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绪言 1
一、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1
二、药理学的发展 2
三、学习药理学的方法 3
第二节药效学 4
一、药物的作用 4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5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6
四、药物的量效关系 8
五、药物安全性评价 10
六、药物作用机制 11
七、受体理论 13
第三节药动学 16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7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9
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 25
第四节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31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31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34
第一节传出神经的解剖生理 37
第二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37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38
第三节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39
一、胆碱受体 39
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39
第四节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40
一、胆碱能神经 40
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40
第五节传出神经的生理功能 40
第六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41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41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42
第三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44
第一节直接激动胆碱受体药 44
一、M受体激动药 44
二、M、N受体激动药 46
第二节间接激动胆碱受体药(胆碱酯酶抑制药) 46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47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48
第四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49
第一节M胆碱受体阻断药 49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49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52
二、N2胆碱受体阻断药 53
一、N1胆碱受体阻断药 53
第二节N胆碱受体阻断药 53
第五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57
第一节α、β受体激动药 58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 60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60
二、α1受体激动药 62
三、α2受体激动药 62
第三节β受体激动药 62
一、β1、β2受体激动药 62
三、β2受体激动药 63
二、β1受体激动药 63
第六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65
第一节α受体阻断药 65
一、α1、α2受体阻断药 65
二、α1受体阻断药 67
三、α2受体阻断药 67
第二节β受体阻断药 67
一、β1和β2受体阻断药 68
二、β1受体阻断药 69
三、α、β受体阻断药 69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 71
一、局麻药的共性 71
第七章麻醉药 71
二、常用局麻药特点 74
第二节全身麻醉药 75
一、吸入麻醉药 75
二、静脉麻醉药 78
三、复合麻醉 79
第八章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 82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82
一、苯二氮?类 82
二、巴比妥类 86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 88
第二节抗惊厥药 89
第九章抗癫痫药 92
第一节常用抗癫痫药 93
一、乙酰内脲类 93
二、巴比妥类 94
三、亚芪胺类 95
四、琥珀酰亚胺类 95
五、侧链脂肪酸类 96
六、苯二氮?类 96
七、其他抗癫痫药 97
第二节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 97
第十章抗帕金森病药 99
第一节拟多巴胺类药 99
第二节中枢胆碱受体阻断药 101
第三节抗帕金森病药的合理应用 102
第十一章抗精神失常药 104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104
一、吩噻嗪类 104
二、硫杂蒽类 107
三、丁酰苯类 107
四、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08
第二节抗躁狂症药 108
第三节抗抑郁症药 109
一、NA和5-HT再摄取抑制药 109
二、NA再摄取抑制药 110
三、5-HT的再摄取抑制药 111
四、其他抗抑郁药 112
第十二章镇痛药 115
第一节麻醉性镇痛药 115
一、阿片生物碱类 115
二、人工合成类 118
第二节非麻醉性镇痛药 119
第三节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121
[附]阿片受体拮抗药 122
第十三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24
一、水杨酸类 126
第一节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药 126
二、苯胺类 128
三、吡唑酮类 128
四、其他有机酸类 129
第二节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药 131
第十四章中枢兴奋药 133
第一节大脑皮层兴奋药 133
第二节大脑功能恢复药 135
第三节呼吸中枢兴奋药 135
二、钙通道的类型 138
一、钙离子的生理功能 138
第一节概述 138
第十五章钙通道阻滞药 138
三、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 139
第二节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40
一、药理作用 140
二、作用机制 141
三、体内过程 142
四、临床应用 142
五、不良反应 143
第十六章抗高血压药 145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45
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药 146
一、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46
二、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 149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150
四、利尿降压药 152
第三节其他抗高血压药 153
一、中枢性降压药 153
二、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154
三、直接扩张血管药 154
四、钾通道开放药 155
第四节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155
一、长期治疗主要目的及一般降压目标 155
三、药物治疗 156
二、非药物治疗 156
第十七章抗心绞痛药 159
第一节硝酸酯类药 159
第二节β受体阻断药 161
第三节钙通道阻滞药 161
第四节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162
第十八章调血脂药 165
一、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166
二、主要降低三酰甘油的药物 169
三、其他类 171
四、调血脂药的临床选用 172
第一节正性肌力药 174
一、强心苷 174
第十九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74
二、其他正性肌力药 181
第二节减轻心脏负荷药 182
一、血管扩张药 182
二、利尿药 183
第三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83
第二十章抗心律失常药 185
第一节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学基础 185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85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87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88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188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89
第三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89
一、钠通道阻滞药(Ⅰ类药) 189
二、β受体阻断药(Ⅱ类药) 194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Ⅲ类药) 195
四、钙通道阻滞药(Ⅳ类药) 196
第四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197
一、抗心律失常药合理应用 197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197
第二十一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201
第一节利尿药 201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02
二、常用的利尿药 203
第二节脱水药 207
第二十二章糖类、盐类及酸碱平衡调节药 210
第一节葡萄糖 210
第二节盐类 211
一、钠盐 211
二、钾盐 212
三、钙盐 213
四、口服补液盐 213
第三节酸碱平衡调节药 214
一、纠正酸血症药 214
二、纠正碱血症药 215
第二十三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 217
第一节抗贫血药 217
第二节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 220
一、促凝血药 221
二、抗凝血药 222
第三节纤维蛋白溶解药 224
第四节抗血小板药 225
第五节升高白细胞药物和造血生长因子 225
第六节血容量扩充药 227
第七节酸碱平衡调节药 227
一、组胺和组胺受体 232
第二十四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232
第一节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232
二、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233
第二节H1受体阻断药 234
第三节H2受体阻断药 236
第二十五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239
第一节助消化药 239
第二节抗消化性溃疡药 240
一、抗酸药 240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241
三、溃疡面保护药 243
一、胃肠解痉药 245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245
第三节 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药 245
二、促胃肠动力药 246
第四节泻药与止泻药 247
一、泻药 247
二、止泻药 248
第五节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249
一、利胆药 249
二、治疗肝昏迷药 249
第一节平喘药 252
一、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药 252
第二十六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252
二、抗过敏平喘药 253
三、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254
第二节祛痰药和黏痰溶解药 255
一、祛痰药 255
二、黏痰溶解药 255
第三节镇咳药 256
一、中枢性镇咳药 256
二、外周性镇咳药 256
第二十七章子宫收缩药及舒张药 259
第一节子宫收缩药 259
第二节子宫舒张药 262
第二十八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264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 264
第二节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71
一、促皮质素 271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71
第三节盐皮质激素 272
第二十九章 甲状腺激素药及抗甲状腺药 275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药 275
第二节抗甲状腺药 277
一、硫脲类 277
二、碘及碘化物 279
四、β受体阻断药 280
三、放射性碘 280
第三十章降血糖药 283
第一节胰岛素 283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85
一、磺酰脲类 285
二、双胍类 287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288
四、胰岛素增敏药 288
第三十一章性激素类药及抗生育药 290
第一节性激素的分泌调节 290
一、雌激素类药 291
第二节雌激素类药与抗雌激素类药 291
二、抗雌激素类药 294
第三节孕激素类及抗孕激素类药物 294
一、孕激素类药 294
二、抗孕激素类药 295
第四节雄激素类药和抗雄激素类药 296
一、雄激素类药 296
二、抗雄激素类药 297
第五节抗生育药 297
一、甾体避孕药 298
二、男用避孕药 299
第一节维生素类药 301
一、水溶性维生素 301
第三十二章维生素类药及酶类药 301
二、脂溶性维生素 304
第二节常用酶类药 306
第三十三章抗菌药物概述 308
一、常用术语 308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309
三、细菌的耐药性 310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10
五、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312
一、青霉素类 313
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13
第三十四章抗生素 313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16
三、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18
第二节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319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19
二、林可霉素类 321
三、万古霉素类 321
第三节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322
一、氨基糖苷类 322
二、多黏菌素类 325
一、四环素类 326
第四节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326
二、氯霉素 328
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333
第一节喹诺酮类 333
一、概述 333
二、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335
第二节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 336
一、磺胺类药物 336
二、甲氧苄啶 339
第三节其他抗菌药物 339
一、硝基呋喃类 339
二、小檗碱 340
第三十六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342
第一节抗结核病药 342
一、常用药物 342
二、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345
第二节抗麻风病药 345
第三十七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348
第一节抗真菌药 348
一、抗浅部真菌药 348
二、抗深部真菌药 349
三、抗浅部及深部真菌药 350
第二节抗病毒药 351
第一节抗疟药 354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354
第三十八章抗寄生虫药 354
二、常用抗疟药 356
第二节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358
一、抗阿米巴病药 358
二、抗滴虫病药 360
第三节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361
一、抗血吸虫病药 361
二、抗丝虫病药 361
第四节抗肠蠕虫药 362
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 366
第一节概述 366
第三十九章抗恶性肿瘤药 366
二、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368
第二节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369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369
二、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药物 371
三、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373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373
五、其他抗恶性肿瘤药 375
第三节抗恶性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375
五、从给药方法考虑 376
三、从药物毒性考虑 376
四、从抗瘤谱考虑 376
一、从细胞增殖动力学考虑 376
二、从药物作用机制考虑 376
第四十章免疫功能调节药 381
第一节免疫增强剂 381
第二节免疫抑制剂 383
第三节细胞因子 384
第四节免疫功能调节药的合理应用 387
一、免疫增强剂和细胞因子的合理应用 387
二、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387
一、处理原则 390
二、解毒药分类 390
第一节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及解毒药分类 390
第四十一章解毒药 390
第二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 391
一、有机磷酸酯类毒理学 391
二、常用解毒药 392
一、临床用药原则 395
第三节金属及类金属中毒解毒药 395
第四节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397
一、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398
二、供硫剂 399
第五节其他解毒药 399
一、蛇毒中毒解毒药 399
二、含氟农药中毒解毒药 399
参考文献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