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1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2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4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 9
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1
六、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15
七、《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 17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1
一、气和气一元论的含义 22
第一节 气一元论 22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24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6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9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29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5
第三节 五行学说 40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40
二、五行的特性 41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2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6
第二章 脏象 60
第一节 五脏 62
一、心(附:心包络) 62
二、肺 68
三、脾 73
四、肝 76
五、肾 82
〔附〕命门 88
第二节 六腑 89
一、胆 89
二、胃 90
三、小肠 92
四、大肠 92
五、膀胱 93
六、三焦 94
第三节 奇恒之腑 95
一、脑 96
二、髓 97
三、骨 97
四、脉 98
五、女子胞(附:精室) 98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99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99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05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08
第五节 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调节 108
一、神志活动与五脏调节 109
二、血液循行与五脏调节 111
三、呼吸运动与五脏调节 112
四、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 113
五、水液代谢与五脏调节 113
六、生长生殖与五脏调节 114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 128
一、医学之气的含义 129
第一节 气 129
二、气的生成 130
三、气的功能 130
四、气的运动 132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133
第二节 血 138
一、血的概念 138
二、血的生成 139
三、血的功能 140
四、血的循行 140
一、精的基本概念 141
第三节 精 141
三、精的功能 142
二、精的生成 142
第四节 津液 143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143
二、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144
三、津液的功能 145
第五节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145
一、气和血的关系 145
二、气与精的关系 146
三、气和津液的关系 146
五、血和津液的关系 147
四、血与精的关系 147
第四章 经络 15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153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53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53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54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 154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155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和表里关系 156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157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57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 164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64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65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169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69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70
第五章 体质 176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176
一、体质的概念 176
二、体质的标志 178
一、先天因素 179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179
二、后天因素 180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183
一、体质分类的方法 183
二、正常体质 183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184
一、常见的病理性体质 184
二、体质与病因 185
三、体质与发病 185
四、体质与病机 185
六、体质与治疗 186
五、体质与辨证 186
第六章 病因 190
第一节 外感病因 191
一、六淫 191
二、疠气 201
第二节 内伤病因 202
一、七情 202
二、饮食 205
三、劳逸 206
一、痰饮 207
第三节 病理性因素 207
二、瘀血 209
三、结石 210
第四节 其他病因 211
一、外伤 211
二、寄生虫 213
三、胎传 213
四、环境因素 214
第七章 病机 224
第一节 发病原理 225
一、健康与疾病 225
二、发病原理 226
三、发病类型 229
第二节 基本病机 231
一、邪正盛衰 231
二、阴阳失调 233
三、气血失调 237
四、津液失常 240
第三节 内生五邪病机 242
一、风气内动 242
二、寒从中生 243
三、湿浊内生 244
五、火热内生 245
四、津伤化燥 245
第四节 脏腑病机 247
一、五脏病机 247
二、六腑病机 254
三、奇恒之腑病机 255
四、脏腑关系失调 256
第五节 疾病的传变 262
一、疾病传变的概念 262
二、疾病传变的形式 263
三、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266
二、死亡 267
第六节 疾病的转归 267
一、痊愈 267
三、缠绵 268
四、后遗 268
五、复发 268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277
第一节 养生 277
一、天年、衰老和养生的概念 277
二、衰老的发生机制 278
三、养生的基本原则 279
一、未病先防 280
第二节 预防 280
二、既病防变 281
第三节 治则 282
一、治则的概念 282
二、基本治则 282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96
模拟试题(一) 296
模拟试题(二) 298
模拟试题(三) 301
参考答案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