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言 1
目 录 1
第二章废除《六法全书》的回顾与反思 19
一、《六法全书》的形成 20
(一)清末修律:《六法全书》体系的奠基 21
(二)国民政府成立时期:《六法全书》内 23
容的完善 23
(三)国民政府时期:《六法全书》从体系 26
到内容的成熟与发展 26
(一)废除《六法全书》情绪的酝酿 28
二、《六法全书》的废除 28
(二)废除《六法全书》的序幕:“伪宪法” 30
和“伪法统”的废除 30
(三)《六法全书》的废除 31
(四)废除《六法全书》指示的法律化 35
三、对《六法全书》的批判 36
四、废除和批判《六法全书》的功过是非 43
第三章法治与人治关系的大讨论 52
一、迷失:法治与人治关系的初步探讨(1949— 52
1957年前后) 52
观点 53
(一)执政党内关于法治与人治问题的基本 53
(二)法学界关于法治与人治问题的讨论 60
(三)探讨法治问题的初步尝试所呈现的 66
特点 66
二、反思:法治与人治关系的理性选择(1979— 68
1996年) 68
(一)问题的复现 68
(二)观点的分歧 71
(三)论争的焦点 74
(四)理性的选择 75
(一)缘起 76
(1997—) 76
三、定位: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与现实推进 76
(二)讨论 77
(三)反思 82
第四章在文本与现实之间:关于“五四宪法”的 87
回顾与反思 87
一、“五四宪法”的理念与理想 88
(一)“五四宪法”的理念:民主立国、权力 88
分离、平等保障 88
(二)“五四宪法”的理想:超越历史,创造 92
传统,缔造一个法治共和国 92
的断裂 95
二、“五四宪法”的困境与宿命 95
(一)“五四宪法”的困境:文本与现实之间 95
(二)“五四宪法”的宿命:政治权威僭越 101
宪法权威 101
三、“五四宪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06
第五章1952—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 110
一、历史背景 110
二、主要内容 112
(一)清除旧司法人员 113
(二)肃清旧法思想 115
(三)纠正旧司法作风 116
(四)发展政法教育 117
三、历史地位 118
四、简要评价 121
第六章关于胡风集团案的法律探讨 125
一、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125
二、有关胡风集团案的几个实体问题 128
(一)文字狱 128
(二)私信定罪 136
(三)反革命集团 149
(四)株连 159
(一)逮捕 164
三、关于胡风集团案的几个程序问题 164
(二)羁押、监禁 168
(三)审判 172
(四)大地之上无有尺规——“文化大革命” 177
中的法外加开 177
(五)陪绑 187
(六)平反 189
第七章张志新案件的法学反思 194
一、张志新案件始末 194
二、张志新案件的法学反思 201
三、以史为镜,弘扬民主,加强法治 209
第八章从刑法治理到刑法法治——1949年以来 222
的中国刑事立法 222
一、问题的提出 222
二、通过刑法的治理:1949—1957年中国刑事立法 225
(一)三次运动中的刑事立法概览 227
(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刑事立法的反思 231
三、从刑法治理走向刑法法治:1979年刑法 237
(一)从全能主义国家向民主法治国家的转型 237
(二)1979年刑法的制定过程 238
(三)从刑法治理走向刑法法治 239
(一)1997年刑法制定过程 243
四、刑法法治的确立:1997年刑法 243
(二)刑法法治的确立 244
第九章 1983年“严打”的回顾与反思 246
一、1983年“严打”的缘起 246
二、1983年“严打”的成因分析 251
三、1983年“严打”的成绩、问题及其启示 257
四、依法治国与“严打”政策的发展 262
第十章新中国民事基本法立法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270
一、新中国民事基本法立法的历史 271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4—1956年民 271
法典起草工作的开始 271
法典起草工作的再度进行与中断 274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2—1964年民 274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9—1982年民法典 276
的第三次起草与1986年《民法通则》 276
的颁布 276
二、对新中国民事基本法立法历史的总结 278
(一)新中国民法发展的基本道路 278
(二)法典化的政治动因与政府作用 279
(三)法的继受与法的本土化 279
三、新中国民事基本法立法的成就 281
(一)为民事立法走法典化道路积累了经验 281
(二)促进了民法学乃至法学的发展 282
(三)解决了民法的调整对象这个重大理论问题 283
(四)确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则 284
(五)为权利本位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84
四、新中国民事基本法立法的缺陷 284
(一)指导思想上以经验为先导 285
(二)立法技术上的缺憾太多 285
(三)形式上的民法通则条文过于简略 286
(四)具体内容上有较多的行政烙印 287
工作的借鉴作用 288
(一)目前民法典编纂情况 288
五、新中国民事基本法立法历史对目前民法典起草 288
(二)中国民事法典起草工作对立法历史 290
的几点借鉴 290
第十一章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婚姻立法的回顾 297
与比较 297
一、立法背景与任务之比较 297
(一)1950年婚姻法的历史背景与任务 297
(二)1980年婚姻法的背景与任务 299
(三)2001年婚姻法的背景与任务 303
二、立法过程和主要争议之比较 307
(一)立法过程 307
(二)立法过程中的主要争议 310
三、立法内容之比较 316
(一)立法精神 316
(二)基本原则 319
(三)立法技术 322
(四)具体规则 325
四、现行婚姻家庭立法的若干建议 328
(一)用“婚姻家庭法”代替“婚姻法” 329
这一名称 329
(二)改进婚姻家庭法的结构 330
(三)完善婚姻家庭法的具体制度 332
第十二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法若干争议问题 335
的回顾与反思 335
一、经济法的产生 336
(一)关于经济法产生的不同观点 336
(二)关于经济法产生的理论评析 342
二、经济法的地位 349
(一)否定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349
(二)肯定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的法律 351
部门 351
(三)从经济审判庭的撤销反思经济法的地位 355
(一)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与体系的争议焦点 359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体系 359
(二)简要评析 360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与体系的确定 361
四、经济法的性质 364
(一)关于经济法性质的典型观点 364
(二)简要评析 367
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371
(一)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学术观点 371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诸论评析 374
六、结语 384
(一)回顾 385
第十三章新中国诉讼法的回顾与反思 385
一、民事诉讼法 385
(二)反思 393
二、刑事诉讼法 396
(一)回顾 396
(二)反思 400
三、中国行政诉讼法产生的过程 402
(一)回顾 402
(二)反思 406
参考文献 409
后记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