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物理与化学分析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研究所环境卫生学系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5
  • ISBN:14048·0430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

一、水质理化分析的基本技术 1

目录 1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的处理 7

三、分析数据的核对和评定 11

第一部分 饮用水 15

一、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5

二、分析项目的确定 18

三、现场及实验室测定的步骤 19

四、温度 19

五、臭 20

甲、臭的检验 21

乙、嗅阈法 22

六、味 25

七、色 26

甲、铂钴比色法 27

八、透明度 30

乙、铬钴比色法 30

甲、铅字法 31

乙、十字法 32

九、混浊度 33

十、总固体 37

十一、总固体灼烧减重及总固体的固定残渣 39

十二、溶解性固体 40

十三、溶解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溶解性固体的固定残渣 41

十四、悬浮性固体 42

十五、悬浮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悬浮性固体的固定残渣 44

十六、电导率 44

十七、氢离子浓度(pH值) 46

甲、pH电位计法 48

乙、标准缓冲溶液比色法 49

丙、吉氏比色法 55

丁、混合指示剂略测法 57

十八、酸度 58

十九、硷度 60

二十、游离二氧化碳 64

二十一、侵蚀性二氧化碳 67

甲、容量法 68

乙、计算法 71

二十二、重碳酸盐二氧化碳及重碳酸盐 71

甲、重碳酸盐二氧化碳 72

乙、与碳酸盐共存的重碳酸盐二氧化碳 73

二十三、硬度 74

甲、计算法 77

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 78

丙、软脂酸钾法 80

丁、碳酸盐硬度 82

二十四、钙 84

戊、非碳酸盐硬度 84

甲、重量法 85

乙、高锰酸钾容量法 87

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 88

二十五、镁 90

甲、重量法 90

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 92

丙、8-羟基喹啉容量法 93

甲、硫酸钡重量法 95

二十六、硫酸盐 95

乙、硫酸钡比浊法 97

丙、铬酸钡容量法 98

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 100

二十七、氯化物 103

甲、铝酸钾指示剂容量法 104

乙、硝酸汞容量法 106

二十八、二氧化硅 108

二十九、亚硫酸盐 109

甲、醋酸铅定性法 111

三十、硫化氢及硫化物 111

乙、碘量法 112

丙、二甲氨基苯胺硫酸盐比色法 114

三十一、磷酸盐 117

甲、钒酸铵比色法 117

乙、磷钼酸铵比色法 118

三十二、铁 120

甲、硫氰酸钾比色法 121

乙、磺基水杨酸比色法 123

丙、联吡啶比色法 124

丁、邻菲绕啉比色法 126

三十三、锰 128

三十四、铝 129

甲、铝试剂比色法 130

三十五、锌 132

乙、8-羟基喹啉比色法 132

三十六、铜 133

三十七、钠 135

三十八、钾 136

甲、亚硝酸钴钠比色法 137

乙、亚硝酸钴钠比浊法 139

三十九、氨氮 140

甲、直接纳氏比色法 141

乙、蒸馏纳氏比色法 144

四十、蛋白性氮 146

四十一、有机氮 148

四十二、亚硝酸盐氮 149

四十三、硝酸盐氮 152

甲、二磺酸酚比色法 153

乙、马钱子硷比色法 158

四十四、耗氧量 159

甲、酸性高锰酸钾容量法 160

乙、硷性高锰酸钾容量法 163

四十五、溶解氧 164

甲、碘量法 165

乙、高锰酸钾碘量法 169

丙、叠氮化钠碘量法 171

四十六、铅 171

甲、双硫腙比色法 172

乙、硫化铅比色法 174

四十七、铬 175

四十八、锶 177

甲、重量法 177

乙、紫脲酸铵比色法 179

四十九、钡 181

五十、砷 183

甲、古氏法 183

乙、钼蓝比色法 185

五十一、硒 187

五十二、氰化物 189

甲、硝酸银容量法 189

乙、吡啶联苯胺比色法 190

五十三、氟化物 192

甲、茜素磺酸锆比色法 192

乙、对磺基苯偶氮变色酸锆比色法(SPADNS法) 193

五十四、碘化物 195

五十五、硼 198

甲、姜黄素比色法 198

乙、胭脂红酸比色法 200

五十六、酚类 201

甲、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202

乙、氯亚氨二溴醌比色法 205

丙、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法 206

五十七、油 208

五十八、丹宁与木质素 209

五十九、合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 211

六十、需氯量 214

六十一、余氯 216

甲、碘量法 216

乙、联邻甲苯胺比色法 218

丙、联邻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 222

六十二、次氯酸盐(漂白粉或漂粉精等)中的“有效氯” 224

第二部分 生活污水 227

一、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27

二、分析项目的确定 228

三、温度 229

四、臭 229

五、色 229

六、混浊度 229

七、总固体、总固体灼烧减重及总固体的固定残渣 229

十、沉降物 230

八、溶解性固体、溶解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溶解性固体的固定残渣 230

九、悬浮性固体、悬浮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悬浮性固体的固定残渣 230

十一、氢离子浓度(pH值) 231

十二、酸度 231

十三、硷度 232

十四、硫酸盐 232

十五、氯化物 232

甲、铬酸钾指示剂容量法 233

乙、硫氰酸盐容量法 233

丙、电位滴定法 234

十六、硫化氢及硫化物 237

十七、总磷 237

十八、钾 239

甲、四苯硼酸钠比浊法 239

乙、亚硝酸钴钠比浊法 240

十九、氨氮 241

二十一、有机氮 243

甲、容量法 243

二十、蛋白性氮 243

乙、纳氏比色法 245

二十二、亚硝酸盐氮 246

二十三、硝酸盐氮 246

二十四、总氮 248

二十五、有机碳 251

二十六、耗氧量 254

二十七、生物化学需氧量 254

二十八、污水的相对稳定性 257

二十九、油 258

三十、合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 258

三十一、需氯量 258

三十二、余氯 258

二、温度 259

第三部分 工业废水 259

一、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59

三、臭 260

四、色 260

五、混浊度 260

六、总固体、总固体灼烧减重及总固体的固定残渣 260

七、溶解性固体、溶解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溶解性固体的固定残渣 261

八、悬浮性固体、悬浮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悬浮性固体的固定残渣 261

九、沉降物 261

十、氢离子浓度(pH值) 261

十一、酸度 261

十二、硷度 262

十三、硫酸盐 262

十四、氯化物 263

十五、硫化氢及硫化物甲、碘量法 263

十六、总磷 265

十七、铁 265

乙、二甲氨基苯胺硫酸盐比色法 265

十八、锰 267

十九、铝 269

二十、锌 271

甲、双硫腙比色法 271

乙、若丹明比色法 273

丙、亚铁氰化钾容量法 274

二十一、铜 277

二十二、钠 279

二十三、镍 279

甲、丁二酮肟重量法 279

乙、丁二酮肟比色法 281

二十四、钴 282

二十八、亚硝酸盐氮 284

三十、总氮 284

二十九、硝酸盐氮 284

二十七、有机氮 284

二十六、蛋白性氮 284

二十五、氨氮 284

三十一、耗氧量 285

三十二、生物化学需氧量 287

三十三、铅 287

三十四、铬 289

甲、二苯卡巴氮比色法 290

乙、高锰酸钾容量法 293

三十五、汞 295

三十六、镉 297

三十七、砷 299

三十八、硒 300

三十九、氰化物 302

四十、硫氰化物 302

四十一、氟化物 303

四十二、酚类 304

甲、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305

乙、溴化容量法 305

丙、不挥发酚类 307

四十三、油 307

四十四、木质素 309

四十五、甲醛 310

甲、盐酸苯肼比色法 310

乙、变色酸比色法 313

丙、盐酸羟胺容量法 314

四十六、吡啶碱 316

四十七、合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 318

四十八、氯苯 318

四十九、硝基苯 320

五十、芳香伯胺 322

五十一、需氯量 324

五十二、余氯 326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摘录水质标准和水源选择部分) 327

附录 327

二、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329

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摘录) 331

四、苏联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33

五、实验室的一般规则 336

六、水质分析室所需仪器设备表 338

七、水质分析室所需试剂表 343

八、原子量表(1961年) 347

九、主要试剂分子量及当量表 349

十、毫克/升与毫克当量/升互换表 352

十一、盐酸、硝酸、硫酸溶液的比重(15℃) 353

十二、氢氧化钠溶液的比重(20℃) 355

十三、氢氧化铵溶液的比重(15℃) 356

十四、乙醇-水溶液比重与容量百分率(15℃) 356

十五、单位换算表 357

十六、对数表及反对数表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