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开篇语 2
上篇 创新的Idea 10
1 控制领域的创新历程 10
1.1 控制科学的发展 10
1.2 控制工程的发展 13
1.3 我们的现状 16
1.4 我们的误区 18
2 创新思维 19
2.1 突破惯性思维 19
2.2 具体形象思维 25
2.3 抽象思维 28
2.4 发散、多向、跳跃性思维 29
2.5 “超系统”思维 32
2.6 进化思维 33
2.7 集成、组合思维 35
2.8 分化、分解思维 38
2.9 哲学方法论 40
3 山寨 44
3.1 模仿,怎能创新!只能跟着跑 44
3.2 反“山寨”、防“山寨”手段 45
3.3 扼杀“山寨” 47
3.4 让你“山寨”,都“山寨”不好 48
3.5 “山寨”,不能教条主义、全盘照搬 50
3.6 先引进再改进的代价 51
4 创新的“约束” 53
5 创新与教育 60
5.1 研究生的基础现状 61
5.2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64
5.3 内因: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激发 66
5.4 外因: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7
5.5 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措施 69
6 灵感 71
6.1 最朴素的灵感来源——仿生学 72
6.2 灵感、直觉、顿悟、运气与巧合 73
6.3 抓住灵感 74
7 创新级别 76
7.1 第五级创新 78
7.2 第四级创新 79
7.3 第三级创新 80
7.4 第二级创新 82
7.5 第一级创新 83
下篇 创新的Technique 89
8 TRIZ理论简介 89
8.1 问题及其解在不同领域重复出现 90
8.2 技术进化模式在领域重复出现 91
8.3 发明经常源于其他不相关领域的效应 92
9 进化法则与理想解 95
10 技术矛盾与发明原理 100
10.1 技术矛盾 100
10.2 TRIZ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 101
10.3 工程参数间的“技术矛盾”矩阵 103
10.4 解决技术矛盾的40条发明原理 104
10.5 发明原理的运用 106
10.6 控制领域的技术矛盾和发明原理 109
11 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 118
11.1 物理矛盾 118
11.2 分离原理 119
12 物场模型与标准解 122
12.1 物场模型 122
12.2 标准解 126
12.3 标准解的应用 127
12.4 物场模型与控制 129
13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131
结束语 135
参考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