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生与死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著者陆地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893157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历史性建筑为核心,以历史性建筑的再度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和着眼点,以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不断发展的观念与实践为研究背景,以历史性建筑的社会生命质量与社会存在意义为研究主线,力图通过历史与逻辑内在统一的研究方法,描绘出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系统发展图景;其次,本书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历史经验,探讨了历史性建筑保护的本质目的,以及历史性建筑再利用与广泛的建筑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内在关系;最后,本书在历史性研究与逻辑思辨的基础上,力图提出历史性建筑保护在当代社会需求下必然发展道路的新思路,以应对历史性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冲击与再生问题。

1 绪论 3

上篇 建筑的生与死 3

1.1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研究背景 5

1.1.1 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需要 5

1.1.2 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实践需要 6

1.1.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6

1.1.4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需要 8

1.2 建筑的生与死 9

1.2.1 “建筑的生与死”表明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9

1.2.3 “建筑的生与死”反映了本书的研究目的与预期成果 10

本章注释 10

1.2.2 “建筑的生与死”界定了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10

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理论基础 11

2.1 历史性建筑(Historic Building) 11

2.1.1建筑遗产的若干基本概念 11

2.1.2 历史性建筑的基本概念 14

2.1.3 历史性建筑与文物建筑、古董、古迹 16

2.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 18

2.2.1 建筑再利用的内涵与外延 18

2.2.2 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18

2.2.3 历史性建筑的保存与保护 19

2.2.4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价值基础 19

2.2.5 历史性建筑的再利用原则 21

2.3.1 历史性建筑的生命内容 22

2.3.2 历史性建筑的生命印记 22

2.3 历史性建筑的生与死 22

2.3.3 历史性建筑的生命质量 24

本章注释 26

中篇一部批判的历史 29

3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29

3.1 19世纪以前的建筑遗产再利用观念 29

3.1.1 古代欧洲对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基本观念 29

3.1.2 古代中国对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基本观念 30

3.2 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保护与修复 31

3.2.1 法国的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 32

3.2.2 英国的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 33

3.2.3 意大利的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 34

本章注释 40

4 20世纪以来西方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发展轨迹 41

4.1 星星之火(20世纪初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 43

4.1.1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艺术突破(20世纪初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 44

4.1.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范围扩展(20世纪60年代) 57

4.2 黑暗与黎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60

4.2.1 现代主义城市更新及其造成的对抗 60

4.2.2 蓬勃兴起的历史街区保护运动 62

4.2.3 历史性建筑保护在现代城市更新中的若干重大事件 67

4.2.4 小结 76

4.3 燎原之势(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76

4.3.1 燎原之势的揭幕者 77

4.3.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与新城市复兴浪潮的开端 87

4.3.3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艺术发展 95

4.4 “阁楼”(Loft)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至今) 106

4.4.1 “阁楼”的原型 107

4.4.2 “阁楼”的扩展 109

4.4.3 “阁楼”的普及 110

4.4.4 “阁楼”的意义与贡献 111

4.5 普及成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115

4.5.1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在新城市复兴浪潮中的大规模普及 116

4.5.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在大规模普及中的艺术成熟 175

4.6 20世纪各主要建筑思潮对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影响 224

4.6.1 现代主义对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影响 225

4.6.2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影响 227

4.6.3 解构主义对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影响 229

4.6.4 新的趋向 235

本章注释 236

5.1.1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调查 241

5.1.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评估 241

下篇 实践与思索 241

5.1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策划 241

5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操作与实践 241

5.1.3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成本收益 244

5.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建筑设计 246

5.2.1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艺术思考 246

5.2.2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空间调整 253

5.2.3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材料因素 261

本章注释 262

6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公共理念与政策 263

6.1 对我国建筑保护法律体系的思考 263

6.1.1 历史性建筑认识上的误区 264

6.1.2 历史性建筑法规上的误区 265

6.1.3 对有关国际宪章的认识误区 266

6.1.4 小结 268

6.2 对历史性建筑公共政策的思考 268

6.2.1 将历史性建筑再利用视为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契机 269

6.2.2 应用市场机制与社会力量推动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271

6.2.3 对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提供资助与奖励的公共政策 272

6.2.4 调整不利于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法规 275

本章注释 276

7 附录一亚洲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现当代状况 279

7.1 日本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现当代状况 280

7.1.1 村松贞次郎与历史性建筑再利用 280

7.1.2 日本的产业建筑遗产再利用 285

7.1.3 小结 287

7.2 新加坡克拉码头的再生 287

7.3 港澳地区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现当代状况 291

7.3.1 香港的历史性建筑再利用实践 291

7.3.2 澳门的历史性建筑再利用实践 293

7.4 我国大陆地区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现当代状况 296

7.4.1 我国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状况 296

7.4.2 广州中山纪念堂(1998—1999年) 299

7.4.3 上海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当代实践 300

本章注释 323

8 附录二主要实例年代表及相关资料 324

9 附录三主要相关设计事务所网址 331

10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