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心理学教程新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杰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930362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高等师范教育专业教材,较系统地介绍了高等师范生应掌握的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内容。作者力求以基础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框架,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内容融入其中,体系完整,观点全面。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一、心理过程 3

二、个性心理 4

三、心理状态 6

第二节 心理学的体系 6

一、基础性心理学 6

二、应用性心理学 8

第三节 心理现象的实质 11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1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7

第四节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2

一、观察法 23

二、实验法 23

三、其他方法 24

一、什么是意识 26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26

第一节 意识 26

二、意识的特性 28

三、意识的层次和水平 31

四、意识状态 32

五、睡眠与唤醒 33

六、梦 37

七、静坐与沉思 39

第二节 注意概述 41

一、注意的概念 41

二、注意对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2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43

四、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44

五、注意的生理基础 46

六、注意的品质 47

一、无意注意 52

第三节 注意的种类及注意规律的运用 52

二、有意注意 54

三、有意后注意 57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60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60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60

二、感觉的种类 61

三、知觉的种类 65

四、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71

第二节 感知觉规律及其应用 73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73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79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83

第三节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 85

一、观察与观察力 85

二、观察力的培养 86

第四章 记忆 88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88

一、什么是记忆 88

二、表象 90

三、记忆的种类 93

第二节 识记 102

一、识记的种类 102

二、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05

第三节 保持和遗忘 107

一、保持 107

二、遗忘 108

三、复习 112

第四节 再认和回忆 114

一、再认 114

二、回忆 114

三、再认和回忆中的信息提取 115

第五章 想像和思维 117

第一节 想像 117

一、什么是想像 117

二、想像的种类 119

三、想像的形成方式 122

四、想像的作用 124

第二节 思维 125

一、什么是思维 125

二、思维的种类 126

三、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129

四、问题解决 132

五、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140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 144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二、情绪与情感的含义的不同(感情) 152

三、情绪和情感的对比性 153

四、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功能) 154

五、情绪理论 155

六、情绪的神经机制 159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160

一、原始情绪 160

二、高级情感(社会性情感) 162

三、心境、激情和应激 165

四、不良情绪反应 168

第三节 情绪与情感的调控 169

一、情绪、情感与健康 169

二、心理应激与应对 170

三、情绪智力商数 175

第一节 意志概述 179

一、什么是意志 179

第七章 意志 179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181

三、意志与动机 183

四、意志自由 184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185

一、复杂意志行动过程 185

二、执行命令的意志过程 188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 189

一、意志的自觉性 189

二、意志的果断性 190

三、意志的自制性 190

四、意志的坚持性 191

第四节 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192

一、青少年的意志发展特征 192

二、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94

一、什么是个性 196

第一节 个性概述 196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196

二、个性的基本特点 197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199

一、需要 200

二、动机 207

三、兴趣 216

四、信念和世界观 219

第九章 能力 221

第一节 能力概述 221

一、什么是能力 221

二、能力、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 223

三、能力的种类 225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结构理论 228

一、智力与智商 228

二、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 232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236

第三节 能力的个别差异 236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37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39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 241

第四节 能力的培养 242

一、适时进行早期教育 242

二、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44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46

四、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47

第十章 气质 249

第一节 气质概述 250

一、什么是气质 250

二、气质的学说 251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254

第二节 气质类型差异 256

一、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性 256

二、气质类型 258

第三节 气质与实践活动 260

一、如何评价气质 261

二、气质与智能 262

三、气质与职业活动及职业选择 262

四、气质与教育活动 263

五、气质与人际关系 267

第十一章 性格 268

第一节 性格概述 268

一、什么是性格 268

二、第三性征 271

三、性格的表现 271

四、性格与气质、能力 274

第二节 性格差异 276

一、性格的结构理论 276

二、性格类型理论 279

三、性格特质理论 282

第三节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284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284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286

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288

四、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290

第十二章 个体心理发展 293

第一节 心理发展理论 293

一、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293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95

三、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96

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99

第二节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301

一、生理发展与心理危机 301

二、少年期的心理冲突 303

三、认知发展 306

四、情绪情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308

第三节 个体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310

一、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311

二、家庭环境与个体发展 313

三、学校教育与个性形成 316

第十三章 学习心理 318

第一节 学习概述 319

一、什么是学习 319

二、学习的特点 319

三、学习的分类 322

四、学习的基本理论 324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328

一、知识的理解 328

二、知识的巩固 331

三、知识的应用 333

二、技能的种类 335

一、什么是技能 335

第三节 技能的学习 335

三、技能的形成过程 337

四、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340

五、技能的练习 343

第四节 品德的学习 344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345

二、道德情感的丰富 347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 348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349

第十四章 中学教师心理 351

第一节 教师角色职责和职业心理特点 351

一、教师角色的职责 351

二、教师的角色意识 355

三、教师角色的才能 357

四、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 359

一、教师威信的心理分析 360

第二节 教师威信 360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 361

三、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363

第三节 师生关系 364

一、师生关系的特点 364

二、师爱、期待与教育指导态度 365

第四节 教师心理健康 372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372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良好影响 373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375

第十五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79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380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380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381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84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387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388

第二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92

一、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92

二、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98

三、网络成瘾 404

第三节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 406

一、什么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 406

二、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流程 408

三、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原则 409

四、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途径 411

五、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 414

第十六章 西方心理学流派简介 421

第一节 行为主义 421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422

二、早期行为主义 423

三、新行为主义 429

四、新的新行为主义 436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 437

一、精神分析的产生 438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438

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444

四、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派 446

第三节 人本主义 44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447

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448

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系 450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 453

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453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454

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455

主要参考文献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