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我们在火上行走 1
第一章 隐性采访在中国 1
第一节 溯源1994年无极假阿胶报道 3
第二节 现实中的隐性采访 10
第三节 隐性采访的历史和现状 37
第四节 对媒体社会角色的再认识 50
第二章 暗访就是欺骗吗? 57
第一节 隐性采访是非大论争 59
第二节 传统新闻学理论“框不住”的隐性采访 79
第三节 隐性采访的伦理思辨 86
第四节 隐性采访与媒体职业自律 91
第五节 国内外自律规范 108
第三章 隐性采访的“三十六计” 115
第一节 新闻暗访中的“三十六计” 117
第二节 “三十六计”是计谋还是骗术 132
第三节 隐性采访的拍摄技术 138
第四节 公共场所拍摄素材的后期制作 145
第五节 使用暗访摄录设备遵循的原则 151
第四章 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157
第一节 隐性采访与公民的隐私空间 161
第二节 名誉权:隐性采访的软肋 168
第三节 不应忽视的肖像权 175
第四节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法律意识 178
第五节 记者暗访的法律禁区 180
第五章 慎演慎拍:暗访记者行动的原则 187
第一节 暗访记者介入民商事行为的身份 189
第二节 暗访记者设置“陷阱取证”的论争 196
第三节 为监督行政机关记者“以身试法” 203
第四节 司法活动中的暗访记者 207
第五节 记者“隔岸观火”引发的争议 227
第六节 暗访记者禁止扮演的角色 240
第七节 公共场所拍摄内容的选择 244
第六章 诉讼程序:记者“对簿公堂”之利器 253
第一节 隐性采访在西方国家遇到的问题 255
第二节 隐性采访素材涉讼时的证据意义 257
第七章 暗访报道涉讼时之抗辩事由 271
第一节 公众知情权 274
第二节 抗辩事由之“公众人物” 278
第三节 其他抗辩事由 284
第八章 保护好自己:记者救济途径 289
第一节 暗访记者面临的风险与尴尬 293
第二节 记者的救济途径 311
第三节 拿起自卫的武器 315
写在尾声 319
附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