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临床技术简史 1
一、古代临床技术的发展 1
二、近代临床技术的发展 2
三、现代临床技术的发展 3
第二节 现代临床技术的范畴 4
一、临床医学技术 4
二、急救医学技术 5
三、基础医学技术 5
四、介入医学技术 5
五、高新医学技术 5
六、网络医学技术 5
第三节 现代临床技术的教与学 6
一、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6
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7
三、要抓好三基的学习和应用 7
第二章 药疗监护技术概述 9
第一节 我国药疗监护技术发展概况 9
第二节 正确掌握药疗方法 11
一、合理选药,查对认真 12
二、操作熟练,观察细心 12
三、抢救及时,指导耐心 12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和监护 13
一、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13
二、其他不良反应 14
第四节 药物滥用的预防 14
一、毒品滥用的预防 14
二、抗生素滥用的预防 15
三、其他药物滥用的预防 17
第三章 临床药学及临床药理学简介 18
第一节 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 18
一、为临床药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信息 18
二、配合临床合理用药 19
三、配合临床开展药学研究 21
四、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 21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 21
一、新药研究与评价 21
二、市场药物再评价 22
第三节 临床药理基地的任务 22
一、负责新药临床药理研究与市场药物再评价 22
二、制订药物试验指标、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22
三、指导临床用药、实施临床药理学教学 23
四、提供临床药理专业咨询服务 23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简介 24
一、TDM技术应用范围 24
二、TDM技术监测的药物品种与程序 25
三、常用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25
四、个体化给药方法 26
第五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督管理 26
一、组织机构与执行机构 26
二、监察任务 27
三、监察制度 27
第四章 给药监护技术 28
第一节 注射给药技术 28
一、静脉注射法 29
二、肌内注射法 29
三、皮下注射法 30
四、其他注射法 30
第二节 非注射给药技术 31
一、口服法 31
二、局部用药法 32
第三节 中药给药技术 34
一、水针疗法 34
二、中药离子导入法 35
三、药罐用药法 36
四、艾灸法 36
五、熏洗用药法 36
第五章 常用药物的药疗监护技术 37
第一节 抗感染药物 37
一、抗生素 37
二、合成抗菌药物 45
三、抗结核药物 47
四、抗真菌药物 48
五、抗病毒药物 49
六、抗寄生虫病药物 5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52
一、中枢兴奋药物 53
二、镇痛药 54
三、解热镇痛药 55
四、镇静催眠药与抗焦虑药 56
五、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57
六、抗震颤麻痹药 59
第三节 麻醉药物 60
一、全身麻醉药 60
二、局部麻醉药 61
第四节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62
一、拟胆碱药 62
二、抗胆碱药 63
三、拟肾上腺素药 65
四、抗肾上腺素药 66
第五节 激素类药物 67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68
二、性激素 71
三、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74
四、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75
第六节 维生素类药物 77
一、水溶性维生素 78
二、脂溶性维生素 79
第七节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及营养药物 80
一、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80
二、营养药 81
第六章 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疗监护技术 84
第一节 心血管科药物 84
一、抗高血压药 84
二、强心药 86
三、抗心绞痛药 87
四、抗心律失常药 87
第二节 呼吸科药物 88
一、镇咳药 89
二、祛痰药 89
三、平喘药 90
第三节 消化科药物 91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 92
二、助消化药 93
三、止吐药 94
四、泻药与止泻药 95
第四节 肿瘤科药物 96
一、烷化剂、抗代谢药及抗肿瘤植物药 96
二、抗肿瘤抗生素 97
第五节 血液科药物 99
一、抗贫血药 99
二、促凝血药 101
三、抗凝血药 102
第六节 妇产科药物 103
一、子宫收缩药及引产药 104
二、女性甾体激素避孕药 107
三、其他妇产科药物 109
第七节 皮肤科药物 111
一、抗感染药 111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 115
三、角质促成剂及溶解药 116
四、止痒、收敛药 118
五、非甾体抗炎类、抗肿瘤外用药和其他皮肤科用药 119
第七章 五官科常用药物的药疗监护技术 121
第一节 口腔科药物 121
一、牙体牙髓病治疗药物 121
二、牙周病治疗药物 123
三、口腔粘膜病治疗药物 123
第二节 耳鼻喉科药物 124
一、耳部用药 125
二、鼻部用药 125
三、咽喉部用药 127
第三节 眼科药物 128
一、眼部抗感染药 128
二、抗青光眼药 132
三、治疗白内障药物、影响瞳孔药及其他眼科用药 133
第八章 其他类常用药物的药疗监护技术 136
第一节 解毒类药物 136
一、金属及类金属解毒剂 136
二、氰化物解毒剂 137
三、有机磷酯类中毒的解救剂 138
第二节 利尿药及脱水药物 139
一、利尿药 139
二、脱水药 140
第三节 影响免疫功能药物 141
一、免疫抑制剂 141
二、生物反应调节剂 142
第四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 144
一、抗组胺药 145
二、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 146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酶类药物 147
一、生物制品 147
二、酶类药物 150
第六节 诊断用药 152
一、X线造影剂 152
二、器官功能检查药及其他诊断药 155
三、放射性核素诊断用药 157
第七节 外科用药及消毒防腐药物 159
一、外科用药 159
二、消毒防腐药 161
第九章 肿瘤基因治疗技术 168
第一节 肿瘤基因治疗的相关概念 168
第二节 基因治疗方法 169
第十章 肿瘤导向治疗技术 175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原理 175
第二节 常用导向治疗技术 183
第十一章 肿瘤热疗技术 204
第一节 热疗技术简史 204
第二节 热疗测温及热生物效应 205
第三节 热治疗计划 208
第四节 射频热凝固与超声聚焦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13
第十二章 脑立体定向治疗技术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二节 立体定向治疗技术 228
第三节 立体定向技术的教与学 240
第十三章 激光治疗技术 245
第一节 激光的物理学基础 245
第二节 激光的生物效应 247
第三节 激光的治疗效能 249
第四节 常见医用激光器 252
第五节 激光临床应用技术 255
第十四章 介入诊疗技术 263
第一节 介入诊疗技术发展简史 263
第二节 消化系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264
一、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技术(PTC) 264
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技术(PTCD) 267
三、经皮经肝胆道成形技术 272
四、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 273
五、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技术 275
六、胆道内支架置入技术 278
七、胃十二指肠支架技术 279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283
一、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技术 283
二、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 285
三、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技术 288
四、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 294
五、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技术 299
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技术 301
第四节 胸部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304
一、经皮经胸穿刺活检技术 304
二、肺癌的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技术 306
三、肺其他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 309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314
一、经皮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 314
二、经皮穿刺脑膜瘤栓塞技术 320
三、动静脉畸形技术(AVM) 323
第六节 血管造影技术 325
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技术 325
二、腹主动脉造影技术 331
三、脑血管造影技术 332
四、四肢血管造影技术 336
五、盆腔血管造影技术 338
六、腹膜后充气造影技术 338
七、肾血管造影技术 340
八、肾盂造影技术 341
九、膀胱造影技术 345
十、心血管造影技术 346
十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350
十二、常规支气管造影技术 354
十三、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 357
十四、气脑造影技术 359
十五、脑室造影技术 361
十六、脊髓腔造影技术 364
第十五章 高压氧治疗技术 370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医学基础 370
一、基本概念 370
二、医学基础 373
第二节 高压氧治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383
一、适应证 383
二、禁忌证 385
三、婴儿氧舱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85
四、毒副作用、并发症和预防 386
第三节 高压氧舱操作规程 388
一、操作规程 388
二、治疗方案 390
三、治疗中的护理 392
第四节 高压氧治疗技术的教与学 398
一、了解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398
二、掌握氮的饱和及脱饱和过程 398
三、高压氧治疗方案的制订与选择 399
四、高压氧治疗技术的科研工作 401
第十六章 辅助生育技术 403
第一节 人工授精技术 403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404
二、术前准备与技术要点 405
三、并发症 408
第二节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 411
一、适应证与病人准备 411
二、治疗过程 412
三、并发症 422
四、体外受精的相关助孕技术 426
第三节 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技术 432
一、GIFT的适应证 432
二、病人的准备 433
三、治疗过程 433
四、并发症 434
第四节 显微受精技术 435
一、ICSI的适应证 436
二、ICSI实验室的建立 437
三、ICSI治疗的结果 442
四、ICSI治疗的安全性 442
第五节 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技术 444
一、PGD的适应证 445
二、PGD的途径 446
三、PGD的方法 448
第十七章 几种主要传染病的诊断技术 453
第一节 乙型肝炎的诊断技术 453
一、血清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453
二、乙型肝炎病毒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技术 459
三、YMDD耐药突变检测技术 463
四、干扰素中和抗体检测技术 466
第二节 丙型肝炎诊断技术 468
一、丙肝抗体检测技术 468
二、丙肝病毒RNA检测技术 470
三、HCV-RNA定量检测技术 473
第三节 AIDS诊断技术 476
一、HIV抗体检测技术 476
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试验 478
第十八章 胸心血管移植技术 480
一、血管及带瓣主动脉移植技术 480
二、心脏移植 481
三、肺移植技术 486
四、心肺联合移植技术 489
第十九章 镇静与麻醉性监护技术 491
第一节 镇静水平评估方法 491
一、Ramsay评分系统 492
二、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 492
三、镇静目测类比评分 492
四、脑电图 493
第二节 常用镇静技术 493
一、清醒镇静技术 493
二、自控镇静技术 495
三、靶控输注镇静技术 495
第三节 麻醉性监护技术 496
一、MAC的适应证 496
二、MAC前的准备 497
三、MAC的要求和内容 497
四、MAC后的恢复 499
第二十章 疼痛治疗技术 502
第一节 疼痛的评定 502
一、主观测痛法 502
二、客观测痛法 503
第二节 疼痛治疗方法 504
一、药物治疗 504
二、神经阻滞 504
三、其他方法 505
第三节 常用封闭注射技术 505
一、常用药物及适应证 506
二、封闭注射的注意事项 506
三、常用部位封闭注射 506
第四节 病人自控镇痛技术 509
一、临床分类与适应证 509
二、专用设备及技术参数 510
三、临床应用模式及意义 511
第五节 围术期镇痛技术 512
一、围术期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512
二、围术期疼痛程度分级和镇痛效果的判断 513
三、常用的镇痛方法 513
第六节 癌症疼痛治疗技术 515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目的与原则 515
二、常用镇痛方法 516
第七节 分娩疼痛治疗技术 517
一、分娩疼痛的分期与治疗原则 518
二、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518
三、分娩疼痛的治疗方法 519
第二十一章 临床监测技术 522
第一节 无创血压监测技术 522
一、人工袖套测压技术 522
二、超声波测压技术 523
三、电子血压计测压技术 523
第二节 有创血压监测技术 525
一、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525
二、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途径与测压装置 529
三、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 532
四、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 533
五、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534
第三节 中心静脉穿刺测压技术 534
一、适应证、禁忌证与置管要求 535
二、常用穿刺插管技术 535
三、中心静脉压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 539
第四节 肺动脉置管测压技术 540
一、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放置 540
二、通过漂浮导管可获得的临床信息 541
三、影响肺动脉漂浮导管测量的因素 542
四、并发症 543
第五节 心电图监测技术 544
一、监测操作的标准化 544
二、常见心律失常 546
三、ST段的监测 548
四、心电监测涉及的特殊装置 548
第六节 呼吸功能监测技术 550
一、一般临床监测技术 550
二、基本呼吸功能监测技术 551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技术 553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 CO2)监测技术 554
五、血气分析技术 554
第二十二章 血液保护技术 559
第一节 输血技术 559
一、血液成分的种类 559
二、输血指征 560
三、成分输血的优点 561
四、输血的并发症 562
第二节 自体贮血技术 562
一、自体贮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63
二、自体贮血的方法 563
三、自体贮血注意事项 563
第三节 血液回收技术 564
一、血液回收的方法 564
二、血液回收的适应证、并发症和禁忌证 565
第四节 血液稀释技术 565
一、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的方法 566
二、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67
三、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567
第五节 控制性降压技术 568
一、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568
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569
三、控制性降压的操作与管理 571
第二十三章 理疗与康复技术 574
第一节 理疗技术 574
一、概论 574
二、直流电疗技术 576
三、低频脉冲电疗技术 578
四、中频电疗技术 581
五、高频电疗技术 585
六、超声波治疗技术 590
七、磁疗技术 593
八、光疗技术 595
九、传导热疗技术 601
第二节 推拿技术 606
一、概论 606
二、推拿治疗原则与方法 607
三、推拿临床须知 611
四、推拿设施 616
附录 历代医学箴言 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