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左东红,贡凯青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4270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安全系统工程,从人、机、原材料、环境等方面进行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1

第一节 系统工程简介 1

一、系统的定义 1

二、系统的分类 2

三、系统的特征 4

四、系统学原理 5

五、系统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10

第二节 系统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12

一、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其发展 12

二、系统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15

三、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 17

第三节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19

一、系统分析的概念 20

二、系统分析的特点 21

三、系统分析的原则 21

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22

五、系统分析的应用范围 23

六、系统分析的要素 24

七、系统分析的步骤 26

第四节 安全系统工程 29

一、安全系统工程简介 29

二、安全系统工程发展概况 30

三、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 31

四、安全系统工程的特点 33

五、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在工业中的应用 34

六、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 36

第五节 安全分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7

第一节 事故树的基本概念 39

第二章 事故树分析方法 39

一、事故树的基本概念 40

二、事故树的用途 41

第二节 事故树的符号及意义 44

一、事件符号 45

二、逻辑符号 45

三、转移符号 47

第三节 事故树的绘制 48

一、绘制事故树的原则 48

二、事故树绘制步骤 48

三、事故树的绘制过程及实例 50

第四节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 53

一、布尔代数基础知识 53

二、布尔代数的化简 55

三、最小割集的求法 57

四、最小经集的求法 62

五、结构重要度分析 66

第五节 定性分析实例 67

一、汽油混合气体爆炸事故介绍 68

二、确定顶上事件 69

三、绘制事故树 69

四、定性分析 69

五、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73

第六节 事故树的定量分析 74

一、概率论基础知识 75

二、基本事件故障率和人的失误率 78

三、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 80

四、概率重要度分析和临界重要度分析 84

第三章 事故预防 88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 89

三、事故原点理论 90

一、轨迹交叉理论 90

二、海因里希连锁反应论(多米诺骨牌效应模型) 90

四、心理动力理论 91

五、扰动起源事故理论 91

六、事故倾向理论 92

七、能量观点理论 92

八、系统安全观点理论 93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93

一、防止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93

二、防止物的不安状态(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 95

第三节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 98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99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99

三、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100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102

五、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示例 103

第四章 心理学与生理学 117

第一节 心理学 118

一、心理学简介 118

二、安全心理学 119

三、心理状况对安全的影响 120

第二节 生理学 125

一、生理学简介 125

二、生理状况对安全的影响 126

第三节 生物节律及其计算方法 127

一、生物节律简介 127

二、生物节律的计算方法 129

三、生物节律的计算实例 129

四、应用状况 130

第四节 改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131

一、人机系统的概念 133

第五章 安全人机工程简介 133

第一节 人机系统 133

二、人和机器的特征性能比较 136

第二节 安全人机工程学 137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概念 137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内容 139

三、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问题的步骤 140

第三节 人的差错 140

一、人的偏差的分类 141

二、人的操作的可靠度 142

第四节 机器的可靠性 142

第五节 人在操作中的特性 143

一、人的姿势 143

二、四肢的作业范围 144

五、人的体质特性 146

三、人体动作的频率 146

四、人的操纵力 146

六、人的疲劳类型与疲劳的产生 147

七、人的错觉 149

第六节 安全人机系统中的设计问题 150

一、振动环境问题 150

二、显示器 151

三、手的运动特点的影响 155

四、脚踏板控制器的设计 155

五、照度与事故的关系 155

六、色调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156

七、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157

八、疲劳的影响 157

九、人机的匹配及功能分配 158

十、事故发生前人的心理状态 159

第六章 安全评价 161

第一节 安全评价概述 161

一、安全评价的由来 161

二、安全评价的定义 162

三、安全评价的分类 163

四、安全评价的法律要求 165

五、安全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166

六、安全评价方法 169

第二节 危险、危害因素及辨识 170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171

二、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172

三、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 173

四、危害辨识方法 178

六、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 179

五、危害辨识注意事项 179

第三节 事件树分析 181

一、事件树分析方法简介 182

二、事件树分析的步骤 183

三、事件树分析应用举例 184

第四节 危险性预先分析 186

一、危险性预先分析的内容 187

二、预先危险分析需要的资料 188

三、危险性分析 188

四、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 189

五、危险性的辨识 189

六、危险性的控制 190

七、危险性预先分析举例 191

第五节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193

一、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步骤 194

二、故障等级 197

三、故障类型影响分析举例 200

四、故障类型影响致命度分析法的用途 201

第六节 安全检查表 203

一、安全检查表简介 203

二、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 205

三、安全检查表的类型 205

四、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要求 207

五、安全检查表的格式 211

六、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211

七、安全检查表编制举例 212

第七节 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简介 215

一、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特点 215

二、危险指数评价程序 216

三、危险指数评价举例 217

第八节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220

一、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21

二、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比较 222

第七章 安全预测与安全决策 226

第一节 安全预测简介 226

一、安全预测含义 226

二、安全预测的发展 227

第二节 安全预测方法 229

第三节 决策的科学性 231

一、安全决策含义和发展 231

二、安全决策的作用和目的 232

三、决策的科学化 233

四、如何进行科学的决策 235

第四节 安全决策方案的拟定 237

一、安全决策的原则 237

二、系统安全决策的过程 239

三、追踪决策 242

第五节 安全决策分析方法 243

一、风险型决策分析 243

二、非确定型决策分析 245

三、决策树分析法 246

四、潜在问题的分析与防范 248

五、影响决策效果的因素分析 251

六、提高安全决策效果的途径 251

第六节 决策的稳定性和决策风险 251

一、敏感性分析 252

二、效用理论 253

三、决策风险 257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260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 260

第八章 安全生产管理 260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264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265

管理 265

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65

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267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269

第三节 安全培训教育 271

一、安全生产教育目的 272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 272

三、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 273

四、安全教育的形式和种类 274

第四节 安全检查 278

一、安全检查的内容 278

二、安全检查的方法 279

第五节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280

一、特种设备的种类 281

二、特种设备使用规定 282

三、特种设备的特殊管理 283

第六节 检修和危险作业 284

一、动火作业(用火) 285

二、设备内作业 286

三、电气检修作业 287

四、高处作业 287

第七节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 287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规定 288

二、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 289

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及运输装卸要求 291

四、危险化学品仓库、储罐区安全生产管理 293

一、职业病及其分类 296

第八节 职业卫生管理 296

二、职业卫生管理 298

第九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301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 301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范畴和特点 302

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303

第十节 事故管理 304

一、事故分类 305

二、事故报告制度 307

三、事故调查处理 308

四、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 308

第十一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309

一、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规范 309

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内容 311

三、企业建立并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