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内容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2
第二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4
一、健康的概念 4
二、疾病的概念 5
第二节 病因学 5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5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第三节 发病学 7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8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1
一、潜伏期 11
二、前驱期 11
三、症状明显期 11
四、转归期 11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4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14
一、脱水 14
二、水中毒 16
三、低钠血症 16
四、高钠血症 19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20
一、低钾血症 20
二、高钾血症 21
三、引起钾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22
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 26
一、镁的正常代谢 27
二、低镁血症 28
三、高镁血症 30
病例及思考题 31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33
第一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 33
一、动脉血pH 33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34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35
四、缓冲碱 35
五、碱剩余 35
一、代谢性酸中毒 36
六、阴离子间隙 36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36
二、呼吸性酸中毒 41
三、代谢性碱中毒 43
四、呼吸性碱中毒 47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49
一、相加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49
二、相消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0
三、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0
病例及思考题 52
第五章 水肿 53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53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53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55
一、水肿液的性状 57
第二节 水肿的特征 57
二、皮下水肿的皮肤特点 58
三、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58
第三节 常见水肿类型与特点 58
一、心性水肿 58
二、肾性水肿 59
三、肝性水肿 60
四、肺水肿 61
五、脑水肿 62
第四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64
第五节 水肿的防治原则 64
病例及思考题 64
一、低张性缺氧 65
第一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主要特点 65
第六章 缺氧 65
二、血液性缺氧 66
三、循环性缺氧 68
四、组织性缺氧 68
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射变化 69
一、代偿性反应 69
二、功能和代谢障碍 72
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4
一、代谢耗氧率 74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74
第四节 氧疗与氧中毒 74
一、氧疗 74
二、氧中毒 75
病例及思考题 75
第一节 概述 76
第七章 发热 76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77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的概念 77
二、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性质 77
第三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78
一、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78
二、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80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82
一、体温上升期 82
二、体温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 83
三、体温下降期或退热期 83
第五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改变 83
一、功能变化 83
二、代谢变化 84
二、处理原则 85
第六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85
一、生物学意义 85
病例及思考题 86
第八章 应激 87
第一节 概述 87
一、应激的概念 87
二、应激原的概念 87
三、全身适应综合征 88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88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89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92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95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97
一、应激性溃疡 97
第四节 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99
二、原发性高血压 99
病例及思考题 100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01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101
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101
二、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102
三、血细胞大量受损,血小板被激活 102
四、其他因素 103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03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103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04
三、血液高凝状态 104
四、微循环障碍 104
五、其他 104
二、分型 105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105
一、分期 105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临床表现 106
一、出血 106
二、休克 107
三、器官功能障碍 107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08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108
病例及思考题 109
第十章 休克 110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10
一、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111
二、休克分期和微循环变化 111
三、临床常见休克的发病机制及特点 117
第二节 休克时细胞与器官功能变化 119
一、细胞变化 119
二、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 121
第三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122
病例及思考题 124
第十一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26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26
一、原因 126
二、影响因素 127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27
一、自由基的作用 127
二、钙超载 130
三、白细胞的作用 132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 133
五、无复流现象 134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34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 134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 136
三、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 136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 137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37
病例及思考题 139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 140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140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和分类 140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41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142
一、心脏的代偿 142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147
三、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148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49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49
二、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 152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154
一、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154
二、呼吸功能变化 155
三、其他器官功能的改变 156
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57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57
病例及思考题 158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 160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160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61
二、弥散障碍 163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64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 167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167
二、呼吸系统变化 168
三、循环系统变化 169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170
五、其他器官功能变化 171
第三节 ARDS——临床常见的呼吸衰竭 171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73
病例及思考题 174
第十四章 肝功能衰竭 176
第二节 肝性脑病 177
二、慢性肝功能衰竭 177
一、急性肝功能衰竭 177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177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78
二、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186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衰竭 187
一、肝性肾功能衰竭的类型 187
二、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187
第四节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189
一、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190
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91
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 191
第五节 肝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192
病例及思考题 194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195
第十五章 肾功能衰竭 195
一、病因与分类 196
二、发病机制 198
三、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 201
四、防治原则 203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04
一、病因 204
二、发病过程及机制 205
三、功能和代谢变化 207
第三节 尿毒症 212
一、发病机制 212
二、功能及代谢变化 214
三、防治原则 216
病例及思考题 217
附录专业术语与缩略语英汉对照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