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传病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惕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9063690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出版说明 1

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章 种子 1

一、种子的概念 1

(一)植物学概念 1

(二)农业概念 1

(一)果皮和种皮 2

二、种子的构造 2

(二)胚 3

(三)胚乳 3

三、种子的分类 4

(一)根据胚乳分类 4

(二)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 4

(三)根据种子着生方式分类 5

四、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6

(一)有益作用 6

(二)有害作用 6

(二)种传病害与种子病害的关系 8

(一)种传病害的涵义 8

第二章 种传病害 8

一、种传病害的概念 8

二、种传病害对农业的危害性 9

(一)直接危害性 9

(二)间接危害性 10

三、种传病害的病原 10

(一)植物病原真菌 10

(二)植物病原细菌 24

(三)植物病原类菌质体 27

(四)植物病原病毒 29

(五)植物病原线虫 31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33

第三章 种子病害的侵染源 35

一、种子染病的途径 35

(一)株体外病原物侵染 35

(二)株体内病原物侵染 38

二、种子染病的条件 44

(一)病原条件 44

(二)寄主条件 48

(三)环境条件 51

三、种子染病的时期 52

(一)生长期 52

(二)非生长期 53

四、种子染病的部位 55

(一)种子与病原体结合方式 55

(二)病原体在种子上的部位 56

(二)直接侵染 61

(一)扩散病原体 61

一、种子传病方式 61

第四章 种传病害的类型 61

二、种子传病的效应 63

(一)植物病原扩散效应 63

(二)植物病原致病效应 63

(三)植物病害流行效应 64

三、种传病害类型 66

(一)幼苗病害 66

(二)系统侵染病害 66

(三)周身性病害 66

(一)种传真菌病害 67

四、种传病害的种类 67

(二)种传细菌病害 78

(三)种传病毒病害 79

(四)种传线虫病害 82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83

第五章 种传病害发生条件 84

一、种传病害与病原体的关系 84

(一)病原体数量 84

(二)病原体生活力 86

(三)种子感病程度 89

(四)生理小种 92

二、种传病害与寄主的关系 93

(一)寄主植物的抗性 93

(二)寄主植物的生育阶段 96

(三)寄主植物的生育状态 98

三、种传病害与环境的关系 98

(一)温度 98

(二)湿度 99

(三)种传病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00

二、无病种子 103

(二)检疫对象 103

第六章 种传病害的防治 103

一、植物检疫 103

(一)检疫意义 103

(一)抗性鉴定 104

四、种子处理 104

(二)品种利用 104

(一)种子处理概念 104

三、抗病品种 104

(二)脱毒繁殖 104

(一)建立无病留种田 104

(二)种子处理方法 105

五、农业技术 108

(一)适时播种,注意播期 108

(二)平整土地,做好保墒 108

(三)及时喷药,保护种子 108

第七章 种衣剂 109

一、种衣剂概述 109

(一)种衣剂的概念 109

(二)种衣剂的组成 111

(三)种衣剂的性状 113

(四)种衣剂的种类 114

二、种衣剂的效果效应 116

(一)种衣剂的优点 116

(二)种衣剂的增产因素 120

三、种衣剂的应用 127

(一)种衣剂的选择 127

(二)种衣剂的使用 133

(三)种衣剂的效益 137

(四)优良种衣剂简介 139

(一)选择杀菌剂的原则 154

第八章 种子处理杀菌剂和杀虫剂 154

一、杀菌剂的选择 154

(二)选择杀菌剂的依据 155

二、杀菌剂的应用 155

(一)单剂与复配(混)剂 155

(二)杀菌剂与杀虫剂兼用 156

(三)杀菌剂与其它制剂混用 156

(四)应用技术 157

三、常用杀菌剂 157

四、常用杀虫(线虫)剂 171

一、病害调查 178

(一)目的 178

(二)时间 178

(三)方法 178

第九章 种传病害田间调查 178

(四)项目 179

二、数据整理与运算 182

(一)种子发芽率 182

(二)田间保苗率 182

(七)病株(病穗)率 183

(九)发生面积与区域 183

(八)病情指数 183

(三)成株率与成穗率 183

(六)病苗率 183

(五)结瘤状况 183

(四)幼苗长势 183

(十)减产率 184

(十一)防治效果 184

(二)病害损失 186

(一)病害的危害性 186

三、结果分析 186

(三)防治效果 188

第十章 种子带病检验 190

一、种子带病检验的概念 190

(一)概念 190

(二)样品 190

二、种子带病检验方法 191

(一)直观检验 191

(二)种植检验 192

(三)萌发检验 193

(四)培养检验 195

(五)洗涤检验 203

(六)漏斗检验 207

(七)染色检验 207

(八)噬菌体检验 210

(九)血清检验 211

(十)酶联检验 215

(十一)电泳检验 216

参考文献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