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跃进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6163999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自序 1

绪论 外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1

一 “处女地”的开发 2

二 视角选择、误读与还原 4

三 新模式:文化批评 9

四 比较研究与比较文化 15

第一章 思潮流派新论 23

一 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讽刺 23

(一)为什么:原因探溯 23

(二)规律:显示矛盾与运用夸张 28

(三)析疑:讽刺的真实性要求与夸张法表现 34

(四)特征:共性与个性 38

二 必然与偶然的统一:欧洲启蒙主义文学思潮辨 42

(一)社会历史类型相似与启蒙主义文学 43

(二)文学思潮与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47

(三)文学思潮的复杂性与理解分歧 49

(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18世纪的偶 52

然性因素 52

三 印度近代启蒙文学思潮 54

(一)印度近代启蒙运动 55

(二)启蒙文学的主要作家 59

(三)印度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63

四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演变 69

(一)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第一批成果 70

(二)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 76

(三)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蛰居于现实主义之下的浪漫主义 82

(四)20世纪:传统浪漫主义的新发展 86

五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97

(一)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 97

(二)发展演变与主要流派 98

(三)特质:与现代主义比较 103

(四)艺术表现特色 106

第二章 作家道路新探 109

一 奥尼尔:浪漫主义视角的考察 109

(一)戏剧创作总体概貌 109

(二)代表作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111

(三)浪漫主义的“真实观” 117

(一)“异乡人”的孤寂 121

二 纪伯伦:东方游子的心曲 121

(二)爱中之恨 124

(三)清醒的民族自省 126

(四)超越性追求 130

三 黎萨尔:民族英雄的艰难选择 133

(一)英雄的选择 133

(二)迷茫与矛盾 136

(三)矛盾的文化机制 143

(四)矛盾的艺术表现 148

四 福克纳: 20世纪的人道主义 151

(一)“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美国南方的缩影 152

(二)形象体系与深层意蕴 155

(三)艺术表现的浪漫色彩 160

(一)爱:贯穿剧作始终的思想 164

一 《沙恭达罗》:理想爱的颂歌 164

第三章 作品意蕴新解 164

(二)豆扇陀:多情郎的艺术形象 169

(三)古代印度社会、文学背景下的考察 173

(四)艺术表现的东方情味 175

二 《摩尔·弗兰德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 178

(一)“她并非没有心肝” 178

(二)“人物至上小说的一个范例” 181

(三)“可与伟大英国小说的著作并列” 186

三 《阿尔赛娜·吉约》:婉约凄清的人生悲歌 189

(一)小说题词和吉约为何自杀 189

(二)这里省略了什么 192

(三)省略号、迷魂阵和夫人 196

四 《灵魂归来》:东方原始主义与民族精神 199

(一)以“爱”为核心的农业文明 200

(二)神话象征结构与民族意识 206

(三)社会价值与文化审视 211

第四章 文化批评尝试 214

一 制约与超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考察 214

(一)文学:文化的子系统 214

(二)文学与同层级文化要素 218

(三)文学的独特文化功能:载体与超越 221

二 葛利高里悲剧的文化阐释 226

(一)对悲剧的不同理解 226

(二)生命个体与文化载体 228

(三)深刻的悲剧;人类生存的两难处境 231

三 民族寓言:安纳德小说创作论 233

(一)《苦力》、《贱民》:奴性的揭示 234

(二)《两叶一芽》:苦难的思索 239

(三)“拉卢三部曲”:出路的探寻 242

(四)民族主义的超越 248

四 《古都》的“故乡”意识与文化追寻主题 252

(一)《古都》:文化意义的“故乡” 253

(二)文化冲突中的传统回归 256

(三)文化整合中的“追寻”主题 260

第五章 比较研究运用 267

一 接受与变异: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80年代文学 267

(一)事实叙述:两个高潮与三次论争 268

(二)接受屏幕: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与中国80年代现代主义的变异 276

(三)与论题相关的几个问题 287

二 日、欧自然主义文学比较 295

(一)影响下的同质:日本对欧洲自然主义的学习 296

(二)同中之异:传统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的作用 299

(三)异质的深层原因:文化转型完成与否 308

三 日本近代启蒙文学与中国近代“新小说” 309

(一)“新小说”运动的兴起 309

(二)传播媒介:梁启超和留日知识分子 314

(三)日本启蒙文学影响的表现 316

(四)不同的文学内在驱力显示出不同的文学面貌 319

四 人生春与秋:波斯中古哲理诗与《增广贤文》 325

(一)探讨人生哲理的不同形式:哲理格言诗与语录体格言 326

(二)人生的形而上探讨:人与自然、命运、人生态度 329

(三)人生的实践性层面: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 336

(四)两种人生模式:“春”与“秋”及其成因略探 342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