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 胃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1
第一节 胃的解剖 1
第二节 胃的组织结构 5
第三节 胃的自我保护与功能 9
第二章 胃的生理与病理生理 15
第一节 胃的生理 15
第四节临床表现 1 30
第二节胃的病理生理 30
第三章 胃肠多肽与黏膜保护 33
第一节 胃肠多肽的概述 33
第二节 胃肠多肽对消化道的生理作用 37
第三节 胃肠多肽受体的研究 39
第四节 胃肠多肽与黏膜保护 43
第四章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49
第一节概述 49
第二节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诊断 52
第三节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量的估计 53
第四节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 55
第五章慢性胃炎 63
第一节 概述 63
第二节慢性胃炎分类 63
第三节慢性胃炎致病因素 66
第四节慢性胃炎病理变化及特点 70
第五节慢性胃炎临床表现 74
第六节慢性胃炎实验室检查 75
第七节慢性胃炎诊断 78
第八节慢性胃炎鉴别诊断 81
第九节慢性胃炎防治原则 82
第六章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疾病 85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机制 85
第二节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及评价 88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91
第四节幽门螺杆菌与胃炎 95
第五节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100
第六节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108
第七节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112
第八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 115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七章消化性溃疡 121
第二节病因与发病机制 122
第三节病理 129
第五节辅助检查 133
第六节诊断与鉴别诊断 134
第七节并发症 137
第八节治疗 139
第九节 预防与预后 144
第八章 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 145
第一节概述 145
第二节 分类与发病机制 146
第三节 防治、监测与展望 160
第一节 概述 163
第九章胃癌 163
第二节病因学 164
第三节病理学与组织学 171
第四节 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185
第五节 胃癌的侵袭转移机制 196
第六节 胃癌的临床表现 204
第七节 胃癌的诊断 210
第八节 胃癌的治疗 213
第十章 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关系研究 227
第一节概述 227
第二节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 229
第三节 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234
第十一章 胃癌血道转移研究 237
第一节分子机制 237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进展 240
第三节诊断与治疗进展 243
第十二章 胃癌多药耐药基因研究 247
第一节 多药耐药基因的研究现状 247
第二节 多药耐药基因的逆转研究 252
第三节 多药耐药基因与胃癌的研究 254
第十三章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胃癌的化学预防 257
第一节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发展及其分类 257
第二节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肿瘤作用 259
第三节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胃癌化学预防的研究 262
第一节 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背景 267
第十四章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胃癌 267
第二节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胃癌 269
第十五章 细胞凋亡与胃癌 275
第一节 概述 275
第二节 细胞凋亡分子生物学机制 278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胃癌的发生 282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胃癌的生长 285
第五节 细胞凋亡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286
第六节 细胞凋亡与胃癌的预后 287
第七节 细胞凋亡与胃癌治疗 287
第十六章 胃黏膜疾病动物模型 291
第一节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 291
第二节慢性胃炎动物模型 295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 300
第四节 胃癌动物模型 305
第十七章 内镜的发展及其在胃黏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315
第一节超声内镜及其临床应用 315
第二节 色素内镜及其临床应用 320
第三节胶囊内镜及其临床应用 322
第四节放大内镜及其临床应用 326
第五节 荧光内镜及其临床应用 328
第六节 CT仿真内镜及其临床应用 331
第七节 胃黏膜疾病内镜下治疗的发展与应用 334
第十八章 纳米技术与胃癌 341
第一节纳米技术的原理 341
第二节纳米材料靶向治疗胃癌 345
参考文献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