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1
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1
目录 1
一、马克思主义与青年研究 1
江泽民青年观初探 2
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的发展 2
论党的三代领导人的青年观 2
从江泽民的青年人才观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
论江泽民关于青年人才全面发展的思想 3
当代中国青年要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己任 4
青年成才的理论指南——学习江泽民关于青年成才教育的论述 4
“三个代表”与当代青年:青年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5
“三个代表”与当代青年:青年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生力军 5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应对环境“双刃”影响的基本原则 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少年发展 6
“三个代表”与当代青年:青年是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者 6
当代青年的科技观分析 7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时代观 7
共青团要努力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 8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共青团事业全面发展 8
二、新世纪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与青年创新 8
以“三个代表”推进新时期团的工作 8
拓展团的社会职能 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浦东新区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实践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世纪共青团工作 9
直面困难制约 发挥传统优势 打造品牌特色——论高校共青团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参与 10
地方共青团组织的机制建设与发展 10
新时期共青团职能定位的思考 11
省级团校的发展模式 11
共青团职能定位与“第三部门” 12
从新世纪共青团活动看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发展 12
青少年事务发展与青年组织的政治合法性——社会转型期共青团发展战略的一个社会学视角 12
共青团组织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13
新思维 新选择 新突破——21世纪共青团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13
对共青团组织培养青年成长成才方面的几点思考 13
新时期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14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工作探析 14
2003年团员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15
论“四个统一”与开创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新局面 15
论青年科技创新行动 16
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16
谈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 17
三、新世纪青年干部的培养与成长 17
影响大学生创造性之因素探析 17
对英法两国青年创业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17
论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选拔与培养 18
重温张闻天关于青年干部道德修养的思想 18
论大学生骨干良好成就动机的形成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青年干部的素质 19
共青团干部的用人原则 20
对部分中青年干部腐败心态的思考 20
青少年应激及其应对研究综述 21
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 21
四、新世纪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新特点、新趋势 21
青少年自主研究综述 21
青少年责任意识形成研究 22
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 22
大学生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 22
青年年龄界定研究 23
青年研究学风建设八倡谈 23
近代中国留美学生群体研究 24
谁是青年——关于青年年龄界定的研究报告 24
中国青年工作理论创新的构想 25
当代西方青少年研究趋势探析 25
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25
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理性创新 26
论建构有中国特色大学生工作学的理论体系 26
青年发展需要与青年工作 27
信息化与青年文明社区创建 27
21世纪主题:青年发展与发展青年 28
青少年的发展——兼论校外教育的培育角色与功能 28
中国21世纪培养青少年的发展战略 28
党的十六大与广东青年的发展探讨 29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青年的全面发展 29
实用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 30
青少年弱势群体受精神虐待现象探析 30
成为一个大学生的标志——试论新世纪对青年思维提出的高要求 30
“第五代人”: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 31
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的形成与教育 31
青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32
消费新人类透视 32
解读“第五代人” 32
对“26岁腐败现象”的社会学透视 33
论青年与青年运动的互动 33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观念 34
黑龙江青年政治思想状况的调查——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谈 34
五、新世纪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 34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的构建 35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构建网络教育阵地 35
社会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新途径 35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初探 36
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瓶颈认识、政策、落实三大到位的实践意义 36
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6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37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亚文化分析 37
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层面 38
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新挑战——网络社会文化 38
满意度对青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 39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 39
“法轮功”与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的思考 40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 40
跨越转型: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41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功利性成因及对策研究 41
论大学生辅导员工作 41
台湾主要政治力量对青年的影响 42
台湾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42
对欧洲青年非政治化的质疑 43
简析当代日本青年的思想状况 43
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走向透析 44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研究评介 44
六、新世纪青年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 44
WTO理念与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 44
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冲突及教育对策 45
二十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轨迹探析 45
现状·特征·对策——高校研究生政治价值观调查与思考 45
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研究 46
经济全球化背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理性分析 46
东西部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及原因 47
小康社会青年价值观简论 47
贫困对贫困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48
对当前青年军人价值观念变化的理性思考 48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 48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世俗化过程探析 49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偏差及其矫正 49
当代大学生责任观的调查报告 50
变迁中的社会分层现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50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 51
交织的张力——后现代主义思湖与青年价值冲突 51
影响中国大学生美国观的四大因素 52
俄罗斯青年的价值观 52
现代化进程中山东青年道德发展透视 53
七、当代青年的道德与道德教育 53
中国大学生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看法 53
西方发达国家青年价值结构的转型及其社会经济根源——英格莱哈特的“后现代化理论” 53
论青年学者的科学道德 54
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进网络的探讨 54
青年成长与品德的养成 55
青少年道德现状分析与社区控制 55
研究生眼里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55
青少年道德制衡因素浅析 56
大学生道德选择矛盾性研究 56
从“价值澄清”运动看到加强青年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57
论入世后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创新 57
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57
当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状况:来自“为开拓新时代心灵的教育——失去下一代心灵培育的危机”的报告 58
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确立的基础:耻感教育 58
青年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规律 58
青年社区归属感的培育途径探讨 59
日本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途径管窥 59
论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社会效果及其发展策略 60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学习变革的要求 60
八、知识经济时代与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工作与研究 60
青年发展:面对知识经济机遇挑战的科学内涵 60
自费出国留学热及其低龄化趋势的经济学分析 61
当前大学生国情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61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工作的发展战略 62
高校学生消极行为的内涵与研究动态 6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探讨 62
全球化、文化自觉与青少年发展 63
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事务 63
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与青年工作 63
全球化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64
全球化现实中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64
当代大学生民主观念之透视——一次关于民主的“模拟实验” 65
社会转型前与社会转型期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比较 65
关于全球化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65
九、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和青年志愿者行动 65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66
对培养中国大学生民主精神的两点建议 66
多维视野中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67
对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理性思考 67
十六大精神与青年的历史责任 67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内涵 68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研究 68
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模式新探——来自对济南市解放路街道办事处的调查 69
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建设 69
“青年文明号”的特性与发展趋势分析 70
高校青年:冲突的主体与志愿者行动的发展 70
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模式初探——对广东省佛山市的调查分析 70
青年形象的自我评价——对南京市青年形象的调查 71
十、当代青年能力培养与健康人格塑造 71
“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之若干探讨 71
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 72
青年公益性社会品牌塑造规律研究 72
试论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73
试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73
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73
不同民族中学生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74
女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剖析 74
创新教育中的大学生角色探寻 74
谈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 75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浅析 75
谈大学生爆发性人格障碍的心理矫正 76
社会文化嬗变中的青年道德人格的边缘化倾向分析 76
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 77
人性特点、社会伦理的层次性与青少年教化 77
当代台湾青年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解析 78
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透视 78
大学生要做“三个代表”的学习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78
浅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79
德治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79
十一、新世纪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79
论21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79
科学的人生观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 80
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80
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80
关于提高青年素质的思考 81
青年素质:提升的意义与发展取向 81
培养青年消费素质的五个要素 82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 82
大学生基本能力及其培养 83
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83
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基本点 83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与高等教育的诚信重建 84
论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科研能力 84
简论青少年的文献信息知识教育 85
早期教育的观念更新与方法探索 85
论青少年教育的时代主题:科学精神 85
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86
论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86
网络经济环境下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87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87
民族地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前瞻 88
关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88
论高新技术领域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88
香港特区青年人力资源的培养(上) 89
共青团加快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探讨 89
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传统文化 89
论人力资本投资与青年发展 90
香港特区青年人力资源的培养(下) 90
北京青年新世纪成才计划 91
人力资源开发与青年成才 91
关于改进新时期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思考 91
论青少年的通才教育 92
务工青年成才的激励体系多元化探讨 92
青年教师积极性调动的多层面激励效应 93
十二、新世纪高校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的现状及管理 93
广东省顺德市青年人才资源调查分析 93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成长——“青少年媒体接触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94
西部高新专业女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 94
21世纪初武汉青年现状调查报告 94
南京市中学生自尊心调查与分析 95
青年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95
千名海南中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95
大学生对盗版软件态度的实证分析 96
福建沿海偷渡频发地区青少年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分析 96
“非典”时期的青少年心态分析 97
对当前“考研热”的调查与经济学分析——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两校为例 97
关于SARS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808名大学生为例 98
“非典”期间的社会歧视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98
新街角青年的浮现——对湖南H镇一类特殊青年的调查与分析 99
从恐慌到离校:“非典时期”的大学生状态分析 99
高校学生消极行为的内涵与研究动态 100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 100
北京市贫困学生扶助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100
北京重点大学研究生会工作现状 101
蒙古青年现状与青年工作概述 101
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 102
当代青年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 102
对西安地区大学生自信心的研究 102
对大学生信用教育问题的思考 103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调查及改革的思考 103
社会教育:青少年行为指导的必要条件 104
青少年“流行语”现象调查报告 104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寄托问题 104
政府扶助与社会支持——以闸北区为例:上海弱势青少年生存状况 105
21世纪青年统战工作的态势和对策 105
走出“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106
对高师院校男女生性别比失衡的思考——以浙江省高师院校为例 106
英国大学和学生关系的启示 107
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实现“四化” 107
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 108
青年人际交往的新景观——谈手机短信在人际沟通中的矛盾性 108
大学生“自我”迷失现状剖析与引导 109
适应大学生活的五大秘决 109
大学生社团社会学角度之考察 109
广西大学生宗教观调查分析 110
十三、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与社会理想教育 110
运用青年成长的一般与特殊规律指导大学生管理工作 110
关注环境对青少年同性恋心理的影响 111
当代女性恋爱中的道德问题 111
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有效性缺乏问题分析 111
十四、当代青年的婚恋与家庭问题 111
青年白领“婚姻等待”状况分析 112
大陆和台湾地区青年婚恋观的比较研究 112
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对策 113
我国现代婚姻暴力问题现状及对策 113
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2002年中国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的调查报告 113
婚前同居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114
试论“试婚”产生的社会机制 114
家庭教育中学历期望之现状及其原因 115
近十余年我国青年择偶标准研究述评 115
“代沟”的社会正功能 116
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视角中的图像 116
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 116
当代女大学生的性观念研究 117
问题儿童?缺陷儿童?异常儿童?——千余名教师视角中的父母离异学生 117
韩国女青少年新型性偏差行为的文化分析 118
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青年的“性存在” 118
青少年的“性”问题及其性教育 118
学习建立亲密关系: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119
关于青少年艾滋病教育的思考 119
女大学生恋爱特点的调查分析 120
与青年谈爱情 120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研究 121
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 121
十五、当代青年的社会心理与职业选择 121
青年社会发展的次要变化——建构主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21
大学生心理缺失对其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122
欧洲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新举措:2002年11月《哥本哈根宣言》述要与启示 123
青年如何在职业生涯中把握机遇 123
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24
未来大学生就业市场十大趋势 124
德国青年职业教育与社会稳定 124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 125
论社会转型期的青年就业问题 125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关系”运用 126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实证分析 126
女大学生就业的弱势原因与强势关怀 127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逆向思考 127
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误区、问题分析 127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128
浅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 128
女大学生择业制胜的“三大法宝” 129
青年选择职业时的“五个吻合” 129
保障流动青少年劳动权利的政策建议 130
入世后人才流动趋势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130
论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材的价值 131
十六、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素质培养 131
青年失业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131
网恋对人心理影响的研究综述 132
军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132
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 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33
大学生“失范”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133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 13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34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利用研究 135
给自尊心一个平台:青少年自卑心理研究 135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135
青少年上网心理探析 136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 136
大学生孤独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引导 137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137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学分析 137
沉毅练达,厚积薄发:青年浮躁心理思考 138
比较的失衡:青少年嫉妒心理分析 138
网络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139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39
浅谈青年教师的心理行为失衡与积极性的激励 140
寻觅心灵归依的港湾——互联网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140
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与调适 141
特困女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自我调适 141
联结、认知与内化——青少年体验教育的心理哲学依据 141
试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策 142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心理问题 142
澳门边缘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教育干预 143
略论少年偏差行为及其矫治 143
转型时期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 143
请尊重生命:青少年自杀行为干预 144
由大学生自杀率增高质疑高校心理健康机构的有效性 144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45
中日两岸青年女性自杀问题的比较研究 145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与干预机制 146
中国青少年自杀意念 146
大学生挫折心理探源与教育 147
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147
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危机干预 147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团体咨询 148
就业难引起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148
青少年个性特征、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 149
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行为研究 149
谈青年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教育对策 150
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要求 150
女大学生成才心理素质分析 151
关于社会环境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151
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心理调节能力的自我培养——对华中科技大学1041名大学生调查 151
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的五个趋势 15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 152
十七、当代青年文化与青年生活方式 152
青年流行文化:一种互动分析中的界定 153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153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154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回顾与反思 154
青年文化与青年政治社会化 155
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动因 155
传统文化对青年人才的制约及相应对策 156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环境 156
青少年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156
从Hip-Hop运动看青年文化 157
大众文化对青年审美的影响 157
后现代文化与青年学生社会化 158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的六对关系 159
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新变化——精英阶段与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的比较研究 159
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与青年的社会化 159
美国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滥觞的原因 160
浅议青年“文化反哺”现象 160
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现状与特点 160
隐忍与释放——青少年中“大话西游”现象成因分析 161
文学世界中的“青春理想”主题研究 161
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 162
影视文化与青少年的个性成长 162
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社会化 163
青年受众眼中的《焦点访谈》 163
转型时期媒介舆论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163
多元选择——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 164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64
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挑战 165
十八、网络时代与青年工作 165
天津市青年主观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165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66
网络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对策初探 166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挑战及对策 166
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体的现状及分析 167
网络信息渠道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 167
网络影响青年的人性发展 167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 168
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形成的影响 169
网络对青年人性发展的影响 169
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170
青少年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70
虚拟:青少年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171
网络虚拟世界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防治对策 171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剖析 171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与对策 172
大学生人格与网络行为:网络道德人际SEM模型 17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173
迷失于网络的青少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浅探 17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预防 173
青少年网络道德生存特点之探析 174
青年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 174
青年女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 175
青少年网络素质缺陷、成因及对策 175
超越与媚俗:女性网站的尴尬 175
基于网络技术上的青年心理在线咨询 176
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特点分析 176
论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77
网络文明工程如何帮助青少年趋利避害 177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写作活动与人格培养 177
高校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 178
大学生网民群体的越轨及其社会控制 178
基于网络文化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178
网络接触中青少年被侵害及相关保护问题初探 179
精神的边界——网德教育视野中的黑客精神 179
关于中国社会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 180
十九、当代城市青年与农村青年研究 180
互联网上青少年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80
美国控制有害于未成年人的网上信息对我们的启示 180
城市青年工作的现代化 181
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探析 181
当代城市青年生活时尚的演进 182
城乡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症状调查 182
对当前广东青年私营企业主思想状况的思考 183
企业青年员工的需要特征与激励的研究 183
城市青年的科学素养——对湖北省289位青年的调查分析 183
新世纪的北京青年 184
转型期青年工人的阶层意识研究——以10家企业青年工人为例 184
青年农民工的社会归属与行为选择问题研究 185
北京市青少年物质主义态度的实证分析 185
外出流动对农村青年生活方式的影响——以C村若干青年农民为例 186
农民工进城方式选择及职业流动特点研究 186
侵害进城务工青年权益现象透视——以哈尔滨市太平区100例个案访谈为例 187
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187
浦东农村青年的新特点与团建工作变数的把握 187
凤凰落地之后——对农村落榜回乡青年的调查与分析 188
进城务工青年的需求及其潜能开发——以天津市开发区为例 188
农村青少年辍学的非经济因素 189
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农村考生高考填报志愿的影响 189
教育投资、经济、社会资本关系间的考察——农村贫困大学生经济来源的社会学分析 190
农村青少年辍学的文化再生产分析 190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对山东德州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 191
二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与对策 191
农村女青年自杀现象透视与反思 191
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教育的思考 191
青少年女性犯罪及其社会化的研究 192
221起抢劫犯罪案件实证研究 192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透视 193
青年的犯罪被害问题研究 193
关于“聋人青少年犯罪” 194
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问题初探 194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下) 195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上) 195
初读天津市青少年犯罪10年数据 195
优化家庭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196
自卑情结与青少年犯罪 196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机制 197
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变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197
家庭文化与青少年犯罪探析 197
浅析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198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探析 198
解析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因果关系 199
虐待父母——一种新型的家庭暴力:对10个青少年“杀亲”个案的社会学分析 199
试析家庭职能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199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 200
暴力犯罪与暴力文化 200
青年学生违法犯罪根源与道德教育防范分析 201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青少年犯罪分析 201
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201
城市犯罪青少年对作案难易程度的主观评价及原因分析 202
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项工作 202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建设和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体系 203
在校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探析 203
新世纪网吧管理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04
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及其改善 204
系统分析方法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中的运用 205
试论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矫治效果的几个问题 205
矫治社会工作: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206
家教中的法律意识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206
标签理论的犯罪观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治的启示 206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道德原因与预防 207
谈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心理成因及预防 207
儒家思想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207
媒介暴力与青少年犯罪——媒介效果的三种模式及其启示 208
试论黑社会性质犯罪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208
城乡结合地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208
青少年犯罪不良需要的矫正 209
从青少年犯罪案件看道德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培养 209
东西方国家青少年犯罪干预比较 209
计算机犯罪与青少年教育 210
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救赎的可能 210
城市闲散未成年犯的家庭背景 211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初探 211
论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的影响 211
未成年抢劫犯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212
未成年人犯罪对象的类型、心理特点及其保护 212
电脑网络——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新媒介 21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理念 213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宜一律采用普通程序 214
当代少年亚犯罪现象透析 214
试论未成年人处置的宽容性 214
泰国青少年司法机构与制度 215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探讨 215
英国的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 216
保释与未成年人基本权利保护——中英少年司法保释研讨会学术报告 216
概述美国收养与家庭安全法 217
附录一:2002年青年研究论文索引 218
附录二:2003年青年研究论文索引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