404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405
第五节 施政纪略 411
第四节 基层政权 411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414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兴县委员会 414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415
第四章 信访 417
第一节 清末、民国司法机构 419
第一章 机构 419
卷十九 公安 司法 419
第二节 人民司法机构 420
第一节 政权保卫 421
第二章 公安 421
第二节 社会治安 423
第三节 户政管理 425
第七节 基层治保组织 426
第六节 武装警察 426
第四节 消防 426
第五节 羁押看守 42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27
第二节 经济检察 427
第三章 检察 427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2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28
第一节 审判制度 428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28
第四章 审判 428
第五节 申诉复查 42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29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29
第二节 民事调解 430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30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30
第四节 公证业务 431
第三节 律师事务 431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33
第二章 优抚 433
卷二十 民政 433
第一章 机构 433
第二节 国家抚恤 435
第三节 国家补助 437
军人安置 439
第一节 复员、退伍、残废 439
第四节 革命烈士褒扬 439
第三章 安置 439
第二节 救灾 440
第一节 救济 440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440
第四章 社会福利 440
第四节 孤寡老人供养 441
第三节 扶贫 441
第一节 婚姻管理 442
第五章 婚葬管理 442
第二节 丧葬改革 44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45
第二章 劳动 445
卷二十一 劳动 人事 44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445
第一节 劳动局 445
第二节 人事局 445
第二节 用工形式 446
第三节 技术培训 447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48
第三章 人事 448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51
第一节 工资 452
第四章 工资福利 452
第二节 福利 454
第一章 机构 457
卷二十二 军事 457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 458
第一节 清军 458
第二章 驻军 458
第三节 人民军队 459
第三节 义务兵 460
第二节 志愿兵 460
第三章 兵役 460
第一节 募兵 460
第二节 武器装备 461
第一节 组织 461
第四节 预备役 461
第四章 民兵 46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62
第五章 重大战事 464
第一章 机构 469
卷二十三 教育 469
第三节 学堂 470
第二节 书院 470
第二章 私塾 书院 学堂 470
第一节 私塾 470
第一节 学校 471
第四章 小学教育 471
第三章 幼儿教育 471
第二节 学制 473
第三节 课程设置 474
第五节 重点小学 475
第四节 成绩考核 475
第一节 学校 476
第五章 中学教育 476
第四节 成绩考核 478
第三节 课程设置 478
第二节 学制 478
第六节 重点中学 479
第五节 人材输送 479
第一节 师范学校 481
第六章 专业、职业教育 481
第二节 职业学校 482
第一节 干部、职工教育 483
第七章 成人教育 483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484
第二节 教师培训 485
第一节 教职员队伍 485
第八章 教职员 485
第三节 教师待遇 487
第二节 教育经费 489
第一节 教育方针 489
第九章 教育行政 489
第三节 勤工俭学 490
第四节 教育设施 491
第二节 业务机构 49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93
卷二十四 文化 493
第一章 机构 493
第一节 文艺创作 494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94
第二节 民间文艺 497
第一节 吕剧 500
第三章 戏剧 曲艺 500
第二节 京剧 502
第三节 扽腔 503
第一节 电影 507
第四章 电影 幻灯 507
第四节 曲艺 507
第五节 演出场所 507
第二节 幻灯 508
第一节 通讯报道 509
第五章 新闻 509
第三节 放映设施 509
第三节 广播 510
第二节 报刊 510
第二节 图书藏阅 511
第一节 图书发行 511
第四节 电视 511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511
第三节 档案 513
第七章 文物 513
第一节 库藏文物 513
第二节 古迹 名胜 513
第三节 烈士陵园 纪念塔亭 518
卷二十五 体育 523
第一章 机构 523
第二章 学校体育 523
第一节 体育教师 523
第二节 体育教学 523
第三节 业余体校 524
第三章 群众体育 524
第一节 农民体育 524
第四章 体育竞赛 525
第一节 国家级、省级比赛 525
第二节 职工体育 525
第二节 地区级比赛 526
第三节 县级比赛 526
第五章 人材输送 531
第六章 体育设施 53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33
第一章 机构 533
第二节 业务机构 533
卷二十六 医药卫生 533
第二章 医疗 535
第一节 队伍 535
第二节 设备 537
第三节 医术 538
第三章 医药 541
第一节 药政 541
第四节 护理 541
第二节 中药 542
第三节 西药 545
第四节 药铺 545
第四章 防疫 保健 547
第一节 卫生防疫 547
第二节 妇幼保健 548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550
第一节 机构 553
第一章 科技组织 553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53
卷二十七 科技 553
第一节 科技宣传与普及 554
第二节 科学实验与推广 554
第二章 科技活动 554
第一节 获省级奖成果 556
第二节 获地区级奖成果 556
第三章 科技成果 556
第三节 获县级奖成果 558
第二节 气象测报 561
第一节 地震测报 561
第三节 环境测报 561
第四章 测报 561
卷二十八 宗教 565
第一章 佛教 565
第二章 道教 566
第三章 天主教 566
第四章 基督教 568
卷二十九 风俗 571
第一章 节令习俗 571
第二章 礼仪习俗 573
第三章 生活习俗 577
第四章 道德风尚 579
第五章 时弊陋俗 580
第一章 特点和差异 583
第一节 方言特点 583
卷三十 方言 583
第二节 方言内部差异 584
第三节 记音符号 585
第二章 语音 586
第一节 单字音系 586
第二节 语流音变 589
第三节 博兴音与北京音对应关系 591
第三章 词汇 593
第一节 名物词 593
第二节 动态词 597
第三节 性状词 599
第四节 代、量、虚附词 600
第四章 语法 601
第一节 词法 601
第二节 句法 604
第五章 语料记音 606
第一节 谚语 606
第二节 歇后语 607
第三节 儿歌 607
第四节 故事 608
卷三十一 人物 611
第一章 人物传略 611
第二章 人物表 639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43
附录 739
编后记 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