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刘明华 1
独立苍茫自咏诗(自序) 1
上编 3
杜甫思想研究 3
第一章 关于杜甫与社会良知的思考 3
第二章 杜甫的忧患意识 8
第一节 忧患意识与儒学传统 8
第二节 士志于道:政治敏感与责任感 10
第三节 美人迟暮:生命忧患与紧迫感 18
第三章 杜甫的批判精神 28
第一节 批判精神的内趋力:勇气 28
第二节 批判精神的依据:仁学 35
第四章 杜甫的政治思想 48
第一节 以道自任:自谓颇挺出 48
第二节 德治的理想:再使风俗淳 51
第三节 政治模式:远古与当代 58
第四节 贤人失志:德治理想的幻灭 63
第五章 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 71
第一节 身受感同的推己及人 71
第二节 民胞物与的情怀 75
第三节 宽容的悲悯者 87
第六章 杜甫“忠君”的表现形态 93
第一节 君位的象征意义与忠臣的类型 93
第二节 谏诤而非服从——杜甫之“忠”表现之一 97
第三节 任怨与牢骚——杜甫之“忠”表现之二 99
第四节 “恋阙心态”:“公忠”与“私忠”的混合——杜甫之“忠”表现之三 105
第七章 杜甫与佛教的关系及晚年心境 117
第八章 杜甫的悲剧命运 128
第一节 人格:独立与依附之间 128
第二节 仕途:致君与制于君 137
第三节 文学:独立苍茫自咏诗 142
第四节 命运:应然与已然 147
结语 152
中编 杜诗的修辞艺术 157
导言 157
第一节 对仗的辩证因素 160
第九章 杜诗的对仗 160
第二节 杜诗时空对及时空观念 162
第三节 杜诗数对的几种修辞现象 166
第四节 杜诗对仗的色彩及其象征意义 170
第十章 杜诗的借对 175
第一节 借字与借音 175
第二节 杜诗借对例说 177
第三节 形式美的追求与形式主义的滥觞 181
第十一章 杜诗的互文 185
第一节 互文小考 185
第二节 杜诗互文例说 188
附:互文三论 192
第十二章 杜诗的用典 197
第一节 用字与情景的融合 197
第二节 杜诗用典一法:断章取义 200
第三节 杜诗用典与自我形象 205
第十三章 杜诗的拟人 221
第一节 拟人与移情 221
第二节 拟人中的理想国 223
第三节 杜诗拟人与诗人心态 226
第四节 “风景就是心境” 228
附:试论移情与拟人的分野 233
第一节 数字的“夸张系统”与思维定势 242
第十四章 杜诗的夸张 242
第二节 夸张·壮语·胸襟·物象 247
第十五章 杜诗的对比 253
第一节 反比和正比——说《醉时歌》与《醉歌行》 254
第二节 多重对比的运用 257
第十六章 杜诗的句法 263
第一节 句法研究的必要 263
第二节 句法概念的探讨 264
第三节 杜诗的几种句法现象 267
第四节 关于杜诗“文句”的思考 281
第十七章 杜诗的构词 291
第一节 以季节 (时间)饰物 291
第二节 以地点(空间)状物 295
第三节 以物饰物 296
第四节 “辘轳句”与语词组合 298
第十八章 杜诗的叠字 302
第一节 叠字与双声叠韵的关系 302
第二节 杜诗叠字与双声叠韵构成之比较 303
第三节 杜诗叠字的状况 304
第四节 杜诗叠字的艺术特色 307
结语 318
下编 323
语词探微及其他 323
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杜甫研究——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 323
杜诗“以汉喻唐”的构词特点及内涵 334
论杜甫的“德义观”及现代意义 341
“随时敏捷”试解 348
芬芳悱恻解杜转益多师学杜——袁枚对杜诗学的贡献 356
李杜诗歌中的女性题材及抒情特征三论——李杜诗歌女性观念的比较 368
完善与破弃——对杜诗“拗体”的思考 381
《八哀诗》无房琯考辨 392
杜诗中“胡”的多重内涵——兼论杜甫的民族意识 407
杜诗“萧萧”解读 417
青眼高歌望学刊——我与《杜甫研究学刊》 425
学术期刊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杜甫研究学刊》50期感言 429
唐人最爱说“不”——《全唐诗》软件如是说 435
主要引用书目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