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目录 1
序 1
大事记 9
第二章 建置 47
第一章 地理位置 47
第一编 行政区域 4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0
第一节 菏泽市 52
第四章 县市简况 52
第二节 东明县 53
第三节 梁山县 54
第四节 定陶县 56
第五节 曹县 57
第六节 成武县 58
第七节 单县 60
第八节 巨野县 61
第九节 郓城县 63
第十节 鄄城县 64
第一节 地质 6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67
第二编 自然环境 67
第二节 地貌 70
第一节 日照 72
第二章 气候 72
第二节 气温 73
第三节 地温 75
第四节 风 76
第五节 降水 78
第一节 山丘 83
第三章 山丘 河湖 83
第二节 河流 84
第一节 土壤 88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88
第三节 湖泊 88
第二节 植被 9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91
第五章 自然资源 91
第三节 矿藏资源 93
第二节 水资源 93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94
第一节 黄泛灾害 9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5
第二节 旱灾 97
第四节 病虫害 98
第三节 涝灾 98
第五节 震灾 10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09
第七章 环境保护 109
第二节 环境监测 110
第三节 污染治理 113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14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1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15
第三编 人口 11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16
第三节 人口生育 117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1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8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19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21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22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 123
第六节 婚姻家庭 124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25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25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26
第二节 生育政策 127
第一节 机构 127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27
第三节 工作措施 128
第四节 技术队伍 129
第五节 控制效果 130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 131
第一节 机构 131
第四编 经济管理 131
第一章 计划 131
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32
第五节 农业区划 140
第四节 国土规划 140
第二节 集市贸易价格 1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 141
第二章 物价 141
第三节 商品差价与比价 142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价格 144
第五节 工业产品价格 147
第六节 非商品收费价格 149
第一节 计量管理 152
第三章 标准计量 152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 153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153
第三节 市场管理 155
第二节 私营企业改造 155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155
第一节 机构 155
第四节 企业登记 157
第六节 商标广告 158
第五节 经济合同 158
第一节 劳力资源 159
第五章 统计 159
第三节 社会总产品 160
第二节 主要国民财产 160
第五节 国民收入 162
第四节 经济效益 162
第六节 人民生活 163
第八节 服务与监督 164
第七节 社会调查 164
第三节 物资分配 16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165
第六章 物资 165
第一节 机构 165
第四节 金属回收 168
第七章 审计 169
第五节 仓储运输 16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72
第一章 生产关系 172
第五编 农业 172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73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73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75
第一节 机构 176
第二章 农业机具 176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76
第三节 旧式农具 177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77
第五节 农业机械 178
第四节 新式农具 178
第二节 耕地 181
第一节 机构 181
第三章 种植业 181
第三节 粮食作物 182
第四节 经济作物 192
第五节 农技推广 204
第二节 发展概况 208
第一节 机构 208
第四章 林业 208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11
第四节 林木保护 215
第六节 国营林场 216
第五节 林果产品 216
第一节 家畜 218
第五章 饲养业 218
第三节 杂类畜禽 223
第二节 家禽 223
第四节 饲草饲料 227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228
第二节 渔业概况 230
第一节 机构 230
第六章 渔业 230
第三节 水产养殖 233
第四节 水产捕捞 236
第一节 林果 237
第七章 土特产品 237
第二节 水产 238
第三节 畜禽 239
第四节 药材 241
第一章 起源与发展 243
第六编 牡丹 243
第一节 特性 245
第二章 栽培与管理 245
第二节 种植 246
第三节 催花 247
第四节 切花 248
第一节 品种 249
第三章 品种与交流 249
第二节 交流 251
第二节 药用 252
第一节 观赏 252
第四章 应用 252
第三节 食用 253
第一节 建国前的牡丹园 254
第五章 牡丹园 254
第二节 建国后的牡丹园 255
第六章 牡丹文化 257
第一节 诗文 257
第二节 民间传说 260
第七章 牡丹花会 266
第一节 治黄机构 273
第一章 机构 273
第七编 水利 273
第二章 黄河治理 274
第二节 水利机构 274
第二节 决溢改道 275
第一节 境内黄河特点 275
第三节 堤防建设 282
第四节 河道整治 283
第五节 防洪防凌 284
第六节 拦河枢纽 286
第一节 梁济运河水系 288
第三章 内河治理 288
第二节 东鱼河水系 289
第三节 万福河水系 290
第五节 太行堤河水系 291
第四节 洙赵新河水系 291
第六节 黄河故道水系 292
第一节 太行堤水库群 293
第四章 水库建设 293
第二节 东平湖水库 295
第一节 井灌 297
第五章 灌溉 297
第二节 河灌 298
第三节 引黄灌溉 299
第一节 治涝 301
第六章 治涝 改碱 301
第一节 机构 303
第七章 抗旱防汛 303
第二节 改碱 303
第三节 措施 304
第二节 通讯 304
第四节 典型年份抗灾纪实 305
第二节 印刷 310
第一节 机构 310
第八编 工业 310
第一章 一轻工业 310
第三节 卷烟 312
第四节 食品 酿酒 314
第五节 造纸及纸制品 315
第六节 日用化工 316
第一节 机构 317
第二章 二轻工业 317
第七节 陶瓷玻璃 317
第二节 工艺 318
第三节 服装 鞋帽 319
第四节 木器 家具 320
第六节 金属制品 321
第五节 塑料 321
第七节 粮油加工 322
第八节 棉花加工 323
第九节 畜产品加工 324
第二节 棉纺织 325
第一节 机构 325
第三章 纺织工业 325
第四节 麻纺织 326
第三节 毛纺织 326
第六节 针织复制 327
第五节 丝纺织 327
第七节 印染 328
第二节 化肥 农药 329
第一节 机构 329
第四章 化学煤炭工业 329
第四节 橡胶制品 331
第三节 油漆 331
第五节 医药 332
第六节 煤炭 333
第二节 石灰 水泥 334
第一节 石料 砖瓦 334
第五章 建材工业 334
第四节 石棉制品 335
第三节 预制件 钢窗 335
第二节 原动机械 336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六章 机械电子工业 336
第三节 农业机械 337
第四节 轻工化工机械 340
第五节 交通运输机械 341
第六节 机床及通用基础件 342
第八节 电子 343
第七节 电机 仪表 343
第一节 发电厂 344
第七章 电力工业 344
第二节 电网建设及输变电设备 345
第三节 发购电量 346
第四节 供用电 347
第六节 安全管理 349
第五节 电力调度 349
第一节 机构 351
第一章 公路 351
第九编 交通 邮电 351
第二节 线路 352
第四节 养护 357
第三节 桥涵 357
第五节 运输 358
第一节 线路 362
第二章 铁路 362
第三节 车站 363
第二节 桥涵 363
第四节 运输 364
第二节 港口 渡口 365
第一节 航道 365
第三章 水路 365
第四节 运输 366
第三节 船舶 366
第二节 邮政网络 368
第一节 机构 368
第四章 邮政 368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69
第一节 电报 370
第五章 电信 370
第四节 集邮 370
第二节 电话 371
第一章 机构 373
第十编 城乡建设 373
第一节 建设规划 374
第二章 城区建设 374
第二节 城垣堤防 375
第三节 基础建设 376
第四节 公用设施 378
第五节 园林绿化 380
第六节 环境卫生 381
第三节 照明 绿化 382
第二节 乡村交通 382
第三章 乡村建设 382
第一节 建设规划 382
第五节 庭院 383
第四节 饮水 383
第六节 典型村庄 384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85
第四章 建筑 385
第二节 设计风格 386
第三节 施工技术 387
第四节 典型建筑物 389
第一章 民营商业 393
第十一编 商业 393
第一节 机构 394
第二章 国营商业 394
第二节 百货 395
第三节 食品 397
第四节 副食品 398
第六节 药品器械 399
第五节 蔬菜 399
第七节 饮食服务 401
第八节 五金交电 403
第九节 石油 404
第三节 棉麻 407
第二节 化肥 农药 407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 407
第一节 机构 407
第四节 土产品 408
第一节 机构 409
第四章 粮油 409
第五节 果品 409
第六节 盐业 409
第三节 统购 410
第二节 征收 410
第四节 统销 411
第六节 储藏调运 414
第五节 议购议销 414
第一节 机构 415
第五章 外贸 415
第三节 出口 416
第二节 收购 416
第四节 进口 419
第二节 财政体制 421
第一节 机构 421
第十二编 财税 金融 421
第一章 财政 421
第三节 财政收支 422
第四节 财政监督 427
第一节 机构 428
第二章 税务 428
第二节 税种 429
第三节 税收 430
第一节 机构 435
第三章 金融 435
第二节 货币 436
第三节 存款 438
第四节 贷款 441
第五节 基建拨款与监督 446
第六节 外汇 侨汇 449
第七节 保险 450
第八节 代理发行债券 451
第一节 早期党员和组织 453
第一章中 国共产党菏泽地方组织 453
第十三编 党派群团 453
第二节 领导机关 455
第三节 党组织发展和建设 466
第四节 党员教育 470
第五节 纪律检查 472
第六节 宣传工作 477
第七节 统一战线 478
第八节 县市委简介 479
第一节 国民党各县党部 48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菏泽地方组织 48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4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8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菏泽地方组织 48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菏泽地方组织 487
第三章 民主党派菏泽地方组织 487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88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88
第三节 “九三”学社菏泽支社 488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89
第三节 妇女团体 490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491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492
第二节 代表联络与视察 495
第一节 职责 495
第十四编 政权 政协 495
第一章 人大 495
第三节 检查 496
第一节 清朝时期行政机关 497
第二章 政府 497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机关 498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机关 503
第三章 政协 512
第二节 干部队伍 513
第一节 机构 513
第四章 人事 劳动 513
第三节 干部吸收录用 514
第四节 军转干部安置 515
第五节 干部考核奖惩 516
第六节 干部调配任免 517
第七节 劳动就业 518
第八节 安全保护 519
第九节 工资福利 520
第一节 支前 523
第五章 民政 523
第二节 优抚 524
第三节 安置 528
第四节 救灾 扶贫 530
第五节 社会福利 534
第六节 移民 支边 535
第七节 婚姻登记 536
第八节 殡葬改革 538
第九节 地名管理 539
第一节 民族 540
第六章 民族 宗教 540
第二节 宗教 541
第一节 外事 542
第七章 外事 侨务 542
第二节 侨务 543
第二节 政权保卫 545
第一节 机构 545
第十五编 司法 545
第一章 公安 545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48
第三节 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 548
第六节 武装警察 550
第五节 消防 55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51
第一节 机构 551
第二章 检察 55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52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5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5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54
第二节 审判程序 555
第一节 机构 555
第三章 审判 555
第五节 民事审判 55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56
第三节 刑事审判 556
第二节 法制教育 557
第一节 机构 5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57
第一节 机构 558
第五章 监狱 558
第三节 律师与公证 558
第四节 民事调解 558
第三节 教育改造 559
第二节 狱政管理 559
第四节 刑满留队安置 560
第三节 国民政府兵役 563
第二节 北洋政府兵役 563
第十六编 军事 563
第一章 兵役 563
第一节 清代兵役 563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64
第二章 民兵 564
第四节 人民政府兵役 564
第三节 民兵训练 566
第二节 政治教育 566
第四节 装备与设施 567
第一节 民间武装 568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68
第二节 土匪武装 569
第三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570
第四节 人民地方武装 573
第二节 北洋政府军 576
第一节 清军 576
第四章 驻军 576
第四节 人民军队 577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军 577
第一节 古近代战事 578
第五章 战事 578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事 581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582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585
第一章 机构 589
第十七编 教育 589
第二节 儒学 590
第一节 私塾 590
第二章 私塾 儒学 书院 590
第三节 书院 591
第三章 学前教育 592
第一节 普通小学 594
第四章 初等教育 594
第二节 重点小学 598
第三节 特殊小学 599
第一节 普通中学 601
第五章 中等教育 601
第二节 重点中学 608
第三节 师范学校 611
第四节 专业技术学校 614
第五节 职业学校 615
第六章 高等教育 618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 619
第二节 其他高等教育 623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25
第七章 成人教育 625
第二节 干部教育 627
第三节 职工教育 628
第四节 师资培训 629
第一节 科研机构 633
第一章 科研机构和队伍 633
第十八编 科技 633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35
第二章 科技成果 636
第二节 科普活动 639
第一节 科技情报 639
第三章 科技服务 639
第二节 天气预报 640
第一节 气象观测 640
第四章 气象测报 640
第四节 气象服务 641
第三节 气象通讯 641
第一节 仪器观测 642
第五章 地震监测 642
第二节 地震前兆 643
第一节 戏剧 649
第二章 文艺 649
第十九编 文化 649
第一章 机构 649
第二节 曲艺 660
第三节 杂技 667
第四节 文学 668
第五节 电影 672
第六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674
第七节 音乐舞蹈 677
第一节 驻菏泽记者站 680
第三章 新闻 680
第二节 新闻报道 681
第三节 报刊杂志 683
第四节 广播电视 686
第一节 出版 689
第四章 图书 689
第二节 发行 690
第三节 馆藏 691
第一节 档案馆 692
第五章 档案 692
第二节 专门档案 695
第三节 档案资料利用 696
第一节 古遗址 697
第六章 文物名胜 697
第二节 古墓葬 700
第三节 古建筑 703
第四节 石刻碑碣 704
第五节 馆藏文物 706
第七节 地方名胜 709
第六节 革命遗址与革命建筑物 709
第一节 医疗制度 716
第一章 医疗 716
第二十编 卫生 716
第二节 医疗服务单位 717
第三节 医疗设备 720
第五节 医疗技术 722
第四节 医疗队伍 722
第一节 健康教育 723
第二章 卫生防疫 723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724
第三节 计划免疫 725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726
第五节 慢性病多发病防治 731
第六节 环境卫生 732
第七节 劳动卫生 733
第八节 学校卫生 736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38
第三章 妇幼保健 738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40
第一节 地区运动场馆 743
第二章 体育设施 743
第二十一编 体育 743
第一章 机构 743
第二节 县市运动场馆 744
第三节 器材 745
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 746
第三章 武术 746
第二节 武术门类 747
第三节 武术团体 748
第一节 学生体育 749
第四章 群众体育 749
第三节 农民体育 751
第二节 职工体育 751
第二节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752
第一节 传统项目学校 752
第四节 老幼残疾人体育 752
第五章 体育学校 752
第五节 体育运动学校 753
第四节 体育中学 753
第三节 武术运动学校 753
第六节 人才输送 754
第二节 全国竞赛 757
第一节 国际竞赛 757
第六章 参赛成绩 757
第三节 全省竞赛 758
第一节 生产习俗 765
第一章 生产贸易习俗 765
第二十二编 风俗 765
第二节 贸易习俗 767
第二章 家族社区习俗 768
第一节 家族习俗 768
第二节 社区习俗 769
第三章 衣食住行习俗 769
第一节 服饰习俗 769
第二节 饮食习俗 770
第三节 民居习俗 770
第四节 旅行习俗 772
第四章 人生礼仪习俗 772
第一节 生育习俗 772
第二节 婚嫁习俗 774
第三节 寿诞习俗 775
第四节 丧葬习俗 776
第一节 传统节日 777
第五章 岁时节庆习俗 777
第二节 新兴节日 780
第六章 民间游艺习俗 781
第一节 民间工艺美术 781
第二节 民间音乐舞蹈 782
第三节 民间竞技游戏 783
第二十三编 人物 785
一、传记 785
二、著名烈士名录 870
附录 885
一、重要文献 885
二、诗文选 896
三、人物简介 911
四、人物表 937
五、菏泽地区历代方志目录辑存 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