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缪应祺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07893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水体污染及控制策略 1

1.1 水资源与水环境 1

1.1.1 水资源 1

1.1.2 水环境 1

第1篇 概论 1

1.1.3 水循环 2

1.1.4 世界各大陆的水资源 2

1.1.5 我国水资源 3

1.2.1 天然水质背景值 4

1.2.2 水体污染的概念 4

1.2 水体污染 4

1.2.3 水体污染源 5

1.3 水体污染物 6

1.4 水体的自净作用 6

1.5 我国的水污染控制策略 10

第2章 水污染控制的标准及途径 12

2.1 污水的性质与水质指标 12

2.1.1 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 12

2.1.2 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13

2.1.3 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18

2.2 污水排放标准 19

2.4 水污染控制技术 20

2.3 水环境质量标准 20

2.5 污水处理系统 22

2.6 污水处理方法与污染物粒径的关系 23

第2篇 物理化学控制技术 26

第3章 物理控制法(一) 26

3.1 均化法 26

3.1.1 均化池类型 26

3.1.2 均化池中的混合 26

3.2 拦截法 28

3.2.1 格栅 28

3.2.2 筛网 30

3.3 过滤法 31

3.3.1 过滤的含义及分类 31

3.3.2 过滤理论 32

3.3.3 滤池的结构 34

3.3.4 滤池的设计 38

3.3.5 其他滤池 39

3.4 离心分离法 41

3.4.1 离心力分离原理 41

3.4.2 离心分离设备 42

3.5.2 除油装置 44

3.5 隔油法 44

3.5.1 含油废水的来源及污染特征 44

3.5.3 污油的脱水 46

3.5.4 乳化油及破乳 48

第4章 物理控制法(二) 50

4.1 沉淀法概述 50

4.1.1 沉淀类型 50

4.1.2 沉淀法的应用 50

4.2 沉淀理论 51

4.2.1 自由沉淀理论及斯托克斯公式 51

4.2.2 絮凝沉淀 54

4.2.3 区域沉淀与压缩 55

4.3 沉砂池 56

4.3.1 平流式沉砂池 56

4.3.2 其他形式沉砂池 59

4.4 沉淀池 60

4.4.1 平流式沉淀池 61

4.4.2 辐流式沉淀池 66

4.4.3 竖流式沉淀池 69

4.4.4 斜板(管)装置的运用 72

5.1.1 胶体的结构 75

5.1 混凝法 75

第5章 化学控制法(一) 75

5.1.2 混凝原理 76

5.1.3 混凝剂与助凝剂 77

5.1.4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78

5.1.5 化学混凝的设备 79

5.1.6 混凝法在汽车工业涂装法水处理中的应用 82

5.2 中和法 82

5.2.1 概述 82

5.2.2 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83

5.2.3 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86

5.3 化学沉淀法 87

5.3.1 概述 87

5.3.2 氢氧化物沉淀法 88

5.3.3 硫化物沉淀法 89

5.3.4 碳酸盐沉淀法 90

5.3.5 铁氧体沉淀法 91

5.3.6 钡盐沉淀法 92

5.3.7 卤化物沉淀法 92

5.4 消毒 92

6.1.1 臭氧氧化法 94

第6章 化学控制法(二) 94

6.1 化学氧化法 94

6.1.2 过氧化氢氧化法 98

6.1.3 二氧化氯氧化法 99

6.1.4 湿式氧化法 102

6.1.5 光化学氧化法 105

6.1.6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106

6.1.7 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107

6.2 化学还原法 108

6.2.1 药剂还原法 108

6.3.1 概述 109

6.3.2 电解槽的结构形式 109

6.2.2 金属还原法 109

6.3 电解法 109

6.3.3 电解法分类 110

6.3.4 电解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10

第7章 物化控制法(一) 112

7.1 吸附法 112

7.1.1 吸附机理及分类 112

7.1.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线 112

7.1.3 影响吸附的因素 114

7.1.4 吸附剂及其再生 115

7.1.5 吸附工艺及设备 116

7.1.6 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19

7.1.7 大孔树脂吸附法的新进展 120

7.2 离子交换法 120

7.2.1 离子交换剂 120

7.2.2 离子交换工艺与设备 122

7.2.3 离子交换器的设计计算 124

7.2.4 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4

7.3.1 概述 125

7.3 气浮法 125

7.3.2 基本原理 126

7.3.3 气浮的类型 127

7.3.4 涡凹气浮(CAF)的新进展 130

7.4 其他相转移分离法 131

7.4.1 萃取法 131

7.4.2 吹脱与汽提 133

7.4.3 蒸发法 135

7.4.4 结晶法 137

8.1 膜分离法 140

8.1.1 膜的定义和分类 140

第8章 物化控制法(二) 140

8.1.2 膜分离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41

8.1.3 扩散渗析 143

8.1.4 电渗析 144

8.1.5 反渗透 147

8.1.6 超滤 150

8.1.7 纳滤 151

8.1.8 液膜分离技术 152

8.1.9 膜分离技术的联合使用 152

8.2.2 磁分离装置 153

8.2 磁分离法 153

8.2.1 磁分离的基本原理 153

8.2.3 磁分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4

第3篇 生物化学控制技术 156

第9章 废水生化处理基础 156

9.1 微生物基础 156

9.1.1 微生物的营养 156

9.1.2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57

9.1.3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与产能代谢 159

9.1.4 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159

9.1.5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160

9.2 酶 163

9.2.1 酶的化学本质 163

9.2.2 酶的组成 163

9.2.3 酶的特点 163

9.2.4 酶的命名与分类 163

9.2.5 米氏方程 164

9.2.6 多酶体系 166

9.2.7 酶制剂 166

9.2.8 适应酶 167

9.3.2 废水的厌氧生化处理 168

9.3.1 废水的好氧生化处理 168

9.3 废水的生化处理 168

9.4 莫诺特(Monod)方程式 169

9.5 基因工程与工程菌 171

9.5.1 质粒 171

9.5.2 基因工程 171

9.5.3 工程菌的构建 173

第10章 活性污泥法 175

10.1 活性污泥的成分和作用 175

10.1.1 活性污泥 175

10.1.2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及其特性 175

10.2.1 活性污泥系统的组成 178

10.2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过程及原理 178

10.2.2 活性污泥工艺的机理 179

10.3 曝气理论 181

10.3.1 氧转移原理 181

10.3.2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 184

10.3.3 有机污染物降解与需氧量 186

10.3.4 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 187

10.4 曝气设备和曝气池 188

10.4.1 鼓风曝气设备 188

10.4.2 机械曝气设备 191

10.4.3 曝气池 192

10.5 活性污泥法的传统工艺和演变 195

10.6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198

10.6.1 活性污泥系统的物料平衡 198

10.6.2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参数 199

10.6.3 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204

10.6.4 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的设计 206

10.6.5 处理水的水质 208

10.6.6 设计举例 208

10.7.2 氧化沟 213

10.7.1 概述 213

10.7 活性污泥处理新工艺 213

10.7.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214

10.7.4 AB法 218

10.8 活性污泥法模型(ASM)的发展 219

10.8.1 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 219

10.8.2 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 220

10.8.3 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3) 220

11.1.1 生物膜法的发展与分类 227

11.1.2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227

11.1 概述 227

第11章 生物膜法 227

11.1.3 生物膜法的主要特征 228

11.2 生物滤池 229

11.2.1 普通生物滤池 229

11.2.2 高负荷生物滤池 233

11.2.3 塔式生物滤池 234

11.3 生物转盘 235

11.4 生物接触氧化法 236

11.4.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与形式 236

11.4.2 接触氧化法的典型流程 237

11.4.3 设计与计算 238

11.5 生物流化床 239

11.6 新型生物膜反应器 241

第12章 厌氧生物处理 245

12.1 厌氧控制技术的原理 245

12.1.1 发展沿革 245

12.1.2 厌氧处理的原理及特点 247

12.1.3 厌氧、缺氧、好氧含义的辨析 249

12.2 普通消化池 250

12.3 水解反应器 252

12.4 厌氧生物滤池 254

12.5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255

12.6 膨胀颗料污泥床(EGSB) 258

及IC反应器 258

12.7 厌氧工艺的设计 259

12.8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 263

12.9 废水的生物脱硫技术 267

第13章 废水自然净化处理 270

13.1 稳定塘 270

13.1.1 好氧塘 270

13.1.2 兼性塘 272

13.1.3 厌氧塘 274

13.1.4 稳定塘的水力学 276

13.1.5 设计计算 277

13.2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278

13.2.1 污水慢速渗滤处理系统 279

13.2.2 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 279

13.2.3 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 280

13.2.4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 280

13.2.5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 283

13.2.6 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选择和参数 283

第14章 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 285

14.1 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程序 285

第4篇 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管理 285

14.2 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内容 286

14.2.1 设计的前期工作 286

14.2.2 初步设计 286

14.2.3 施工图设计 288

14.3 污水处理厂工程的设计准备 290

14.4 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 290

14.5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定 291

14.6 污水处理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292

14.6.1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92

14.6.2 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95

14.7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例 296

14.7.1 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简介 297

14.7.2 征润州污水处理厂 300

第15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302

15.1 污水厂运行前的验收 302

15.1.1 工程验收组织与程序 302

15.1.2 工程验收的准备 302

15.1.3 工程验收的内容 303

15.2.1 试运行 304

15.2.2 运行管理 304

15.2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304

15.2.3 水质管理 305

15.3 培菌和驯化 306

15.3.1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306

15.3.2 活性污泥的观察和述评 308

15.4 沉淀池的运行与管理 310

15.4.1 沉淀池的运行管理 310

15.4.2 沉淀池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311

15.5 活性污泥法运行的控制 312

15.5.1 曝气池的日常管理 312

15.5.2 曝气系统的控制 312

15.5.3 回流污泥系统的控制 313

15.5.4 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的控制 316

第16章 污泥的控制与处置 324

16.1 污泥的通性 324

16.1.1 分类 324

16.1.2 特性 324

16.2 污泥的调理 326

16.2.1 化学调理 326

16.2.2 热调理 326

16.2.3 淘洗 326

16.3.1 污泥输送的方法 327

16.3 污泥的输送 327

16.3.2 污泥输送设备 328

16.4 浓缩理论和浓缩池 329

16.4.1 污泥的重力浓缩 329

16.4.2 气浮浓缩法 338

16.4.3 离心浓缩法 339

16.5 污泥的稳定和消化池 340

16.5.1 概述 340

16.5.2 污泥的化学稳定 340

16.5.3 污泥的好氧消化 340

16.5.4 污泥的厌氧消化 341

16.6 脱水 346

16.7 浓缩脱水一体机 352

16.8 污泥的干燥 352

16.8.1 污泥干燥器的分类 352

16.8.2 干燥器的干燥流程 353

16.8.3 干燥器的比较与选用 355

16.9 污泥的综合利用及处置 355

16.9.1 综合利用 355

16.9.2 污泥的处置 356

17.1.2 制浆造纸工业废水的产生 360

17.1.1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概况 360

17.1 造纸工业废水控制技术 360

第17章 有机废水控制技术 360

第5篇 典型特种废水控制技术选讲 360

17.1.3 黑液碱回收原理 363

17.1.4 草浆黑液碱回收 365

17.1.5 中段废水的处理 367

17.1.6 造纸废水(白水)的处理 368

17.2 酒精工业废水的控制技术 369

17.2.1 酒精生产工艺 369

17.2.2 废水来源 370

17.2.3 清洁生产 371

17.2.4 酒精废糟液常用处理技术和设备 372

17.2.5 玉米酒精糟液控制技术 375

17.2.6 薯干酒精糟液控制技术 375

第18章 无机及综合废水控制技术 378

18.1 冷却循环水控制技术 378

18.1.1 冷却循环水的水质变化 378

18.1.2 冷却水循环系统的除垢技术 380

18.1.3 冷却水循环系统的防腐技术 382

18.1.4 冷却循环水系统的防臭技术 387

18.2 炼钢工业转炉除尘废水控制技术 388

18.2.1 概述 388

18.2.2 转炉除尘废水治理 389

18.3 机械工业电镀废水的控制技术 393

18.3.1 电镀废水的来源及性质 393

18.3.2 电镀废水的处理技术 394

附录 402

附录1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402

附录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04

附录3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 411

附录4 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 411

附录5 常用专业术语(英汉对照) 412

参考文献 415