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压抑的少年 1
海派文人心态 1
只能从岭南文化说起 1
败落的“留余堂” 1
中落的世家与现代作家的人生“公约数” 1
母性的缺席与父亲的舐犊之情 1
畸形的教育和无根底的思想 1
思想的野马失去了固定的“系马桩” 1
高等巡警学校 1
文学兴趣中的文化基线 1
命运的转折 1
隐含伤痕的心灵与黑暗造就的黑色眼睛 1
第二章 岛国岁月 38
背水一战上“一高” 38
相识便是缘 38
“弃理从文”现象:文化语境与多角度考察 38
因“爱国”而留级 38
性格就是命运 38
初期创作与文学创作观:“青年期的声誉欲智识欲,和情欲的混合点上面的产物” 38
张资平与创造社的“受胎” 38
参与创造社的酝酿 38
1921年6月8日:文学史郑重记载了这个普通日子的不平常的聚会 38
归心似箭 38
第三章 广东时期与前期文学创作 80
矿山经理与新婚的生命高峰体验 80
创造社的“准一期人物” 80
前期爱情小说 80
爱情与婚姻脱节的情节模式 80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及灵肉一致的爱情观 80
精神逃遁的宗教色彩 80
人道主义、个人主义与宗教色彩 80
创造社自叙传体小说的历史情境与意义 80
写实风味的自叙传体小说:《冲积期化石》与《约檀河之水》 80
第四章 武汉时期与中期文学创作 118
文理兼通的教授 118
创造社出版部的建立 118
从教授到少校 118
中期爱情小说 118
冲破性爱的禁区 118
特殊时空下的文化背景和张资平的文化积累 118
婚外恋的两难境地 118
自然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嫁接 118
向爱欲的禁区浸漫:正值与负面性 118
中期自叙传体小说:大革命时代的失意知识分子 118
把握人生悲剧要义的虚妄 118
第五章 人生高峰期与“革命+恋爱”小说 153
上海:张资平表演的文化舞台 153
文化中心的南移与文学生产的商品化倾向 153
郁达夫脱离创造社 153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153
无法弥合的裂痕:张资平的商业功利与后期创造社新锐的政治功利 153
经济利益、思想基础与办刊原则 153
不必要的是非:张资平与王独清的决裂 153
另立门户:从创造社到乐群书店 153
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体制、反体制、非体制 153
现代性与市场化 153
张资平的“革命转向”与“革命+恋爱”小说 153
“我承认我的矛盾,矛盾,十二分的矛盾” 153
第六章 盛极而衰的人生与后期文学创作 200
中途脱党的“第三党”宣传委员 200
屡遭查禁的张资平小说 200
一桩文案:《申报》“腰斩”张资平 200
鲁迅与张资平的笔墨官司 200
“三角恋爱小说作家” 200
人文知识分子的三重困境 200
后期爱情小说 200
商品化利诱下的艺术生命自戕:题旨的复制性、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模式与人物类型化 200
30年代关于张资平小说的评价 200
“秘密开小说商场” 200
“一误再误者,终必犯众怒” 200
被文坛遗弃后的张资平:从名利的高峰抛向轻蔑的低谷 200
张资平与郁达夫之比较:创作与人格 200
第七章 堕落人生 280
滞留上海 280
附逆事敌的个人主观原因 280
“兴亚建国”委员会文化委员会主席与趋逆附敌 280
伪政府简任技正丧失了“沉默的权利” 280
汪精卫“腰斩”张资平 280
“他竟糊涂到底了” 280
南京的外遇与《新红A字》 280
被控汉奸,卖文为生 280
家庭不睦,众叛亲离 280
“风来随风,雨来随雨,……我是人生失败者” 280
在劫难逃张资平年表 332
张资平文学著译总书目 348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