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
第一节 生产是为了消费 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述 1
二、中国经济学界的讨论 3
三、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6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9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9
二、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10
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13
第三节 社会福利及其衡量 15
一、生活质量与福利 15
二、社会福利的度量 16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1
一、国民收入与经济发展 21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22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3
一、斯密:看不见的手 36
第二章 经济资源及其配置方式 36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综述 36
二、凯恩斯:政府干预 37
三、马克思:计划配置 38
四、邓小平:计划与市场结合 38
第二节 资源配置概述 40
一、经济资源 40
二、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43
第三节 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计划和市场 47
一、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47
二、计划对资源的配置 50
三、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53
第四节 从计划到市场 58
一、市场化理论 58
二、中国经济的市场化 61
一、关于适度消费的研究 71
第一节 我国消费理论研究概述 71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与行为 71
二、关于消费质量的研究 72
三、关于消费模式的研究 73
四、关于消费热点的研究 74
第二节 需要、欲望、需求与消费 75
一、需要、欲望与需求 75
二、消费及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79
三、消费者需求的决定因素 80
二、消费者行为与消费心理 86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分析 86
一、消费者行为的概念 86
三、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87
四、消费、储蓄与投资的相互关系 92
第四节 我国消费者需求与行为的变动特征及发展趋势 94
一、我国消费者需求与行为的变动特征分析 94
二、我国消费者需求与行为的发展趋势预测 101
一、组织的涵义 116
第四章 生产组织理论 116
第一节 生产组织的一般理论 116
二、生产组织的涵义 118
三、生产组织的最初形式——家庭生产组织 118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组织 120
一、农业生产组织概述 120
二、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 121
三、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的演变 125
第三节 企业生产组织 135
一、企业生产组织的涵义 135
二、企业生产组织的起源和性质 136
三、企业生产组织的形式 141
四、企业生产组织的变革 147
第四节 我国企业生产组织的演变 152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152
二、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59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 166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74
第一节 经济体制概述 174
一、经济体制的内涵及构成 174
二、经济体制的理论模式 181
三、经济体制的现实模式 187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 198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198
二、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00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 202
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20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0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17
一、中国经济体制转变的特色 217
二、中国经济体制转变中经济运行质量 221
三、中国经济体制转变的外部环境 22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 235
第一节 收入分配概述 235
一、生产要素的分配和社会产品的分配 236
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38
三、宏观分配和微观分配 239
四、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 244
第二节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49
一、按劳分配 249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255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 263
第三节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 264
一、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轨迹 264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发展特征 266
三、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 270
四、完善我国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 276
一、效率和公平的争论 281
第四节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281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84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2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 291
一、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理论 291
二、西方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302
第二节 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历史进程 310
一、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依据 310
二、中国对外开放实践及其阶段性特征 3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17
一、对外贸易 317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322
三、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 324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26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 327
一、21世纪的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329
第四节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329
二、中国决择:政策分析与模式设计 332
第八章 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339
第一节 国家调控经济的理论源流 339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学说 340
二、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流派 3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必然性 350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调控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35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354
第三节 政府经济调控目标 357
一、政府经济调控目标的作用 357
二、政府经济调控的总目标 359
三、政府经济调控的具体目标 360
四、政府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协调 366
第四节 政府经济调控手段 367
一、宏观调控手段 367
二、微观调控手段 378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