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4
一、问题的提出 4
(一)定义土地一级开发 4
(二)界定土地一级开发主体 5
(三)土地一级开发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6
(四)迷思:变化的土地一级开发主体和失灵的PPP 9
二、研究意义 13
(一)PPP和协调的研究意义 13
(二)土地政策研究的重要性 15
三、核心论点 16
(一)作为核心问题的“协调” 18
(二)资源相互依赖和协调有效性 19
(三)两对关系和PPP的几种可能 21
四、研究设计 22
(一)比较案例研究 22
(二)分析层次 23
(三)研究的时间跨度 23
(四)案例选择 23
(五)资料收集 24
五、本书架构 24
第二章 PPP、协调与资源依赖 29
一、定义PPP 29
(一)PPP和民营化(Privatization) 29
(二)PPP和合同外包(Contracting-out) 30
(三)小结 31
二、一个PPP研究的动态视角 32
三、协调与PPP 39
(一)协调 39
(二)协调机制 43
(三)协调有效性和PPP 48
四、资源依赖和协调 49
五、小结 51
第三章 政策背景与利益相关者 55
一、政治背景 55
(一)作为最高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 55
(二)中央地方关系和财政分权化改革 56
(三)碎片化的政治体系——“条块”关系 57
二、土地管理架构的历史变迁 58
(一)国家土地管理行政架构的历史变迁 58
(二)北京市土地管理机构的变迁 59
三、土地一级开发和一级开发主体 62
(一)解释土地一级开发 62
(二)土地一级开发主体——政府和企业 62
四、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操作流程与各类相关审批 64
五、土地一级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 66
(一)监管部门 66
(二)银行 67
(三)区县政府 68
(四)农村集体、农民和原土地持有者 69
六、小结 70
第四章 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主导时期:2002—2004年 75
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 75
二、外部环境 76
(一)经济环境 76
(二)政治环境 77
(三)北京市政策制定者的动机与选择 83
三、公私一级开发主体的资源对比 85
(一)企业的资源 85
(二)土地储备中心的资源 86
四、公私一级开发主体的协调有效性对比 87
(一)政策制定者和一级开发主体之间的协调 88
(二)一级开发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协调 92
五、小结 99
第五章 土地一级开发的公私合作时期:2005—2008年 103
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 103
二、外部环境 104
(一)经济环境 104
(二)政治环境 106
(三)北京市政策制定者的动机和选择 110
三、公私一级开发主体的资源对比 112
(一)企业的资源 112
(二)土地储备中心的资源 113
四、公私一级开发主体协调有效性对比 114
(一)政策制定者与一级开发主体之间的协调 114
(二)一级开发主体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 122
五、小结 130
第六章 土地一级开发的公共部门主导时期:2009年之后 133
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 133
二、外部环境 135
(一)经济环境 135
(二)政治环境 136
(三)北京市政策制定者的动机和选择 139
三、公私一级开发主体资源对比 141
(一)企业的资源 141
(二)土地储备中心的资源 141
四、公私一级开发主体协调有效性对比 142
(一)政策制定者与一级开发主体的协调 142
(二)一级开发主体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 144
五、小结 153
第七章 结语 157
一、研究发现 157
二、研究推论 159
三、研究局限 160
四、其他可能的视角 161
(一)交易成本理论 161
(二)委托代理理论和政策学习理论 162
五、可能的其他研究方向 163
参考书目 164
后记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