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Raina M.Maier Ian L.Pepper Charles P.Gerba编著;张甲耀,宋碧玉,郑连爽,安志东,章晓联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21619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全面、丰富,综合性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国内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和教学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无论是对于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还是从事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专业的人员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1

(上册) 1

关于作者 1

译者序 1

前言 1

第1章 绪论 1

1.1 导言 1

1.2 历史回顾 2

1.3 现代环境微生物学 4

1.4 本教材的目的和编排 6

第2章 环境中的微生物 7

2.1 病毒 8

2.1.1 历史性暴发事件与发现 8

2.1.2 环境中土著的病毒种群 9

2.1.3 病毒的区别特征及其进化 11

2.1.4 结构和分类 14

2.1.5 病毒的感染性本质 17

2.1.6 病毒的代谢 19

2.1.7 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方法 20

2.2 细菌 23

2.2.1 细菌的生活方式 23

2.2.2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24

2.2.3 细菌的类型 26

2.2.4 细菌细胞的结构 27

2.2.5 质粒-染色体关系 33

2.2.6 细菌的代谢 35

2.3 真菌 39

2.3.1 真菌的生活方式 39

2.3.2 真菌的分类多样性 40

2.3.3 真菌的大小和外形 41

2.3.4 真菌细胞的结构 42

2.4 藻类 44

2.5 原生动物 45

2.5.1 原生动物的结构 45

2.5.2 摄食机制 47

2.5.3 繁殖周期 48

2.5.4 生态学 49

2.5.5 致病原生动物 52

提问和疑难问题 53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53

第3章 细菌生长 55

3.1 摇瓶纯培养条件下的生长 56

3.1.1 迟缓期 56

3.1.2 对数生长期 57

3.1.4 死亡期 61

3.1.3 稳定生长期 61

3.1.5 基质浓度对生长的效应 62

3.2 连续培养 65

3.3 好氧条件下的生长 68

3.4 在厌氧条件下的生长 70

3.5 在环境中的生长 72

3.5.1 迟缓期 73

3.5.2 对数期 74

3.5.3 稳定期和死亡期 75

提问和疑难问题 76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76

第4章 陆地环境 78

4.1 导言 78

4.2 多孔性介质 79

4.2.1 固相 80

4.2.2 有机物 85

4.2.3 液相 87

4.2.4 土壤大气 90

4.3 土壤和表土下环境 90

4.3.1 表土 91

4.3.2 渗流带 94

4.3.3 饱和带 95

4.4 多孔性介质中微生物的一般特征 96

4.4.1 多孔性介质中微生物的分布 97

4.4.2 多孔性介质中细菌的代谢状态 98

4.5 多孔性介质中的微生物活动 99

4.5.1 表土形成中的微生物作用 99

4.5.2 营养物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 101

4.5.3 微生物在生物修复消除污染中的作用 101

4.5.4 微生物在城市垃圾处置中的作用 101

4.6 表土中的微生物 102

4.6.1 细菌 102

4.6.2 真菌 105

4.6.3 藻类 106

4.6.4 原生动物 106

4.7 表土下浅层环境中的微生物 107

4.8 表土下深层环境中的微生物 111

4.8.1 深渗流带的微生物 112

4.8.2 深饱和层中的微生物 113

提问和疑难问题 116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117

第5章 空气微生物学 119

5.1 导言 119

5.2 空气传播的重要病原体 119

5.3 空气传播的重要毒素 122

5.4 生物气溶胶的特征 124

5.5 大气 125

5.6.1 发射 126

5.6 空气微生物生物学传播途径 126

5.6.2 传播 129

5.6.3 沉降 130

5.7 数学模型 133

5.7.1 点源模型 134

5.7.2 面源模型 135

5.7.3 室内空气模型 137

5.8 收集生物气溶胶的采样装置 137

5.8.1 冲击 138

5.8.2 碰撞 139

5.8.3 离心 140

5.8.4 过滤和沉降 140

5.9 空气中微生物的存活 141

5.9.2 温度 142

5.9.3 辐射 142

5.9.1 相对湿度 142

5.9.4 O2、OAF和离子 143

5.10 户外空气微生物学 143

5.10.1 农业 144

5.10.2 废物处置 146

5.10.3 细菌武器 147

5.11 户内空气微生物学 149

5.11.1 建筑物 149

5.11.2 宇宙飞行 150

5.11.3 公共卫生 151

5.11.4 医院和实验室 151

5.12 生物气溶胶的控制 152

5.12.1 通风 152

5.12.2 过滤 152

5.12.3 灭菌控制 153

5.13.1 生物安全柜 154

5.12.4 隔离 154

5.13 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性 154

5.13.2 生物安全实验室 161

5.13.3 生物介质分级 163

5.14 相关的其他领域 164

提问和疑难问题 164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165

第6章 水和极端环境 168

6.1 导言 168

6.2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生境 168

6.2.1 浮游生物环境 168

6.2.2 湖(海)底生境 170

6.2.3 微生物聚丛 172

6.2.4 生物膜 174

6.3.1 淡水环境 176

6.3 水环境 176

6.3.2 微咸水体 186

6.3.3 海水 187

6.3.4 地下水 191

6.4 极端环境决定性因素 191

6.4.1 气—水界面 192

6.4.2 高温 192

6.4.3 高溶质 193

6.4.4 低pH 194

6.4.5 高压 194

6.4.6 无营养水 194

6.5 最新研究的水生微生物 195

6.5.1 大海洋细菌 195

6.5.2 水生微生物——未来的食品 196

提问和疑难问题 197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198

第7章 微生物迁移 201

7.1 导言 201

7.2 影响微生物迁移的因素 202

7.2.1 微生物过滤 202

7.2.2 生理状态 204

7.2.3 微生物吸附——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 206

7.2.4 pH对微生物迁移的影响 214

7.2.5 离子强度对迁移的影响 215

7.2.6 细胞附属物 218

7.2.7 沉淀 219

7.2.8 水文地质因素 219

7.2.9 接入微生物的存活和活性 223

7.3 影响DNA迁移的因素 225

7.4.1 超微细菌 226

7.4 促进微生物迁移的新方法 226

7.4.2 表面活性剂 227

7.4.3 基因转移 228

7.4.4 其他的设想 229

7.5 研究迁移的方法 229

7.5.1 柱 230

7.5.2 渗滤仪 232

7.5.3 野外研究 233

7.5.4 示踪剂 236

7.6 微生物迁移模型 237

7.6.1 平流-弥散模型 238

7.6.2 过滤模型 239

提问和疑难问题 239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240

8.1 土壤和沉积物 244

8.1.1 表层土壤采样技巧和方法 244

第8章 环境样品采样和处理 244

8.1.2 地下采样技巧与方法 247

8.1.3 样品的处理与保存 249

8.2 水 256

8.2.1 采集水样的技巧和方法 256

8.2.2 病毒分析的水样处理 256

8.2.3 检测细菌的水样处理 260

8.2.4 寄生原生动物检测的水样处理 261

8.3 黏染物中微生物的检测 264

提问和疑难问题 265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266

第9章 显微技术 268

9.1 显微术的历史 268

9.2 显微术的原理 268

9.3.1 显微镜的类型 271

9.3 基本显微技术 271

9.3.2 显微观察的样品制备 274

9.4 原位土壤显微术 276

9.5 应用分子探针和落射荧光显微术的原位检测 276

9.6 细菌直接计数 278

9.7 使用显微计数估算生物量 281

9.8 高级显微技术 282

9.8.1 偏光显微术 282

9.8.2 电子显微术 284

9.8.3 共焦扫描显微术 289

9.8.4 摄影 289

9.8.5 其他成像系统 289

提问和疑难问题 290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291

10.1.1 计数和分离技术 292

10.1 细菌计数的培养方法 292

第10章 培养方法 292

10.1.2 平板法 293

10.1.3 最大概率数法 297

10.2 细菌培养基 299

10.3 真菌培养方法 307

10.4 藻类和蓝细菌的培养方法 308

10.5 细胞培养——检测病毒的基础 309

提问和疑难问题 316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316

第11章 生理学方法 318

11.1 导言 318

11.2 纯培养微生物活性测定 319

11.2.1 基质消减 319

11.2.2 末端电子受体 324

11.2.3 细胞量 328

11.2.4 CO2释放 329

11.3 适于测定环境样品活性方法的选择 331

11.4 碳呼吸 333

11.4.1 实验室和野外研究中呼吸作用气体(CO2和O2)的测定 333

11.4.2 呼吸测定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336

11.4.3 测定异养潜力的示踪剂研究 344

11.4.4 作为微生物活性指示物的厌氧呼吸 346

11.5 放射性标记示踪物掺入细胞大分子 347

11.5.1 胸腺嘧啶掺入DNA 348

11.5.2 亮氨酸掺入蛋白质 349

11.6 腺苷酸能荷 349

11.7 酶分析 351

11.7.1 脱氢酶分析 352

11.7.2 酯酶分析 355

提问和疑难问题 355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材料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