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学是久经验证的医学精华 3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3
第一篇 入门·四诊知要 3
第1章 中医学简论 3
(二)以整体观念作基础 4
(一)借用阴阳五行作为说理工具 4
(三)以辨证论治为治病特色 5
三、中医学的成效与未来 6
一、阴阳学说 7
第2章 阴阳与五行 7
(一)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要点歌 8
(二)阴阳学说的应用,中医阴阳歌 9
(一)五行的相互关系,五行要点歌 12
二、五行学说 12
(二)五行学说的应用,中医五行歌 14
一、整体观念 19
第3章 生理与病理 19
二、脏腑 20
(一)心、脑与小肠歌 21
(三)脾与胃歌 22
(二)肝与胆歌 22
(五)肾、胞宫与膀胱歌 23
(四)肺与大肠歌 23
(六)脏与脏间关系歌 24
(一)经络常识歌 26
三、经络 26
(二)十四经脉歌 28
附冲脉与带脉 36
四、气血津液 37
(三)经络效用歌 37
(一)气的生理与病理歌 38
(三)津液的生理与病理歌 39
(二)血的生理与病理歌 39
(四)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歌 40
(一)致病因素歌 41
五、病因与病理 41
(二)病理歌 42
一、望诊 45
第4章 诊断方法 45
(二)望面色歌 46
(一)望神歌 46
(三)望体态歌 48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歌 51
(五)望皮肤歌 60
(六)望络脉歌 65
(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歌 67
(八)望舌歌 68
(一)听声音歌 81
二、闻诊 81
(二)嗅气味歌 86
(一)问寒热歌 87
三、问诊 87
(二)问汗歌 89
(三)问头身歌 90
(四)问胸胁脘腹歌 93
(五)问耳目歌 95
(六)问饮食与口味歌 97
(七)问睡眠歌 99
(八)问二便歌 100
(九)问妇女歌 102
四、切诊 105
(十)问小儿歌 105
1.切脉部位和方法 106
(一)脉诊歌 106
2.正常人的脉象 108
(1)二十八脉体状赋 109
3.病脉 109
(3)二十八脉分部主病歌 110
(2)二十八脉主病赋 110
(4)兼脉主病歌 115
(5)怪脉歌 118
4.诊妇人脉 119
5.诊小儿脉 120
6.脉证顺逆歌 121
1.按肌肤歌 123
(二)按诊歌 123
7.病危当候足脉歌 123
3.按胸腹歌 124
2.按手足歌 124
(一)中药性能歌 129
一、中药常识 129
第二篇 针·药·治法识要 129
第5章 常用中药 129
(二)中药配伍歌 131
(三)用药禁忌歌 143
(四)成人内服剂量歌 150
附 中药炮制歌 152
1.辛温解表药赋 153
(一)解表药赋 153
二、中药效用 153
1.清热泻火药赋 155
(二)清热药赋 155
2.辛凉解表药赋 155
2.清热燥湿药赋 158
3.清热解毒药赋 159
1.攻下药赋 160
(三)泻下药赋 160
4.清热凉血药赋 160
5.清虚热药赋 160
3.峻下逐水药赋 161
2.润下药赋 161
(四)祛风湿药赋 162
(五)芳香化湿药赋 163
(六)利水渗湿药赋 164
(七)温里药赋 166
(八)理气药赋 167
(九)消导药赋 169
(十)驱虫药赋 170
(十一)止血药赋 171
(十二)活血祛瘀药赋 172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赋 175
2.清化热痰药赋 176
1.温化寒痰药赋 176
3.止咳平喘药赋 177
(十四)安神药赋 178
(十五)平肝熄风药赋 179
(十六)开窍药赋 180
2.补阳药赋 181
1.补气药赋 181
(十七)补虚药赋 181
3.补血药赋 184
(十八)收涩药赋 185
4.补阴药赋 185
(十九)涌吐药赋 187
(二十)外用药赋 188
一、解表法 190
第6章 常用治法 190
(二)辛凉解表类 191
(一)辛温解表类 191
(一)寒下类 192
二、泻下法 192
(三)扶正解表类 192
(四)逐水类 193
(三)润下类 193
(二)温下类 193
三、和解法 194
(五)攻补兼施类 194
(三)调和肠胃类 195
(二)调和肝脾类 195
(一)和解少阳类 195
(一)清气分热类 196
四、清热法 196
(三)清热解毒类 197
(二)清营凉血类 197
(四)清脏腑热类 198
(五)清虚热类 199
(五)清暑益气生津法选药歌 200
(四)清凉涤暑法选药歌 200
五、祛暑法 200
(一)祛暑解表法选药歌 200
(二)解暑清热法选药歌 200
(三)清暑化湿法选药歌 200
(一)温中祛寒类 201
六、温里法 201
(二)解表清里法与疏表清里法选药歌 202
(一)解表攻里法选药歌 202
(二)回阳救逆类 202
(三)温经散寒类 202
七、表里双解法 202
(二)补血类 203
(一)补气类 203
(三)解表温里法选药歌 203
八、补益法 203
(四)补阴类 204
(三)气血双补类 204
(五)补阳类 205
十、开窍法 206
(二)滋养安神类 206
九、安神法 206
(一)重镇安神类 206
(一)凉开类 207
(三)涩肠固脱类 208
(二)敛肺止咳类 208
(二)温开类 208
十一、固涩法 208
(一)固表敛汗类 208
十二、理气法 209
(五)固崩止带类 209
(四)固精止遗类 209
(二)降气类 210
(一)行气类 210
十三、理血法 211
(一)活血祛瘀类 212
十四、治风法 213
(二)止血类 213
(二)平熄内风类 214
(一)疏散外风类 214
(一)轻宣润燥类 215
十五、润燥法 215
十六、祛湿法 216
(二)滋阴润燥类 216
(二)清热利湿类 217
(一)燥湿化浊类 217
(三)利水渗湿类 218
(五)祛风胜湿类 219
(四)温化水湿类 219
(二)清热化痰类 220
(一)燥湿化痰类 220
十七、祛痰法 220
(五)温化寒痰类 221
(四)治风化痰类 221
(三)理气化痰类 221
(八)其他 222
(七)扶正化痰类 222
(六)润燥化痰类 222
(一)杀蛔止痛法选药歌 223
十九、驱虫法 223
十八、消导化积法 223
(一)消食导滞法选药歌 223
(二)消痞化积法选药歌 223
二十一、治痈疡法 224
(二)涌吐痰涎法选药歌 224
(二)驱杀钩虫法选药歌 224
二十、涌吐法 224
(一)涌吐法选药歌 224
(一)取穴方法 226
一、腧穴的体表定位与取法 226
第7章 针灸等外治疗法 226
5.下肢骨度分寸歌 227
4.背与上肢骨度分寸歌 227
(二)各部位骨度分寸歌 227
1.头部骨度分寸歌 227
2.面部骨度分寸歌 227
3.胸腹部骨度分寸歌 227
2.手太阴肺经常用穴歌 230
1.手太阴肺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30
二、腧穴的作用 230
三、十四经脉腧穴 230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歌诀 230
1.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33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诀 233
2.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歌 234
2.足阳明胃经常用穴歌 237
1.足阳明胃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37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歌诀 237
2.足太阴脾经常用穴歌 242
1.足太阴脾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42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歌诀 242
2.手少阴心经常用穴歌 245
1.手少阴心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45
(五)手少阴心经经穴歌诀 245
2.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穴歌 247
1.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47
(六)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歌诀 247
1.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50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歌诀 250
2.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穴歌 252
(八)足少阴肾经经穴歌诀 256
1.足少阴肾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56
2.足少阴肾经常用穴歌 258
2.手厥阴心包经常用穴歌 260
1.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60
(九)手厥阴心包经经穴歌诀 260
1.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62
(十)手少阳三焦经经穴歌诀 262
2.手少阳三焦经常用穴歌 264
1.足少阳胆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65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歌诀 265
2.足少阳胆经常用穴歌 267
2.足厥阴肝经常用穴歌 271
1.足厥阴肝经经穴及其主治歌 271
(十二)足厥阴肝经经穴歌诀 271
2.督脉常用穴歌 273
1.督脉经穴及其主治歌 273
(十三)督脉经穴歌诀 273
1.任脉经穴及其主治歌 276
(十四)任脉经穴歌诀 276
2.任脉常用穴歌 277
四、经外奇穴 279
(一)头面颈项部常用经外奇穴歌 280
(二)躯干部常用经外奇穴歌 282
(三)四肢部常用经外奇穴歌 284
五、毫针赋 286
附 阿是穴(天应) 286
六、放血疗法赋 288
七、拔罐疗法赋 289
九、耳针疗法赋 290
八、艾灸疗法赋 290
(一)方剂与治法歌 295
一、处方常识 295
第三篇 方剂·证型治要 295
第8章 实用方剂 295
(三)方剂的加减化裁歌 296
(二)方剂的组成歌 296
1.辛温解表方歌 297
(一)解表剂歌诀 297
二、常用方剂歌括 297
2.辛凉解表方歌 298
3.扶正解表方歌 299
2.温下方歌 300
1.寒下方歌 300
(二)泻下剂歌诀 300
4.逐水方歌 301
3.润下方歌 301
1.和解少阳方歌 302
(三)和解剂歌诀 302
5.攻补兼施方歌 302
2.调和肝脾方歌 303
1.清气分热方歌 304
(四)清热剂歌诀 304
3.调和肠胃方歌 304
3.气血两清方歌 305
2.清营凉血方歌 305
5.清脏腑热方歌 306
4.清热解毒方歌 306
6.清虚热方歌 308
1.祛暑解表方歌 309
(五)祛暑剂歌诀 309
1.温中祛寒方歌 310
(六)温里剂歌诀 310
2.祛暑清热方歌 310
3.清暑利湿方歌 310
4.清暑益气方歌 310
2.回阳救逆方歌 311
1.解表攻里方歌 312
(七)表里双解剂歌诀 312
3.温经散寒方歌 312
3.解表温里方歌 313
2.解表清里方歌 313
1.补气方歌 314
(八)补益剂歌诀 314
2.补血方歌 315
4.补阴方歌 316
3.气血双补方歌 316
5.补阳方歌 317
1.重镇安神方歌 318
(九)安神剂歌诀 318
1.凉开方歌 319
(十)开窍剂歌诀 319
2.滋养安神方歌 319
1.固表止汗方歌 320
(十一)固涩剂歌诀 320
2.温通开窍方歌 320
4.涩精止遗方歌 321
3.涩肠固脱方歌 321
2.敛肺止咳方歌 321
1.行气方歌 322
(十二)理气剂歌诀 322
5.固崩止带方歌 322
2.降气方歌 324
1.活血祛瘀方歌 325
(十三)理血剂歌诀 325
2.止血方歌 327
1.疏散外风方歌 328
(十四)治风剂歌诀 328
2.平熄内风方歌 329
2.滋阴润燥方歌 331
1.轻宣润燥方歌 331
(十五)润燥剂歌诀 331
1.燥湿化浊方歌 332
(十六)祛湿剂歌诀 332
2.清热利湿方歌 333
4.温化水湿方歌 335
3.利水渗湿方歌 335
5.祛风胜湿方歌 336
1.燥湿化痰方歌 337
(十七)祛痰剂歌诀 337
2.清热化痰方歌 338
6.熄风化痰方歌 339
5.宣肺化痰方歌 339
3.润燥化痰方歌 339
4.温化寒痰方歌 339
2.消痞化积方歌 340
1.消食导滞方歌 340
(十八)消导化积剂歌诀 340
(十九)驱虫剂歌诀 341
(二十一)治痈疡剂歌诀 342
(二十)涌吐剂歌诀 342
一、表里 345
第9章 八纲证治 345
(一)表证歌 346
(二)里证歌 347
(三)半表半里证歌 349
(一)寒证歌 350
二、寒热 350
(二)热证歌 351
(三)寒热错杂证歌 352
(四)寒热真假歌 354
三、虚实 355
(一)虚证歌 356
(二)实证歌 357
(一)阴证歌 358
四、阴阳 358
(三)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歌 359
(二)阳证歌 359
(四)亡阴与亡阳歌 360
一、风淫 361
第10章 六淫证治 361
三、暑淫 362
二、寒淫 362
(一)中暑歌 363
(三)暑热歌 364
(二)暑湿歌 364
(三)湿毒浸淫歌 365
(二)湿滞经络歌 365
四、湿淫 365
(一)湿困卫表歌 365
(二)温燥歌 366
(一)凉燥歌 366
五、燥淫 366
附一 七情证候歌 367
外感实火歌 367
六、火淫 367
附二 饮食劳伤证候歌 368
一、卫分证 370
第11章 卫气营血证治 370
(三)热炽阳明歌 371
(二)热壅于肺歌 371
二、气分证 371
(一)热扰胸膈歌 371
(一)热伤营阴歌 372
三、营分证 372
(四)热结肠腑歌 372
(五)湿热蕴蒸歌 372
(一)血热妄行歌 373
四、血分证 373
(二)热入心包歌 373
附 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歌 373
(四)阴虚风动歌 374
(三)血分虚热歌 374
(二)肝热动风歌 374
一、太阳病证 375
第12章 六经证治 375
(二)阳明腑证歌 376
(一)阳明经证歌 376
(一)太阳中风证歌 376
(二)太阳伤寒证歌 376
二、阳明病证 376
五、少阴病证 377
四、太阴病证 377
三、少阳病证 377
六、厥阴病证 378
(二)少阴热化证歌 378
(一)少阴虚寒证歌 378
(一)气虚证歌 379
一、气病 379
第13章 气血津液病证治 379
(四)气逆证歌 380
(三)气滞证歌 380
(二)气陷证歌 380
(二)血瘀歌 381
(一)血虚 381
二、血病 381
三、气血同病 382
(四)血寒歌 382
(三)血热歌 382
(三)气血两虚歌 383
(二)气虚血瘀歌 383
(一)气滞血瘀歌 383
(一)津液不足歌 384
四、津液病 384
(四)气不摄血歌 384
(五)气随血脱歌 384
(二)水饮停聚歌 385
一、心与小肠病 386
第14章 脏腑病证治 386
(二)心血虚与心阴虚歌 387
(一)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歌 387
(四)心脉痹阻歌 388
(三)心火亢盛歌 388
(六)痰火扰心歌 389
(五)痰迷心窍歌 389
二、肺与大肠病 390
(九)小肠气痛歌 390
(七)小肠实热歌 390
(八)小肠虚寒歌 390
(四)寒邪客肺歌 391
(三)风寒束肺歌 391
(一)肺气虚歌 391
(二)肺阴虚歌 391
(八)燥邪犯肺歌 392
(七)痰热壅肺歌 392
(五)痰湿阻肺歌 392
(六)风热犯肺歌 392
三、脾与胃病 393
(十一)肠虚滑泻歌 393
(九)大肠湿热歌 393
(十)大肠液亏歌 393
(二)脾阳虚歌 394
(一)脾气虚歌 394
(六)湿热蕴脾歌 395
(五)寒湿困脾歌 395
(三)中气下陷歌 395
(四)脾不统血歌 395
(十)胃热(胃火)歌 396
(九)胃寒歌 396
(七)胃阴虚歌 396
(八)食滞胃脘歌 396
(一)肝气郁结歌 397
四、肝与胆病 397
(五)肝阳上亢歌 398
(四)肝阴虚歌 398
(二)肝火上炎歌 398
(三)肝血虚歌 398
(七)肝胆湿热歌 399
(六)肝风内动歌 399
五、肾与膀胱病 400
(九)寒滞肝脉歌 400
(八)胆郁痰扰歌 400
(三)肾精不足歌 401
(二)肾阳虚歌 401
(一)肾阴虚歌 401
(六)肾虚水泛歌 402
(五)肾不纳气歌 402
(四)肾气不固歌 402
六、脏腑兼病 403
(八)膀胱虚寒歌 403
(七)膀胱湿热歌 403
(三)心肝血虚歌 404
(二)心脾两虚歌 404
(一)心肾不交歌 404
(七)脾肾阳虚歌 405
(六)脾肺气虚歌 405
(四)心肾阳虚歌 405
(五)心肺气虚歌 405
(十一)肝胃不和歌 406
(十)肝脾不调歌 406
(八)肺肾阴虚歌 406
(九)肝肾阴虚歌 406
(十四)脾胃不和歌 407
(十三)肝胆不宁歌 407
(十二)肝火犯肺歌 407
一、临证求本赋——病因病机概要 411
第15章 常见百病证治 411
第四篇 证·因·选方备要 411
二、蛇伤证治歌诀 415
三、疫疠证治歌诀 417
附 创伤 417
(一)阳黄、阴黄 418
四、内科病证治歌诀 418
(二)斑疹 421
(三)外感发热 422
(四)眩晕 426
(五)口渴 427
(六)头痛 428
(七)胸痹 431
(八)咳嗽 433
(九)喘证 436
(十)吞酸 439
(十二)呃逆 440
(十一)恶心 440
(十三)呕吐 442
(十四)噎膈 444
(十六)肩背痠痛 446
(十五)反胃 446
(十七)项强 447
(十八)四肢拘挛 449
(十九)四肢抽搐 450
(二十)阴躁 451
(二十二)咯血 452
(二十一)心烦 452
(二十四)咳血 453
(二十三)舌衄 453
(二十五)便血 455
(二十六)尿血 456
(二十七)齿衄 457
(二十八)吐血 458
(二十九)鼻衄 459
(三十)自汗 460
(三十一)盗汗 461
(三十二)内伤发热 462
(三十三)脱肛 464
(三十四)便秘 465
(三十五)泄泻 466
(三十六)淋证 469
(三十七)癃闭 472
(三十八)小便失禁 474
(三十九)尿浊 475
(四十)臌胀 476
(四十一)水肿 479
(四十二)痿证 482
(四十三)痹证 484
(四十四)腰痛 487
(四十五)腹痛 489
(四十六)睾丸胀痛 491
(四十七)胁痛 492
(四十八)不寐 494
(四十九)多寐 496
(五十)遗精 497
(五十一)惊悸、怔忡 499
(五十二)昏迷 501
(五十三)厥证 503
(一)口疮 506
五、五官喉病证治歌诀 506
(二)口糜 507
(三)牙痛 508
(四)喉痹 510
(五)急喉瘖 512
(六)慢喉瘖 514
(七)鼻疔 515
(八)伤风鼻塞 517
(九)鼻窒 518
(十)鼻渊 519
(十一)鼻鼽 522
(十二)鼻槁(鼻干燥) 523
(十三)耳疖、耳疮 524
(十四)耳胀痛 525
(十五)脓耳(耳内流脓) 527
(十六)耳鸣、耳聋 528
(十七)睑眩赤烂 531
(十八)针眼、眼丹 531
(十九)无时冷泪 532
(二十)天行赤眼 533
(二十一)目生星翳 534
(二十二)视物变异 535
(二十三)瞳神散大(青光眼) 536
(二十四)晶体浑浊 538
六、妇科病证治 539
(一)月经先期 539
(二)月经后期 541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紊乱) 542
(四)经行腹痛 543
(五)月经过多 545
(六)崩中漏下 546
(七)月经过少 548
(八)月经闭阻 549
(九)带下异常 551
(十)子宫脱垂 553
(十一)妊娠恶阻 554
(十二)胎位不正 555
(十三)产后发热 556
(十四)产后恶露不绝 558
(十五)产后乳汁自出 559
(十六)产后乳汁不行 560
七、常见百病备用方剂歌诀 561
(一)解表方歌 561
(二)泻下方歌 562
(三)和解方歌 563
(四)清热方歌 564
(五)祛暑方歌 567
(六)温里方歌 567
(七)表里双解方歌 568
(八)补益方歌 568
(九)安神方歌 574
(十)开窍方歌 575
(十一)固涩方歌 575
(十二)理气方歌 576
(十三)理血方歌 578
(十四)治风方歌 581
(十五)润燥方歌 584
(十六)祛湿方歌 584
(十七)祛痰方歌 587
(十九)治痈疡方歌 590
(二十)外用方剂 590
(十八)消导化积方歌 590
常用中药索引 595
常用治法选药索引 606
常用方剂索引 611
常用穴位名称索引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