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世纪科技发展趋势 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1
一、科技发展面临新的突破 1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6
第二节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11
一、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重要 11
二、科技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3
三、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4
四、科技为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广阔前景 16
五、科学技术研究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化的产业 17
第三节 以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17
一、科学技术改变国家安全的概念和构成 18
二、高技术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19
三、科学技术渗透于综合国力各个要素 20
四、技术跨越成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重要抉择 22
第四节 中国科技发展动态 24
一、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24
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25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6
四、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27
五、地方科技管理进入新时期 28
第二章 新世纪各国科技发展战略走向 35
第一节 典型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 35
一、美国用科技创新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35
二、日本从技术立国转向科技创新立国 37
三、欧盟全力打造“知识化社会” 39
四、韩国努力建设“头脑强国” 41
五、印度谋求做软件超级大国 43
第二节 各国科技发展战略要点 48
一、根据国情和时代特征制定科技发展战略 48
二、根据自身优势确定科技优先发展领域 49
三、加强软硬环境建设 52
四、制定有效的科技人才战略 53
五、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54
第三节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54
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55
二、区域科技发展战略 56
三、部分省市“十五”科技发展战略 57
一、科研政策动向 64
第三章 各国科技政策动向 64
第一节 发达国家科技政策动向 64
二、技术创新政策动向 66
三、产业扶持政策动向 68
第二节 新兴国家科技政策动向 73
一、芬兰依靠创新实现经济快速 74
二、澳大利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4
三、以色列科技政策走向 76
四、新加坡科技政策动向 78
五、韩国科技政策的调整 79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科技政策动向 80
一、巴西科技发展政策 82
二、南非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 83
三、古巴科技管理政策 85
四、泰国科技调整转制政策 86
五、埃及科技管理的转向 89
六、印度科技管理动态 90
第四节 中国科技政策动向 90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91
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93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94
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95
五、重视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调整 96
一、国家宏观性与地方目标有限的一致性 101
二、工作目标与管理开放的一致性 101
第一节 一致性原则 101
第四章 新世纪科技管理的原则 101
三、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一致性 102
四、长远发展与近期目标的一致性 104
第二节 遵循科技发展规律 104
一、当今科技发展具有加速、交叉、渗透和融合趋势 105
二、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107
三、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109
四、科技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风险性和复杂性 111
第三节 效益原则 113
一、取得经济效益,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113
二、实现环境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115
三、兼顾社会效益,体现科学人文精神 117
第四节 依法治科原则 118
一、从地方实际出发,有步骤地加强科技立法 119
二、加强科技司法和执法 120
三、建立健全科技法律法规监督机制 121
第五章 新世纪地方科技管理的特点 123
第一节 科技目标的有限性 123
一、科技管理的地方性,决定了目标的有限性 124
二、科技资源的分散性,决定了目标的有限性 126
三、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目标的有限性 127
第二节 科技活动的创新性 129
一、创新是科技活动的本质 129
二、创新是国家对地方的要求 131
三、创新是市场竞争的要求 132
四、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 133
一、开放是地方科技管理的重要原理 135
第三节 科技管理的开放性 135
二、科技全球化浪潮要求实行开放 136
三、地方科技条件较差,要求实行开放 137
四、地方科技工作具有继承性,要求相互交流 138
五、地方科技工作具有综合性,需要社会支持,多方合作 139
第四节 科技业绩的实效性 140
一、科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 140
二、科技管理对象的直接性 142
三、科技成果的实效性 143
第六章 新世纪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148
第一节 参谋决策职能 148
一、参谋、决策的原理 148
二、科学决策的原则 149
四、科技厅局能力建设 151
三、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参谋决策重点 151
一、地方科技规划体系 153
第二节 规划指导职能 153
二、地方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的构建 155
第三节 协调服务职能 159
一、组织协调职能 159
二、服务职能 162
第四节 地(市)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167
第七章 新世纪地方科技管理的任务 169
第一节 地方科技管理的最大任务 169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科教兴国战略确立 169
二、科教兴国是新世纪国家重大战略 170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面临的任务 171
一、地方政府规定的基本任务 175
第二节 地方科技管理的基本任务 175
二、国家业务主管部门给予的任务 177
第三节 地方科技管理的关键任务 180
一、着力当好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参谋 180
二、高度重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182
三、科学配置三类研究,地方重在推广应用 183
四、大力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188
五、积极培养科技领导人才 191
第四节 新世纪初地方科技管理工作重点 194
一、用科技创新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动力 194
二、用改革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建设地方科技创新体系 197
三、加强原始性创新,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199
四、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00
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发展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201
第八章 新世纪地方科技创新体系 202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体系框架 202
一、地方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
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204
三、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 208
第二节 知识创新体系 209
一、知识创新体系的构成 209
二、地方知识创新主体 211
三、地方知识创新载体 215
四、地方知识创新产业化 217
第三节 技术创新体系 217
一、地方技术创新理论 218
二、地方技术创新体系及其特点 220
三、加强地方技术创新的措施 222
第四节 中介服务体系 227
一、地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27
二、地方科技咨询 233
三、技术市场 235
四、生产力促进中心 237
第九章 新世纪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39
第一节 抓源头,抢占科技制高点 239
一、强化高等院校在知识创新中的主力作用 240
二、进一步推进科研机构的结构调整 241
三、大力支持重点科研基地建设 243
第二节 促转化,加快基地建设 244
四、不断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 244
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245
二、重视大学科技园、软件产业基地和其他科技创业园建设 250
第三节 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55
一、确定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256
二、大力发展地方民营科技企业 257
三、加大地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力度 262
第四节 创环境,营造高新技术发展氛围 268
一、进一步优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 269
二、大力营造人文的创业氛围 270
三、健全法制,优化人居场所 273
第一节 科技发展政策环境 275
第十章 新世纪地方科技工作环境 275
一、制度高于技术是科技管理必须牢固树立的观念 276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277
三、实施优惠税收政策 279
四、落实金融扶持政策 282
五、正确评价科技成果和进行奖励 283
第二节 科技发展法律环境 285
一、法律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85
二、地方科技管理中的法律重点 285
三、地方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 289
第三节 科技发展社会环境 290
一、社会环境的内容 291
二、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氛围 292
四、形成栓心留人的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 293
三、营造学术自由的思想空间和合作氛围 293
五、为科技创新思维提供便利条件 294
六、提高政策和法规的执法水平 295
第四节 科技发展人文环境 297
一、重视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298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99
三、提高人文素质 300
四、实施人性化管理 301
五、高扬人文精神 302
第十一章 新世纪地方科技资源配置 306
第一节 地方科技人才资源开发 306
一、地方科技人才的特征 306
二、地方科技人才开发的重大意义 308
三、地方科技人才开发策略 311
第二节 地方科技资金资源配置 315
一、地方科技资金投入 315
二、地方风险投资 319
三、证券融资 325
第三节 地方科技物资资源配置 329
一、地方科技系统国有资产的存量盘活问题 329
二、科研仪器设备营运 333
第四节 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管理 339
一、信息资源的含义及其配置 339
二、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40
三、提高地方科技统计信息咨询业务能力 342
四、提高科技档案和图书馆管理水平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