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间关节成形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大地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345671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脊柱椎间关节成形术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许多新知识,新材料,新产品不断应用这个领域。本书在突出介绍椎间盘成形重建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椎体成形技术等。

第一节 椎骨及其连结 1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1

第一章 脊柱椎间关节的应用解剖 1

二、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2

三、脊柱的连结 6

二、椎间盘 10

三、其他类型 10

一、关节 突关节 10

第二节 椎间关节类型 10

第三节 脊髓、神经通道 12

一、被膜和脊膜腔 12

二、脊髓的形态 14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5

四、脊神经根 16

五、脊髓的血供 17

第四节 血供与神经分布特点 20

一、概述 20

二、脊柱血管的局部变异 21

三、脊柱的静脉系统 23

四、脊柱的神经支配 25

第五节 脊柱附属结构 26

一、脊柱的肌肉 27

二、脊柱的筋膜 28

第二章 脊柱的生物力学 30

第一节 脊柱功能单位 30

一、颈椎运动学 33

第二节 脊柱运动学 33

二、胸椎运动学 34

三、腰椎运动学 35

第三节 脊柱的力学性能 36

一、椎体 36

二、椎间盘 37

三、椎弓根和关节突 40

四、韧带 41

一、脊柱稳定性系统 43

第四节 脊柱不稳定的生物力学 43

五、肌肉 43

二、脊柱不稳定的定义 44

三、脊柱不稳定的诊断 45

第五节 椎间盘切除对脊柱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 49

一、椎间盘切除后脊柱应力分布的变化 49

二、椎间盘切除对节段运动及刚度的影响 50

三、椎间盘切除对椎间盘内压力及高度的影响 51

第六节 脊柱融合术的生物力学 51

一、植骨材料 51

二、融合术的生物力学 52

三、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52

第三章 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评分 56

第一节 下腰痛的流行病学 56

一、下腰痛的发生率 56

二、下腰痛的基本原因 57

三、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危险因素 58

一、建立临床疗效评估方法的意义 59

第二节 建立临床疗效评估方法的意义和现状 59

二、临床疗效评估体系的建立 62

三、测量健康和功能状况的常用工具 63

四、关于疗效结果评估的研究 65

五、展望 65

第三节 常用的临床疗效评分方法 66

一、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66

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68

三、JOA下腰痛评分表 69

四、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 71

五、SF-36和SF-12健康调查评分表 72

六、Dallas疼痛问卷表 75

七、Prolo功能和经济结果评定量表 77

八、直观模拟量表 78

九、McGill疼痛问卷表 79

十、短式McGill疼痛问卷表 81

第四章 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 84

第一节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84

一、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84

二、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85

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87

第二节 椎体增强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88

一、椎体增强剂的研究 88

二、椎体增强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89

第三节 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 95

一、椎体成形术基本概念和历史 95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95

一、术前准备和手术材料 98

第四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 98

二、手术方法 99

三、术后治疗 104

四、总结 105

第五节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106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06

二、手术方法 106

三、结果 110

四、生物力学研究 113

二、椎间盘的理化特性 115

一、椎间盘周围的血管分布 115

第五章 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115

第一节 椎间盘的营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115

三、椎间盘营养供应的途径和方式 116

四、影响椎间盘营养的因素 119

第二节 椎间盘退变及其机制 120

一、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化学变化 121

二、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 123

三、椎间盘退变机制 124

第三节 椎间失稳致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129

一、材料与方法 130

二、结果 131

三、讨论 139

第四节 软骨终板退变及其修复的研究 142

一、软骨终板的形态与功能 142

二、软骨终板在增龄和退变进程中的变化 143

三、软骨终板在脊柱修复中的意义 145

一、椎间盘的基本结构和生理 148

第一节 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发生和治疗选择 148

第六章 椎间盘退变性疾患治疗技术概论 148

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原因 149

三、重视椎间盘源性疼痛的问题 152

四、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选择 153

第二节 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微创治疗技术 157

一、经皮髓核溶解术 157

二、经皮椎间盘髓核切除术 158

三、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 158

四、内镜下椎间盘手术 158

五、开展椎间盘退变疾患微创治疗的注意事项 159

附:经皮髓核化学溶解术 160

第七章 激光在椎间盘成形术中的应用 163

第一节 发展历史 163

第二节 技术方法 165

一、PLDD的原理 165

二、PLDD激光仪的选择 165

四、操作步骤 166

三、PLDD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66

第三节 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168

第四节 并发症 169

第八章 椎间盘髓核成形术 172

第一节 发展历史 172

第二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173

一、适应证 173

二、禁忌证 173

二、技术方法 175

一、工作原理 175

第三节 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 175

三、注意事项 178

第四节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179

一、工作原理 179

二、IDET操作流程 179

三、注意事项 180

第五节 临床应用 181

一、临床疗效 181

三、体会 182

二、并发症 182

第九章 颈椎间盘疾患的微创治疗技术 184

第一节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 184

一、概况 184

二、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184

三、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的原理 186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186

五、手术器械 186

六、基本条件 187

七、术前准备 187

八、手术方法 187

九、注意事项 187

十、术后处理 189

十一、临床疗效 189

十二、并发症及处理 190

第二节 内镜下经后路颈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193

一、发展历史 193

二、手术器械 194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195

四、优点 195

五、操作技术 195

六、围手术期处理 197

七、并发症 198

八、临床效果评价 198

第十章 胸椎间盘疾患内镜下治疗技术 201

第一节 发展历史 201

第二节 胸腔镜下治疗技术 202

一、临床解剖 202

二、胸椎间盘病变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05

三、VATS手术的麻醉处理 205

四、VATS手术的操作技术 207

五、VATS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214

六、扩大操作口胸腔镜下操作技术 216

七、经皮内镜下手术操作技术 220

一、概述 222

第三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内镜下治疗 222

二、VATS或EMI-VATS手术髓核摘除术 224

三、胸椎间盘内镜下化学溶解术 225

四、胸椎间盘内镜下激光热凝术 227

五、胸椎间盘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228

六、胸椎间盘切除内镜下松解矫正胸椎侧后凸畸形 230

七、胸椎间盘间隙脓肿引流和活检 230

一、历史 233

第一节 后外侧途径椎间盘镜治疗技术 233

第十一章 腰椎间盘疾患内镜下治疗技术 233

二、解剖基础 234

三、后外侧盘内途径 235

四、后外侧经椎间孔途径 240

五、疗效及评价 241

第二节 腹腔镜下腰椎手术 244

一、适应证 244

二、手术方法 245

三、应用及临床疗效 246

四、并发症 247

五、评价 247

第三节 后路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247

一、脊柱后路内镜系统的组成 248

二、内镜及专用器械的使用技巧与保养 252

三、MED手术的应用解剖学 253

四、MED的围手术期处理 254

五、MED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方法 256

六、MED的手术并发症及对策 265

七、后路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价 268

第十二章 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 272

第一节 发展历史 272

一、研制人工全椎间盘的历史背景 272

二、人工全椎间盘的设计 273

三、人工全椎间盘的类型和生物力学 276

四、人工全椎间盘存在的问题 283

第二节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 283

一、术前准备 283

三、适应证 284

二、术前检查 284

四、禁忌证 287

五、手术方法 287

六、术后处理 291

七、术后随访和评价 291

八、临床疗效 292

第三节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并发症 294

一、前路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294

二、植入技术并发症 295

三、假体有关的并发症 296

四、再手术 296

第四节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297

一、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298

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过程 299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300

四、临床疗效 300

五、并发症 300

六、总结 301

第十三章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 303

第一节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303

第二节 PDN人工髓核假体:设计与发展 304

一、简介 304

二、正常椎间盘的功能 305

三、假体的设计 305

四、机械力学测试 306

五、生物学测试 306

六、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演变 307

七、PDN-SOLO假体的研制 309

八、结论 309

第三节 人工髓核假体(PDN):概念和临床结果 310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310

二、PDN的设计及测试 312

三、PDN的应用及改进 313

四、临床结果 316

五、展望 317

一、PDN假体介绍 318

第四节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 318

二、适应证 320

三、禁忌证 320

四、术前评估 321

五、PDN手术方法 322

六、术后处理 323

第五节 PDN术后随访和评价 325

第六节 PDN临床疗效 326

第七节 PDN假体置换术的并发症 330

第八节 人王髓核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 332

一、术后护理 332

二、康复护理 333

第十四章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术 338

第一节 动物实验研究 338

一、概述 338

二、冷冻保存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 339

一、概述 349

二、资料与方法 349

第二节 临床研究 349

三、结果 350

四、讨论 351

第三节 展望 353

第十五章 椎间盘退变疾患的基因治疗 355

第一节 基因治疗技术 355

一、基因治疗原理 355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356

一、内源性生长因子在椎间盘的表达 359

第二节 生长因子与椎间盘再生 359

二、生长因子对椎间盘细胞的作用 360

第三节 椎间盘退变疾患基因治疗的研究 361

一、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方案 361

二、基因治疗的并发症 365

第四节 IGF-1基因转染对退变椎间盘作用的在体研究 366

一、材料与方法 367

二、结果 368

三、讨论 369

第五节 展望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