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体育改革拒绝走回头路 2
世纪之交的体育回顾与展望 2
在改革中求协调发展 23
从体育的“协调发展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25
中国体育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的社会学阐释 34
论中国体育社团 42
以史为镜重整衣冠 5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技体育体制特征的反思 56
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 63
体育改革拒绝回头路 80
体育资源不可垄断 82
足球,要继续滚动 84
足球转播:诸神归位 89
足球给我们上课 92
忧喜参半话入世 94
让体育彩票在京城火起来 96
竞技体育的强化、异化与软化 100
第二篇 竞技体育的科学化 100
科学训练、训练科学与训练科学化 107
提高竞技运动实力表现的稳定性 118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方法论 121
田径运动:来自极限的挑战与诱惑 123
21世纪对体育社会科学的挑战与期望 131
兴奋剂问题答客难 150
对兴奋剂说不 156
“兴奋剂”——负面文化的劣种 159
九运会随想录 162
请全运会给大学生一席之地 168
论体育与科学技术 170
第三篇 竞技体育要理直气壮地进入学校 184
体育在未来教育中的作用 184
现代体育、现代人与现代社会 191
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向深层发展 209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嬗变 212
竞技体育要理直气壮地进入学校 216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不可分割性研究 221
确立高等体育教育的社会文化地位 231
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看学校体育的功过 234
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教育 238
第四篇 将实实在在的体育还给群众 256
为人民服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56
1995年中国热点之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58
将实实在在的体育还给群众 277
中日大众体育“时间差” 280
也谈中国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 295
致《科学时报》主编的一封信 298
金牌与体质 300
生活质量重于生活方式 304
体育科学是法轮功的天敌 306
体育运动——现代人生命质量的守护神 311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最佳组织形态 323
中国的老年健康与老年体育 337
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 348
第五篇 体育文化论丛 358
体育运动的文化学断想 358
中国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与人的现代化 363
中日体育文化比较交流散论 371
寄希望于黄河流域体育文化的复兴 378
论消遣和娱乐 385
体育运动与舞蹈之关系 392
一具华丽的四轮马车 397
“易帜”与“易位” 404
第六篇 奥林匹克篇 41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介入 410
还奥林匹克的游戏本原 418
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竞争 421
奥林匹克与社会进步 426
参与·融合·奉献 435
失之交臂后的回眸 437
申办奥运与奥运战略杂感 439
奥运会金牌大战的明争暗斗 442
放大体育 444
解析“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446
我们一诺千金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