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
第一节 原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1
一、原子的内部组成 1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基本特征 3
三、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6
第二节 原子的电子结构 14
一、单电子原子的结构 14
二、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15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 31
第三节 原子结构参数的周期性 31
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 32
三、电离能的周期性 38
四、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 41
五、电负性的周期性 42
习题 51
第二章 群论与分子的对称性 52
第一节 群的定义 52
一、群的定义 52
二、群的例子 53
一、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54
第二节 对称操作群 54
二、对称操作群和群表 55
第三节 群的重要性质与定理 56
一、子群 56
二、陪集与Lagrange定理 56
三、群的同构与同态 57
四、群的直积 58
五、群的共轭元素与共轭类 58
第四节 分子的点群及其确定方法 60
一、对称元素的组合关系 60
二、分子的点群及其分类 61
三、分子点群的确定方法 64
第五节 群的表示理论 65
一、对称操作的坐标变换与矩阵表示 65
二、函数空间与函数的变换 68
三、等价表示与特征标 70
四、可约表示与不可约表示 71
五、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74
六、投影算符与可约空间的约化 78
七、表示的直积及其分解 79
一、Hamilton算符的不变性 80
第六节 群论与量子化学的关系 80
二、态的分类 81
三、能级的分裂 81
四、零积分 82
五、光谱选律 83
六、久期方程和久期行列式的分解 84
第七节 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86
一、水分子的分子轨道 86
二、苯分子的π分子轨道 88
第八节 杂化轨道的组成 90
第九节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91
一、中心离子在配位场中的能级分裂 91
二、光谱强度与选择定则 93
三、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95
第十节 分子的振动光谱 97
一、分子的振动方式及其不可约表示 98
二、分子的振动光谱 99
习题 101
第一节 无机物的稳定性 103
一、热力学稳定性与动力学稳定性 103
第三章 无机化学热力学 103
二、埃灵罕姆图及其应用 105
三、无机反应中的耦合现象 108
第二节 离子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109
一、晶格能 109
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稳定性 115
三、复分解反应 118
四、配合物的稳定性 120
五、镧系元素的氧化态 120
第三节 键焓及共价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123
一、键的离解能和键焓 124
二、共价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126
第四节 化合物酸碱性的热力学性质 129
一、磷酸的逐级电离 129
二、氢卤酸酸强度的热力学性质 130
三、氧化物酸碱性的热力学判别 132
第五节 水合离子的热力学性质 133
一、水合离子的热力学性质 133
二、离子性盐类的溶解热力学 139
三、离子半径对盐类溶解度的影响 145
四、水合物的形成 148
一、电极电势和吉布斯自由能变 149
第六节 电极电势的热力学 149
二、溶剂的影响 151
三、元素氧化态图 154
习题 155
第四章 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 157
第一节 酸碱理论 157
一、酸碱概念的发展 157
二、酸碱的溶剂理论 157
三、酸碱的质子理论 159
四、酸碱的电子理论 160
五、酸碱的氧化物-离子理论 161
第二节 酸碱的相对强度 162
一、质子酸碱的相对强度 162
二、Lewis酸碱的相对强度 165
第三节软硬酸碱 167
一、软 硬酸碱的分类 167
二、软硬酸碱规则 169
三、酸碱的软硬度 171
第四节 非水溶液化学 173
一、溶剂的分类 174
二、溶剂的性质 176
三、几种重要的非水溶剂 177
四、非水溶剂的应用 182
习题 183
第五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185
第一节 原子簇化学 185
一、非金属原子簇化学 185
二、金属原子簇化学 195
第二节 无机高分子化学 207
一、无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07
二、链状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208
三、层状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213
四、骨架型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220
第三节 有机金属化学化合物 228
一、概述 228
二、金属的不饱和烃配合物 229
三、金属的夹心结构化合物 233
四、金属的羰基化合物 237
第四节 无机固体材料化学 239
一、概述 239
二、无机固体材料的分类 240
三、无机材料的物理性质 242
四、晶体的结构和晶体结构的缺陷 248
五、非晶态物质 255
六、无机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 258
七、无机固体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259
习题 262
第六章 生物无机化学 264
第一节 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 264
一、生命必需元素 264
二、金属离子的生物功能 265
四、污染元素与生物无机医疗 267
三、必需元素的体内平衡 267
第二节 铁的生物无机化学 269
一、氧载体的结构与作用 269
二、人工合成氧载体 274
第三节 锌的生物无机化学 278
一、金属酶 278
二、碳酸酐酶 279
三、羧肽酶A 281
第四节 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 282
一、电子传递链 282
二、超氧化物歧化酶 286
第五节 离子载体与离子运送 288
一、生物膜的组成 288
二、膜蛋白和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290
三、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290
四、离子的穿膜运送 291
五、离子载体及其应用 293
第六节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 295
一、固氮酶 295
二、化学模拟生物固氮 297
第七节 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 300
习题 301
附录 303
附录Ⅰ 有效核电荷(1~36号元素) 303
附录Ⅱ 原子半径 304
附录Ⅲ 电离能 304
附录Ⅳ 电子亲和能 307
附录Ⅴ 元素的电负性 307
附录Ⅵ 基团的电负性 310
附录Ⅶ 离子半径 312
附录Ⅷ 特征标表 312
参考文献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