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底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10042705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涵,比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三个大问题: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能力、能力本位和创新问题;接着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利益、公正、诚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存方式进行了前瞻式的探讨,即对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导言 当代世界人学研究的兴起 1

一、什么是人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 3

二、当代世界人学研究兴起的原因 5

三、中国人学研究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11

第一章 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15

一、中国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15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学思想 16

(二)汉代至隋唐时期的人学思想 20

(三)宋元明时期的人学思想 24

二、西方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27

(一)古希腊的人学思想 27

(二)欧洲封建时代的人学思想 32

(三)西方近代的人学思想 33

(四)西方现代的人学思想 3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1

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代背景 51

二、马克思学生时代对人性的认识 53

三、马克思在“两个转变”时期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54

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 56

五、《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人学理论的发展 59

六、恩格斯、列宁对人学的发展 63

七、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构架、基本内容和重要地位 65

(一)逻辑构架 66

(二)基本内容 67

(三)重要地位 6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进程 73

一、毛泽东的人学思想 73

(一)关于“人的本质” 73

(二)关于人的“自觉的能动性” 75

(三)关于人的价值观 77

(四)关于“人性论” 78

二、邓小平的人学思想 79

(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本质 80

(二)人性与人的物质利益 81

(三)知识、人才和人的价值 82

(四)培养“四有”新人与提高全民族素质 83

(五)人权理论 85

三、江泽民的人学思想 86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代表”的统一 87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88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89

(四)物质生活发展和精神生活发展的统一 91

(五)人的素质提高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统一 9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 95

一、市场经济推动着人的发展 95

(一)个性:从“依附型”走向“独立型” 96

(二)能力:从“权力型”走向“能力型” 99

(三)社会关系: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103

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地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105

(一)思维方式要由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化 106

(二)思维方式要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108

(三)思维方式要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化 110

(四)思维方式要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111

三、强化主体意识,塑造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格 114

(一)强化主体能动性,塑造主动进取型人格 117

(二)强化主体创造性,塑造创新型强者人格 118

(三)强化主体自主性,塑造自由型人格 119

(四)强化主体理论思维,塑造理性人格 121

一、能力与“能力本位” 125

(一)能力:内在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 125

第五章 能力——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价值 125

(二)能力本位:社会价值的核心定位 126

(三)“我能故我在”:人生进步的价值取向 128

二、中国需要建立能力社会 131

(一)中国必须跟上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131

(二)“能力本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 134

(三)“能力本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136

(四)“能力本位”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137

(五)“能力本位”适合于中国国情 138

三、中国正在走向能力社会 140

(一)奔小康的人文价值目标:打造能力,发展实力 140

(二)文化建设目标:先进文化,能力文化 143

(三)民族精神的振奋:弘扬、培育和发展着人的能力 147

(四)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促进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 149

(一)西部大开发的价值目标:开发和建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151

四、西部大开发与人的能力建设 151

(二)制约西部人的能力:官本位、关系本位、人情本位 153

(三)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世俗化”与人的能力 156

(四)农耕文化:市场经济与人的能力 157

(五)西部人的能力建设 160

第六章 创新——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形式 164

一、创新能力:人的核心本质 164

(一)创新、创造与创造力 164

(二)人的核心本质是创造和创新能力 168

(三)创新是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核心本质 171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173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73

(二)创新是西方国家发展的灵魂 175

(三)中华民族创新意识萎缩的原因 178

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180

(一)知识创新促进生产力升级换代并发生革命性变革 182

(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模式,大大扩展了消费市场 182

(三)知识创新改变和优化了产业结构,导致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183

(四)知识创新催生了新型的资本——知识资本与知本家 184

(五)知识创新能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184

四、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 18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创新的过程 185

(二)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87

(三)创新是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 189

经济中的觉醒 194

一、人性及其构成 194

(一)人性的涵义 194

(二)人性的构成 194

第七章 利益——人性在社会主义市场 194

二、市场经济是人性完善和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200

(一)人性发展的历史考察 20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性发展和完善的必经阶段 203

三、利益——人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觉醒 206

(一)利益是人性的基本需要 206

(二)“经济人”——人性在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 209

(一)“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局限性 213

四、利己与利他——“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213

(二)“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分离与统一 215

(三)利己与利他 217

第八章 公正——人的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展现 222

一、公正的涵义 222

(一)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公正” 222

(二)西方的“公正”观 223

(三)罗尔斯的《正义论》 224

(四)公正的政治学涵义 229

(五)公正的经济学涵义 230

二、公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31

(一)揭示市场伦理,拯救“经济人” 232

(二)市场经济不会自发产生公正 233

(三)市场经济分配中产生不公正的原因 237

(四)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正要求 240

三、效率与公正 245

(一)效率是价值效率 247

(二)公正产生效率 249

(三)企业要讲效率,社会应求公平 252

(四)个人要讲奉献,社会应给回报 255

第九章 诚信——人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 260

一、诚信的涵义 260

(一)诚信:一种伦理规范 261

(二)诚信:一种社会制度 262

二、诚信的意义 263

(三)诚信:一种人品人格 263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64

(二)诚信立人、诚信立业 265

(三)诚信是经商的第一品牌 268

(四)诚信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和无形资产 26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273

(一)合作:诚实守信是前提 274

(二)交换:诚实守信是条件 274

(三)契约:诚实守信是保证 275

(四)竞争:诚实守信是竞争力 275

四、“诚信缺失”的表现 276

(一)经济欺诈 276

(二)政治“作秀” 277

(三)伪科学、伪学术 279

(四)假打、假执法 279

五、“诚信缺失”的危害 280

(一)给国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280

(二)社会信用缺失是造成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原因之一 281

(三)严重失信会使社会价值观颠倒、是非观颠倒 281

(四)投资环境恶化 282

六、“诚信缺失”的原因 282

(一)一些国企失信 283

(二)一些县、乡级政府失信 283

(四)立法滞后 284

(三)某些制度中的缺失 284

(五)历史积淀 285

七、确立诚信人格,建设信用社会 285

(一)诚信教育是基础 286

(二)个人信用是前提 287

(三)企业信用是中心 289

(四)政府信用是重点 290

(五)立法建制是关键 291

(六)建设信用社会,必须从我做起 292

第十章 学习——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生存方式 295

一、对人类生存方式递进和学习方式发展阶段的探讨 295

(一)本能生存期——机械性学习阶段 296

(二)智能生存期——智能性学习阶段 297

(三)创新生存期——创新性学习阶段 298

(四)人类生存方式递进和学习发展阶段比较表 299

二、学习:21世纪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299

(一)“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 300

(二)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方法 301

(三)学习、学习力、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302

(四)学习是变革时代的最深层次的变革 304

三、“学习型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307

(一)市场经济发展三阶段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308

(二)“五项修炼”——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31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特点 315

(四)知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 318

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21

(一)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涵义 322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 325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 327

(四)创建学习型农村 328

(五)构筑学习型社会平台 330

五、创建学习型学校 332

(一)社会转型和知识转型 332

(二)基础教育转型和大学教育转型 333

(三)教师转型和教学方法转型 335

(四)创建学习型学校 336

后记 338

参考书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