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现代与传统丛书序 袁伟时 1
思想前沿与文化后方(代自序) 1
上编西方伦理学的现代视景 3
一康德与萨特主体伦理思想比较 3
(一)自由:主体伦理学的共同基点 4
(二)目的与关系:主体伦理学的不同确证 12
(三)方法与结论:主体伦理学的不同归宿 23
二萨特人学与马克思主义 31
(一)人学三步:本体论·转折·历史人学 31
(二)历史人学:缘起·方法·结构 40
(三)萨特人学与马克思主义:几点结论 54
三诺齐克人权理论摄义 64
(一)人权与“最低限度国家” 65
(二)补偿原则:行动及其禁止 73
(三)资格理论:财产占有的三个原则 76
(四)两种原则:罗尔斯正义论批判 80
(五)正义与人权:两种模式的比较和远景 85
四关于美德伦理的传统叙述、重述和辩述 92
(一)美德与规则:《美德的追寻》 93
(二)美德伦理传统的历史叙述与选择: 102
《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 102
五正义理念的伦理表达与政治建构 116
(一)引言 116
(二)正义论伦理理念的基本表达及其问题 119
(三)回应挑战:政治自由主义建构 134
(四)进退之间:罗尔斯新自由主义的初步估价 150
六政治自由主义的现代建构 158
(一)源与缘: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 158
(二)前提预定:政治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 169
(三)理念扩张:政治自由主义的“主要理念” 181
(四)制度框架:政治自由主义的社会图式 208
(五)进与退:政治自由主义的限度 217
七 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的勃兴与承诺 234
(一)演进与承诺 234
(二)前景与启示 243
八当代西方伦理学的主题嬗变与传统回归 249
(一)泛化与元化的现代两极预制 250
(二)多元与同向的当代主题回归 259
(三)结束语:未来的理路与挑战 271
九美国社会伦理学的新发展 277
(一)理论展开 277
(二)问题与启示 291
十试析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对我国青年道德观念的冲击 305
(一)现象种种 306
(二)理论背景 309
(三)初步的解释 314
(四)后果与回应 322
(一)历史的宿命 331
下编中国伦理学的传统与现代 331
十一论中国伦理学之重建 331
(二)现实的迷误 338
(三)尝试性的预制:视角、方法与类型选择 343
十二论中国伦理学之命运 349
(一)预制:辉煌与沉重 349
(二)两难:未定的选择 353
(三)比较:历史的反复 358
(四)决断: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生成 360
十三论价值一元论与价值多元论 365
(一)问题的提出 365
(二)价值的“一元”与“多元”内涵 366
(三)价值一元论的根据与限制 371
(四)价值重建:一种历史性抉择 374
十四道德类型学及其文化比较视境 382
(一)道德类型学的西方概念及其流演 383
(二)从罗尔斯到麦金太尔:道德类型学问题的两次变换与实质 388
(三)道德类型学与现代伦理的选择: 397
多元互补的综合解释 397
十五现代社会道德合理性基础论证 409
(一)题引:“现代社会”及其道德问题 409
(二)两个个案的道德分析:道德合理性的危机与 413
基础 413
(三)现代社会道德合理性解释图式省察 419
(四)现代社会的道德合理性论证:一种综合选择 425
十六 儒家人文精神的传统本色与现代意义 434
(一)“人文精神”之所谓 434
(二)先秦儒家伦理:中国人文精神的经典表达 437
(三)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困顿:“内在紧张” 445
十七 回应韦伯:关于儒家伦理的方法论解释 454
(一)论题的缘起 454
(二)问题的问题 456
(三)合理与理性 460
(四)在情理之中 466
十八儒家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合理性及其限度 470
(一)题释 470
(二)原创与传统:孔子及儒家的基本教育理念 471
(三)智德之间:儒家教育理念的现代诠释 478
十九宗教与道德之间:关于“信念伦理”的对话 484
(一)现代伦理缺少了什么? 484
(二)宗教能给现代伦理提供什么? 488
(三)道德与宗教:关于“信念伦理” 493
二十文化资本与管理伦理 498
(一)引言 498
(二)“文化资本”的概念设定与理解 500
(三)管理伦理:科学精神与人文伦理的融合 506
(四)开拓文化资本:管理伦理的基本课题 512
后记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